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极之王     
企鹅是南极的代表,而北极熊则是北极的象征。它惯于独行,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除人类外,几乎没有任何对手,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北极之王”。在寒冷辽阔的冰原里,全身覆盖着厚厚白色皮毛的北极熊,配有一个黑色的鼻尖,看上去憨态可掬,生动可爱,实则勇猛无比。北极熊体长可达2.5米,高1.6米,重500千克左右,后腿站立时能平视大象。它不仅善于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还擅长在冰面上快速跳跃,4米宽的裂缝照样能矫健地飞身而过。目前全世界约有2.7万头北极熊,分布于加拿大、俄罗斯、格陵兰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北极圈内。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是海豹。…  相似文献   

2.
<正>白鲸主要生活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也会栖息于俄罗斯的北部和东部海域。它们个儿较大,身长4~6米,体重可达2000~4000千克。长大了的雄白鲸,胖胖的个儿,白白的皮肤,圆圆的额部高高凸起,头的两边各长着一个大大的"瘤子",八字形的嘴巴,一对小眼睛很有神,身体两边的一对鳍状肢好像划船的桨。从正面看去,白鲸就像一个老寿星。  相似文献   

3.
繁殖于北极圈内的北极燕鸥,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每年飞往南极越冬,然后再返回北极,行程达数万千米,且具有准确的回巢能力,至今人们还不能准确知晓其中的奥秘。北极燕鸥以小鱼虾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猎物时可以在半空振翅悬停,体态轻盈矫健。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而且争强好斗,一旦遇到外敌进犯,成千上万的鸟儿常常联合起来攻击防御。著名德国摄影师诺伯特·罗森(NorbertRos鄄ing)经年累月赴北极创作,留下许多瞬间精彩、形态优美、光线奇特的北极燕鸥照片。虽然北极的鸟儿不太怕人,但是有时摄影师为了拍到好镜头不得不一再接近,难怪会…  相似文献   

4.
"听说,有一种特殊的‘极地微生物’,它使你一旦踏上北极地区,就会染上‘北极热’."这话是30多年前,苏联极地动物学家乌斯宾斯基说的.对于这段话,我曾抱以不屑.但万万没想到,一踏上"北极领土"的瞬间,我就知道,我疯了!没有人催促,每天几乎20小时的工作,采集样本、观察记录……完全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极度亢奋之中.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1日,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北极探险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为团长的俄罗斯北极考察团抵达北极点附近,第二天他驾驶"和平-1"潜艇下潜到北极冰下4261米时成功抵达海床,潜水员在海床上插下一面1米高的钛金属俄罗斯国旗,并放置一个载有信息的胶囊状容器,以此向世界证明俄罗斯所具有的探测和开发北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端俊 《科学之友》2003,(11):36-36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说来有趣,寒冷的南北两极有空洞,陆地上甚至海洋中也有“无底洞”。北极空洞1956年,巴德少校驾驶战机飞越北极点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飞机钻进空洞飞行了2 700千米,机下不是北极的冰雪,而是被湖泊、林木覆盖着的山脉和大地,他还看到了像古猛犸一样的动物在活动。南极空洞美国班伽少校在南极大陆探险时,在极点附近,发现了绿色的湖泊。他对湖水作了考察,发现水温比海水温度还高。这一带后来被命名为“班伽绿洲”。南极大陆的冰层厚度平均2 000米,靠地下的火山热是不能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与北极有关的事件,如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洋底、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海冰融化、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北极航线开通、国际极地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实际上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拉近了世界各国与北极的距离,引发了北极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于北极海冰变化,科学家近期在格陵兰岛北部沿海采集样本时,意外发现一个人类从未踏足过的全新小岛.这个小岛也是世界最北端的岛屿,比原本认为的世界最北端岛屿更靠向西北方约780米.该岛宽度约为30米,最高点超出海平面约3米.该岛主要由海底泥浆和冰河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大洋水循环和气候演化同北极水域的水文地质和大气圈作用过程有关。对格陵兰岛冰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最近的一个问冰期,仅仅由于格陵兰岛范围内冰的融化,就使洋而升高了6米。鉴于北极地质调查对于了解新生代时期地球大洋史和气候史的重要意义,现已制定了国际北极科学钻探计划(NADP)。俄罗斯、挪威、丹麦、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将联合研究两个主要问题:北极水域岩石圈的演化和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北极水域的岩石圈化研究表明,大约在1亿年前,由于北极微板块发生位移,北美板块在白垩…  相似文献   

10.
捕食鱼类 2010年7月23日下午,我在北极斯匹次卑尔根岛的西北海岸,目睹了北极熊捕食鱼的有趣场面. 这是一头年轻的雌性北极熊.雌熊刚刚下水,还没有开始捕鱼,两只北极海鸥就飞到雌熊身边,把嘴伸到它的嘴边,好像是在与它谈判:“抓到鱼大家有份.”不一会儿,雌熊终于抓到鱼了,一群海鸥见状飞过来抢食,它只好匆忙吞食.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为了推动中国的北极考察,我带领浙江电视台一个摄制组;进入北极地区拍摄专题片《世纪的传递──北极探秘》。我们从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挪威一直拍到芬兰,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进入俄罗斯。当我们进入挪威时,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挪威大使馆只给了我们五天的签证,而我们在挪威首先要拜访目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然后还要去斯瓦尔巴德群岛,时间是非常紧张的。然而,当我们飞到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时候,岛上的总督告诉我说 “你们不必着急,中国是《斯瓦尔巴德条约》的签字国,你们想在这里住多久就住多久。当时我一听非…  相似文献   

12.
曾文 《科学》2006,58(4):46-46
据英国Nature,2006,441:606报道.2004年.为了研究北冰洋的古环境气候。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北极钻探考察队(ACEX)。利用三艘破冰船在北极附近对北冰洋海底沉积层进行了钻探.多次在海底以下大约390米的岩层位置提取钻孔岩心样本.后来还在距离北极大约250公里的地方.成功穿透了海底以下410米深的岩层。并获取了岩层下古老的罗蒙诺索夫山脊的岩石。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让它们成为动物世界中的“超人”。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网站邀请了一些动物学家评价动物的运动能力,评选出了7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飞行距离最长的超级“运动员”: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一种可爱而优雅的海鸟,它们十分喜欢“长征”。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而北极燕鸥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单程飞行距离大约为19300千米。北极燕鸥的生活中没有四季,它们…  相似文献   

14.
渡鸦的脚     
在北极的一些生物群落中,渡鸦是一个常见的景观,即便在冬天也是如此.渡鸦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者,这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哪里能找到食物,它们就会在哪里出没.渡鸦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意识到,它们能够飞往靠南的地方,然后在气温暖些时再飞回北边,年年如此,在北极越冬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  相似文献   

15.
暗战北极圈     
北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刺骨的寒冷,这片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地区大部分被北冰洋占据,海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对于生命而言,北极是一片很难被征服的禁区,但就是在这片禁区中,美俄两国展开了一场暗战,而且这场暗战有愈演愈烈之势。举足轻重的北极为什么俄罗斯会为了北极特意建立一个战略司令部?这与北极巨大的经济、军事及政治价值是分不开的。从经济角度看,看似荒凉的北极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据估计,在海底的地层深处储藏着全球13%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此外还有铁矿石、煤炭等矿产资源。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圈内冰盖融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人" 与无永久定居者的南极不同,北极有许多人居住,北极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定居点.最早的北极主人大概是西伯利亚的狩猎民族.  相似文献   

17.
雁如 《科学之友》2005,(15):47-48
"俾格米"在英文中是微小、矮人、侏儒之意.一种身长不足1.5 m的矮小人种就被称为俾格米人,但是俾格米蓝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却被冠以这样一个具有"渺小"之意的名字,真是十分有趣.它们身躯庞大,自然食量也十分惊人,夏季时,只有澳大利亚西部和维多利亚西南沿海海域极其丰富的磷虾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  相似文献   

18.
比尔的父亲丹尼斯,是只身材魁梧的10岁北极熊,是一个北极熊家庭的一家之主,惯于发号施令,为全家做决定.圣诞节比尔出生时,它母亲珍妮佛6岁,就北极熊来说,它还是个青少年.它能照顾一个体重不过650 g的小宝宝吗?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看来似乎一切没问题.比尔出世后刚2 h,便由妈妈抱在怀里第一次喂奶.不久它蜷着身子在妈妈毛茸茸的臂弯里睡着了.可是6周后,一名动物管理员发现小比尔独自躺在母亲的房间外可怜地哭泣.它的一只左前爪在流血,可是它妈妈对它全不理睬.  相似文献   

19.
197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天文台上观看天体。在北极星附近忽然看见一个奇异的光环向南飞飘,数秒钟后立即停住,高树在空中,不动声色。我当时想起也许是所谓的“飞碟”,所以马上移动笨重的望远镜想看个究竟,正在这个时候,它发出了一片强光,然后就杳  相似文献   

20.
北极奇缘     
一、用枪口指着我 望着辽阔无边的北冰洋,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只身一人,孤掌难鸣.应该驾上一艘汽艇,到海上兜兜风,从近处观察一下那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块.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海豹或北极的鲸.可是,千万不要遇上北极熊.听住在这儿的爱斯基摩人说,那家伙力大无比,海豹的脑袋它轻轻一拍就开瓢,它就是用这种办法捕食海豹的.想到这儿,不敢再想下去.可是再过几天我就得返航了,总得带点什么回去.爱斯基摩人的文物最好,海鲸什么的骨头也行,总不能两手空空而归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