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章对早期流传于藏区的主要外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藏式佛教雕塑风格的形成原因及造像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如何去感悟和欣赏中国古典雕塑卓越的艺术魅力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画像石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它的绘画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亨利·摩尔的部分作品及其思想来源进行回顾,并阐述了摩尔雕塑对现代雕塑史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总结了传统文化在摩尔身上体现在他对人本主义的探索,并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温情以及对生命艺术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这个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当代中国不断的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雕塑,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当代的环境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视觉角度、文化含量和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雕塑的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杨飞飞 《科技信息》2013,(22):152-15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兴盛繁荣的时代。秦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国力强盛、疆土统一,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们不仅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而且还比较重视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把雕塑艺术作为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的宣扬手段,由此出现了大量的陵园雕塑和纪念功臣将帅的纪念碑性质的雕塑作品。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其意义极为深远,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5M):64-66
李冰先生的陶瓷艺术已全然不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观念的痕迹,可谓新的视觉语言下构成的富有寓意的形象元素。从他的作品《盛世——1、2、3》中我们是否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中国的现代派雕塑艺术之视觉造型究竟是应满足、沉浸于为变形而变形的感观快乐之中呢?还是应以形式外观仅为所叙意义之附庸而以高智商的创意为目的呢?笔者认为李冰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11.
张泽佳  付振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7):102-103,106
公共艺术这个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当代中国不断的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雕塑,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当代的环境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视觉角度、文化含量和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雕塑的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追踪中国雕塑的发展,并希望中国当代雕塑家在多元艺术空间下抒发个人情感,体味自身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的同时能回归传统,引导国人对中国雕塑的正确认识,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中国现代雕塑.  相似文献   

13.
至正 《科技信息》2003,(3M):66-67
林胜煌先生是知名的前卫艺术家,眼前展示的雕塑作品,较能具体地反映他目前艺术追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化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雕塑艺术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准确把握精密电铸铜工艺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并将其合理应用于雕塑艺术中,可提高雕塑作品质量和丰富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极大丰富。与此同时,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和环境景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传统的城市街区消失在现代的摩天大楼下,城市建筑和景观越来越突出商业色彩。面对这些人造景观,人们突然惊觉周围环境的陌生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因此,现代都市人文景观的建设和都市环境空间的营造,向建筑师和空间设计师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围绕环境雕塑与环境空间,探讨环境、人、环境雕塑之间的协调性,正是本文的一个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7.
雕塑是公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城市广场雕塑设计的艺术品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它的规划和创建 ,必须与历史、地理、环境、时代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8.
文兰 《科技信息》2010,(34):I0272-I0273
在艺术世界中,材质,作为艺术语言的媒介,它具备光影、轮廓、影像、动态、重心、形体、体量、色泽、肌理等特性。透过它,可以反应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它,可以抒发出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材质,作为一种媒介手段,给艺术品增添更多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江海涛 《科技信息》2009,(29):170-170,169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雕塑与建筑同属立体造型的艺术,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实体,起源很早。正如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肇始,雕塑为先"。雕塑是景观和建筑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建筑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二者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在学习建筑设计的同时学习雕塑,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建筑形体塑造,从建筑相邻近的雕塑艺术语言中寻求建筑设计的突破点,使设计的建筑具有更高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