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砂卵石层泥浆护壁与旋挖钻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分析砂性土地层的孔壁稳定性与泥浆护壁机理;应用岩石破碎学理论,探讨旋挖钻头的碎岩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旋挖钻进的工艺方法、技术参数和泥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孔壁起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泥浆的密度,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大,孔壁稳定性增加;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泥浆,增加凝胶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旋挖成孔速度与孔壁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孔内压力降低值随钻具提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升速度越大,压力降低越大,越容易造成孔壁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中颗粒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是整个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PFC2D软件在尾矿坝安全特性上的应用研究,运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对某尾矿坝进行了数值模拟,为PFC的工程应用提供新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尾矿坝的整体滑移部分多为下部首先产生较大位移之后上部开始滑动,从而由局部滑移造成坝体整体滑移;初期坝和细粒砂相对于基岩更易产生滑移,且滑移位移明显,细粒砂相对于粗粒砂较易产生位移;尾矿坝的剪切应变随着地震荷载的变化而变化且最大变化处位于坡脚处,位移云图出现分层破坏面表明该尾矿坝已经处于破坏状态.通过分析尾矿坝数值模型,从而对地震作用下的尾矿坝安全性能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地下连续墙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开发、污染物隔离控制中,其中泥浆护壁稳定性决定了地下连续墙的质量,然而已有泥浆护壁稳定性分析方法仅限于水平地表情况,难以用于倾斜地表情况.本文针对倾斜地表条件开展泥浆护壁稳定性分析研究,采用极限平衡-变分法建立了黏性土和无黏性土的泥浆护壁稳定性闭合解答.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地表倾斜程度的增大会降低泥浆护壁的稳定性,增加泥浆重度和泥浆液面高度可以有效地保证泥浆护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孔介质概念,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系数与体积应变的动态演化模型,给出了Mohr-Coulomb 准则与Drucker-Prager 准则之间的强度折减系数换算关系,以Abaqus 为平台,将动态演化模型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相结合,研究水平定向钻孔壁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屈服准则所得安全系数有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数值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研究了不同泥浆压力对孔壁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在一定的泥浆压力下,随着泥浆压力的提高,孔壁安全系数不断降低。扩孔结束时,泥浆压力为2.4 MPa时,最大塑性半径达到2.34 m,孔壁处最大塑性应变达到0.393,极限平衡状态时,泥浆压力2.4 MPa时,孔壁周围的最大塑性应变增加到1.208,远大于扩孔结束时的最大应变值,相应的最大塑性半径达到5.68 m,约为孔径15 倍。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与土体协同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土质边坡的破坏模式,考虑预应力锚杆中施加的预应力对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模型.推导计算机搜索法的边坡复合土钉支护滑移面动态搜索模式,实现随着复合土钉设计参数变化的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动态分析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地震作用下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问题.编制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这种稳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复合土钉支护边坡的最危险滑移面及其对应的稳定系数,具有较高的可靠度;该计算方法对土质较均匀的黄土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ABAQUS有限元软件切向接触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层状软岩隧道在不同层面倾角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层面抗剪强度与锚固支护之间的关系,揭示锚固支护强度对层状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层面抗剪强度较低时,围岩变形可分为基岩变形与层面剪切滑移变形;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基岩变形在层面倾角为45°时最小,且随层面倾角的变化呈“U”形分布;在地应力较小时,层面剪切滑移变形显著,围岩发生层面剪切滑移变形与基岩屈曲变形的复合破坏模式;锚固加固后,随着层面黏聚力增加,层面剪切滑移与基岩变形均呈指数减小,基岩塑性区分布由“纺锤形”逐步过渡为均匀分布,基岩的塑性破坏区显著减小;层状软岩隧道开挖后,垂直层面正应力分布沿层面可分为应力降低区与应力增强区,锚固支护可减小层面正应力的降低幅度,抑制基岩的屈曲变形。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本身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锚固支护可协调层面与基岩之间的变形差异性,使围岩变形区域更均匀,有效提升围岩整体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加筋土挡墙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勉宁某段高速公路的路肩式加筋土挡墙工程为实例,运用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对加筋土挡墙潜在滑移面、合理的加筋竖向间距以及拉筋的长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的潜在滑移面与挡土墙顶面交于0.3H附近,形状为对数螺旋线型;加筋长度采用0.7H就足够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加筋间距采用0.4 m较合理.其结论有助于达到安全节省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普通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抗剪连接滑移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介绍了普通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抗剪连接滑移变形的特点 ,然后采用数值方法对螺栓孔壁变形和滑移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得出了螺栓孔壁变形和总滑移量的发展规律 ,并据此给出了螺栓孔壁变形和连接滑移量的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厚砂层地连墙槽壁稳定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南京地铁11号线柳洲东路站地连墙成槽施工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槽壁水平位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成槽前期,而成槽后期变化较小。成槽结束时地表最大沉降为21.8mm,产生位置距槽壁距离约3.6m处,沉降影响范围约为距槽壁10m范围内。槽壁水平最大位移发生在地面以下4.4m粉质黏土层中。槽壁加固对于控制浅层土体成槽失稳具有显著效果,地下水位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大,浆面深度、泥浆重度、槽段长度次之,软土层厚度影响最小。浆面深度对槽壁水平位移的影响最大,地下水位埋深、槽段长度、泥浆重度次之,软土层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锚杆自由段对基坑潜在滑移面位置及形状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典型工程实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固定锚杆预应力水平及锚固段长度不变,仅改变自由段长度研究滑移面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滑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自由段长度的逐渐增大,(1)锚杆尾端的塑性区逐渐变弱,坡脚以下区域的塑性变形增强;(2)基坑滑移面先是朝着坑外移动,而后发生突变,迅速向坑内迁移直至临坡面;(3)预应力损失逐渐变小,围压的增加能够增大锚杆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摩阻力的影响不大。研究结论对于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性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