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马铃薯中病原诱导GO基因的表达及其对晚疫病的抗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甄伟  陈溪  梁浩博  胡鸢雷  高音  林忠平 《科学通报》2000,45(10):1071-1075
利用PCR技术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中扩增并克隆了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简称GO)基因,并将马铃薯病原诱导型启动子(Prp1-1基因启动子)与其融合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GO。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显示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整合进马铃薯基因组。该基因的表达及所引起的H2O2的生成由淀粉-KI的显色反应得到证实。用马铃薯晚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小鼠被毛突变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尝试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法和重组率测定法对所发现的被毛突变进行基因定位。结果为所选用的100个10bpRAPD引物中,87个获得了扩增产物,由于所获得的产物与小鼠表现间缺乏相关性,利用RAPD法未能交闰到染色体上。以分布于小鼠11条染色休下的Idh1,Car2,Mup1,Pgm1,Hbb,Es10,Es1,Mod1,Gdc1,Ce2,Es3等生化基因位点为遗传标记,对分别对与CAB  相似文献   

3.
马柏林  胡国恩 《科学通报》1998,43(18):1933-1937
研究球调和展开的Cesaro平均算子与BMO函数生成的交换子的L^p有界性问题。利用Riesz位势算子,得到Cesaro平均的交换子与Cesaro平均算子本身有着相同的有界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徐非  胡玉海  董林  陈懿 《科学通报》1999,44(14):1498-1503
通过机械混全焙烧法制备了MoO3/α-Fe2O3样品,采用了XRD,XPS,LRS,TG-DTA以及Moessbaer谱研究了MoO3与α-Fe2O3之间的相互作用,XRD和XPS证实,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的样品,MoO3在α-Fe2O3表面上的分散容量为0.8mmolMoO3/100m^2α-Fe2O3,LRS和FT-IR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样品中,Mo^6+主要讲入α-Fe2O3的表面四面体位;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小鼠中糜酶在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陈兰英 《科学通报》2000,45(24):2631-2635
为研究人心糜酶(hChymase)在心脏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形成中的作用及在心肌重塑过程中的意义,建立了MLC2-人心糜酶转基因小鼠,用RT-PCR方法分析了糜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心脏中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转录表达,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心脏糜酶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力以及心脏和血浆的AngⅡ含量,用  相似文献   

6.
2,4—D人工根瘤“外拟”理论的分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动植物机体其内源激素的功能是,在它们各自的基因控制下,调节动植物本身正常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基因的某种突变或某种外源基因的引入,造成动植物激素代谢紊乱和外源非常量的某些激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子银  陈受宜 《科学通报》1999,44(7):727-733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种窄叶青8号第1链cDNA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个与植物抗病基因同源的序列:Osr1,Osr2和Osr3,三者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8.
挑战肥胖     
罗群 《大自然探索》2006,(10):62-65
肥胖与基因有关人的食欲和能量消耗还受大脑的控制肥胖症治疗仍然非常棘手?改变生活方式或许有助于控制体重饮食超量和懒散少动,是导致今天儿童肥胖症流行的主要原因,但在科学上应该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人体内有一种能控制体重的化学信号,它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行为。一个偶然的机  相似文献   

9.
陈晓莉  汪玲 《世界科学》1997,(1):33-33,38
肥胖是一个很棘手的医学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肥胖不仅增加了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潜在危险性,而且难以治疗,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肥胖成因进行了大胆探索,从基因水平研究肥胖的病因及发生、发展,并且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肥胖的基因表型是复杂的多基因系统,且伴有基因一基因和基因一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自动物模型的资料已经表明,单基因突变在肥胖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学者在过食的猿和小鼠等动物身上进行脂肪细胞基因的扩增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衡量肥胖症的关键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简称“体质指数”)——只考虑了身高和体重,而忽略了一系列影响身体脂肪和健康的因素。法蒂玛·科迪·斯坦福德(Fatima Cody Stanford)是一名治疗肥胖症的医生,她成功治愈了许多因肥胖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比如,一位女士在斯坦福德那里进行了长达10年的治疗后,胆固醇、血压和血糖指标都恢复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病患者 ,表明两种病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胰岛素阻滞物(insulinresistance,Ⅱ型或成人发作型糖尿病的明显特征 ) ,已经找到了二者之间的一个连环。但是他们仍不知道具备胰岛素阻滞物的人的细胞在处理供肌肉和其他组织使用的血糖时 ,为什么会忽视胰岛素的信号。研究人员通过用老鼠做的实验 ,现已识别出一种叫作resistin的激素 ,它由脂肪细胞分泌 ,在Ⅱ型糖尿病中看来起着直接的作用。 2 0 0 1年 1月 1 8日的《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健康的小鼠体…  相似文献   

12.
李辉 《科学通报》1999,44(19):2102-2105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人野生型APP770基因在小鼠脑组织中过量表达,鼠龄为5个月的转基因鼠主要在皮层和海马部位出现类似阿尔茨海默症的β-淀粉样肽(Aβ)的堆积,其数目随鼠龄的增长而增加,鼠龄为10个月的转基因小鼠在脑组织出现大量的Aβ的堆积,同时,10个月鼠龄的转基因小鼠的胆碱能神经系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皮层和海马部位的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erase,ChAT)活性显  相似文献   

13.
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DMC1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兆军  王台  种康 《科学通报》2001,46(10):838-842
酵母DMC1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 I表达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在酵母Dmc1与拟南芥AtDmc1中保守的氨基酸motifs合成的简并性引物,以cDNA作模板,通过套式PCR(nested PCR)和RACEs克隆了水稻中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 OsDMC1.OsDMC1全长的 cDNA是 1348 bp,编码 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sDmc1). OsDmc1与 Dmc1和AtDm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51.8%和81.7%.OsDMC1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叶和幼芽中不表达. 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 OsDMC1.  相似文献   

14.
肥胖基因与减肥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认为 ,他们已确定了作为肥胖“总开关”的人类基因及其控制皮下脂肪淀积的过程 ;同时还进一步论证了利用某些物质把“总开关”关掉也是可能的。这一发现可能为临床诊断肥胖症时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及PFIZER制药公司的两个各自独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在研究老鼠的PPARr基因作为脂肪成长所必需的这一项目时发现的。称为“脂肪发生” (adipogenesis)的脂肪组织的形成 ,是一个两步走的过程 ,包括一种与皮肤细胞模式上没有区别的所谓间质细胞转变为完全成形的脂肪细胞。哈佛大学的布鲁斯·斯比…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不同的dNTP浓度下进行逆转录的方法,发现了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 U6 snRNA中一个新的 2’-O-核糖甲基化核苷 Am64;指出 U6 snRNA的 5’端存在一个阻碍逆转录酶通过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安杰伊·巴特克(Andrzej Bartke)实验室的艾姆斯小鼠看似刚刚出生.然而,每一窝中都有一些小鼠产生了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抑制或阻碍生长激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产生.缺乏这些激素的小鼠,体积只能达到同窝正常小鼠的1/3.但在小鼠的中年期,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体积较小的侏儒小鼠的衰老明显不同于正常小鼠.  相似文献   

17.
发现苗条激素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贾弗里·弗利德曼博士发现肥胖与脂肪细胞有关,由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所谓“苗条”激素担负着调节体内脂肪量的任务。弗利德曼博士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由根据碱基顺序选择出来的氨基酸合成,但是由于肥胖老鼠的基因有变异,所  相似文献   

18.
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3种融合了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质粒。在COS-M6细胞中暂时表达的结果显示,在CMV启动子转录调控下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有效地分泌至细胞外,并且同时具有HBsAg,preS1和preS2抗原性。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后,能诱发小鼠产生抗S抗体,抗体滴度高于仅带有S基因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9.
MBLL 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的mbl基因编码一个核蛋白,含有2个Cys3His锌指基序。mbl基因的突变将影响果蝇所有光感受器细胞的分化。根据与mbl基因高度同源的人EST AA086139设计PCR引物,筛选胎儿脑cDNA点阵文库,得到一个人cDNA,命名为MBLL。  相似文献   

20.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 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 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 并将其命名为犀牛小鼠KIZ. 从形态学、皮肤组织病理学、基因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证明无毛基因(hr)第2817位的无义突变(C→T)是导致犀牛小鼠KIZ的原因. 在昆明小鼠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突变小鼠, 由于其遗传机制清楚, 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