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旭东 《太原科技》2007,(12):26-27
2007年初,太原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了《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发展的主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开始实施。两年来,通过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太原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有一批城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呈现“南强北弱”的总体态势,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等。建议各创新型城市将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建设的统一、共性要求,在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方面分别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重点,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点—线—面—体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落实国家创新型战略的基石,也是城市主动承担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因此,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型战略实施的进程和质量,加快推动城市创新建设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文章从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点-线-面模型,并对城市创新建设的点、线和面内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点-线-面是构成一个城市建设的骨架,在完成城市创新骨架建设基础上,关键是将点-线-面-体构建落实到城市创新生态的形成上,这也是政府在构成创新型城市中的主要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已有的创新型城市研究结果将创新型城市发展定位为萌芽、成长、稳定、分化四个阶段;结合国内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呼唤创新文化,也需要创新文化发挥引领作用。当前,蚌埠市正在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文化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引导和彰显全体蚌埠人创新的勇气、开放的大气和发展的底气。同时,要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蚌埠最有特色、最有影响、最有  相似文献   

7.
张将 《安徽科技》2015,(2):14-15
<正>作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滁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聚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型创新和研发机构,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推动滁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相继制定了《杭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等,初步营造了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杭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同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快构建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以来,滁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市科技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滁州市创新发展大会精神,聚焦创新、聚力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抢抓机遇,扎实苦干,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主要指标全部入围全省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有效地引领和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对创新在国家和区域建设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从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出现和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兴起两个角度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南京、杭州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至少2个一级指标水平和总水平上,南京多年领先于其他2个城市但三者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合肥市创新指数的逐年比较,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媞  喻金田 《太原科技》2011,(12):17-21
通过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分析了由城市创新形成创新型城市的条件及各形成阶段特征,提出了只有具备了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提高、j创新体制完善和创新文化浓厚等条件才能成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快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创新型城市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随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的深入,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和战略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符合我国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成都市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并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淮北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主题,聚焦园区、产业、企业和项目,着力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加速科技改革创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抓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2014年,淮北市启动实施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企业活动,积极宣传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06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的《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北京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北京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提升,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回答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承担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开创北京发展的新阶段、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迈上历史新高度的必由之路。几年来,北京通过广泛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期间,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平台载体更加丰富、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加深,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14,(1):62-63
<正>2013年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着力突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培育创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征的自主创新体系,对于杭州大力发展“十大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应当全面分析系统内外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设计适合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入知识管理、公众关系管理与流程再造。依托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开展管理创新,改善城市政府的结构与功能,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加速构建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19.
对天津市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创新主体竞争力不强、创新资源聚集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够活跃4个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分阶段实施、塑造新经济增长点、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创新格局、促进部门联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6个方面提出促进天津市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也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国内已掀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热潮。在此形势下,攀枝花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明确自身发展基础,用战略发展眼光进行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理清建设思路,以四川省对攀枝花的发展定位为依据锁定建设目标,以科技创新要素为突破点明确建设路径,从政策、投入、组织领导、机制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为建成创新型省和创新型国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