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说明清康熙以来吴方言区民间宣卷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的关系、民间宝卷的流通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中,文学和宗教恐怕是历史上最能潜移默化大众心灵的两种形式。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交融和影响。从《圣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到托尔斯泰,文学里边都有宗教;从佛教的梵经和变文到基督教的赞美诗和圣剧,宗教里边也有文学。更重要的是宗教的一些观念源远流长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从而使文学因受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从西方文学史来看,西方文学与宗教的交往显得格外活跃,中古文学浓重的宗教色彩众所周知。从近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中没有受到宗教幽灵…  相似文献   

3.
乾隆皇帝和叶卡特林娜二世是中俄两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分别继承、发展了康熙和彼得一世的内外政策,把两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向了鼎盛阶段。在中国,从康熙到乾隆统治的一百多年,被史家称为“康乾盛世”。在俄国,叶卡特林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其统治时期被贵族誉为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但从世界历史全局横看乾隆和叶卡特林娜,则两人又不同程度地落伍于18世纪的时代潮流。乾隆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追赶时代潮流的机会。叶卡特林娜二世则竭力维护和加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延缓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对此后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教救赎意蕴是许地山小说表现出来的重要特质。深沉的宗教救赎意蕴或隐或显地贯穿在其小说创作的始终。从早期理想化的宗教救赎意蕴到中期隐含于现实中的宗教“潜救赎”意蕴,到最后新宗教救赎意蕴的确立,这是许地山小说宗教救赎意蕴流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5.
对于未经管口校正的律管,朱栽埔和康熙对黄钟正律与哪个半律相距一个八度音程,持不同观点。以现代声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朱栽墒律管和“康熙十四律”律管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而严格证明,得出朱栽靖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不可避免的理智的迷误,它从产生之日起、就给予人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适应于各自民族的宗教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而位于四川重庆郊县的大足石刻,则是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的世俗化理解和艺术化表现。一、大足石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宗教哲学世界观从本质上讲,大足石刻所表现和宣扬的是唯心主义人性论和神秘主义的伦理观。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包村与阿释,往往是与神秘的宗教神学结合在一起的。大足石刻开凿于晚唐,经五代至南来而成,其内容反映的主题就是…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是西班牙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西班牙继承了广阔的领土。同样也继承了更多的宗教责任。其两代君主基于对宗教的狂热,肩负起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任。为了实现宗教的纯洁与统一,他们常年征伐,不仅对欧洲的新教势力大肆镇压,还对土耳其进行远征。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战争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战争的背后则是对王朝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宗教思想和宗教力量渗透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社会整合运行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研究美国宗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圣经》为基础构建美国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宗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多元的宗教能够为美国大众提供共同的理想。三是宗教能够维护伦理、抵制邪恶,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软力量;四是宗教作为社会的净化剂,解决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从整体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论述切实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主要政策界限及非法宗教活动的种种表现及危害作了理论、实际上的廓清。  相似文献   

10.
参与唱和、编选词集是词人实现词体创作自我经典化的有效手段。陈维崧在康熙十一年(1672至十六年(1677)将创作重心转向词体,积极参与江南地区的词社社集唱和、倡导号召阳羡词人群同题唱和,继而组建了一批以自我为实际领袖、《迦陵词》为风格范本的创作群体。此外,从康熙十年(1671)开始编订的代表当时词坛总体样貌的《今词苑》到康熙十七年(1678)完成的乡邦词选《荆溪词初集》,象征着在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人从选择经典到塑造己作为经典的转变。以词史角度考量,内外部的词体唱和与词集编选活动在客观上提升了陈维崧在词坛的影响力,直接推动了阳羡词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一书的编修,从康熙十八年(1679)开始,到乾隆四年(1739)定稿,先后用了60年时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中有43年之久则是在康熙的具体领导下编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彩及康熙五彩等相关概念的诠释,阐述了康熙五彩的艺术特性,同时着重从康熙五彩的形态、题材、装饰手法和构图等方面探析了康熙五彩的技法特征,为进行康熙五彩的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居被认为是历史化的物质载体,宗教则是化的基本质量,民居也就被视为宗教的物质载体,嘉戎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同时还保留有各种原始宗教的信仰,这些信仰在嘉戎藏族牧民民居中有很好的体现,从帐篷,碉房到室内外的装饰到民居聚落都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牧民民居不仅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空间,还是牧民的宗教生活空间,是牧民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4.
张霞 《科技信息》2008,(5):163-163
“洋教”指西方传来的宗教。近代西方宗教的大肆传播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而来的。对于“洋教”的入侵。对于西方的宗教。近代知识分子持何种看法呢?在本文中他们从西方宗教的本质,教义内容来批驳西方宗教的不可信;从宗教和政治的关系来反对侵略者利用宗教来干预中国内政;虽然宗教不可信,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看到西方宗教中也有一些有用之处可以教导我民。对于怎样抵制“洋教”的入侵,徐图自强的他们也提出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运用拉康的主体构建理论对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中马南的生命轨迹进行剖析。从他对宗教的迷狂,到物化成织虫的“物性”存在,再到最后“人性”的回归,探讨了主体在不同阶段是如何对自我进行认识和定义的.揭示了主体概念背后,想像关系中的虚幻镜像和象征关系中的象征语言是如何操纵着主体的命运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脱胎于宗教的方式不同,其对宗教的态度亦不同。中国哲学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基本上剪断了与宗教神学的联系,使中国哲学的发展充满了无神论的色彩。不同的是,西方哲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成熟的哲学脱离了超然的宗教,但作为宗教的核心概念——上帝或神,却犹如一条神秘的光环伴随着哲学的全大历程,映射出哲学的时代主题。因此,重人道和重神道就成为中西哲学在对待宗教上区别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武器,从而维护了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时期政治路线,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在宋明理学中,"实事求是"观念事实上被淡化.到了明末清初以及清代,随着考据学的重兴,"实事求是"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顺治、康熙两朝,在招民垦荒政策的推动下,民人渐次涌入东北地区。清廷主要采取设立州县的方式对其进行安置,落户入籍的民人遂成为区域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亦有部分民人被八旗组织所接纳,成为八旗辖治下的各类旗人。不过,厉行旗民分治、维护以满洲为核心的旗人利益是清廷的既定国策,当民人的移入危及到旗人之时,满洲统治者便放弃积极的招民政策,并最终在东北推行严格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对高校渗透的危害及构建反渗透工作体系,是高校必须正视的理论课题与现实问题。宗教渗透促使大学生形成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消极的人生观,阻碍高校学生的有序管理。面对宗教渗透的诸多危害,高校管理要形成从制度构建到人人参与的整体反渗透体系,要妥善处理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高校管理与宗教管理的两个关系,形成从组织领导到部门落实,从制度建设到投入保障的全方位的反渗透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