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棘腹蛙自Gunther发现定名〈湖北,宜昌1889〉。关于其分布,已经证实的地区有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3~5],而原Pope和Boring,记述棘腹蛙也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省问题,1966年由胡淑琴等人在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区调查未能得到证实,仅见到大量与棘腹蛙相近的隆肛蛙,故胡淑琴等同志意见应将原Pope等棘腹蛙分布于陕西省改为隆肛蛙Rana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分布很广,我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均有报导。它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蛙,尤适于小孩和老人的滋补,宜提倡人工养殖,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棘胸蛙的寄生虫,早年徐锡藩等(1933)在厦门,就发现有尼氏小皕尾线虫(Cosmocercella noveri Hsu et Hoeppli,1933)。近年汪溥钦等(1979—1981)在福建,潘炯华等(1986)在广东韶关报导了一些种类。我们最近检查一批棘胸蛙,检得寄生蠕虫9种。其中1种是新种,1种为我国新记录,有5种新宿主,兹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棘腹蛙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雄两性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雄性体长对雌性体长的比值为1.08,棘腹蛙的两性异形程度为0.075,棘腹蛙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且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4.
蛙的种类很多,世界上最小蛙是矮蛙,它生长在古巴岛上。最大蛙是1926年在喀麦隆发现的,身长有32厘米,当时人们把它叫做巨蛙。还有一些如北美的牛蛙也是一种极其巨大的蛙,它的身体长20厘米,体重600克。牛蛙的近亲是湖蛙,身长有17厘米,它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害,因为它吃鱼卵和小鱼。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蛙,如雨蛙,夜晚在栖息灌木上,白天在树根附近,分布四川、江西、浙江、广东。浮蛙,别称(尖舌浮蛙),生活在池沼,常浮出水面,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湍蛙,别称华南湍蛙,生活于山区溪流湍急处,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浙江等地。虎纹蛙,生活于近山的旷野…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棘 腹 蛙(Rana boulengeri)白 细 胞 介 素-34(Interleukin-34,IL-34)基 因 的 信 息 和 该 基 因 组 织 表 达 特 性。【方法】基于实验室构建的棘腹蛙皮肤转录组数据库,采用反转录PCR从棘腹蛙皮肤组织中克隆IL-34 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4 基因在棘腹蛙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棘腹蛙IL-34 基因的c DNA全长为864bp,包含56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预测IL-34理论分子量大小为70.56k Da,理论等电点为4.85。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L-34 基因在棘腹蛙皮肤、脑、肝脏、脾脏、胃、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克隆了棘腹蛙IL-34 基因并探明了它的组织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棘腹蛙IL-3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弼成 《大自然》2014,(3):16-18
<正>绝大多数无尾两栖类有声带,雄性个体还有声囊,能共鸣发声。雄仙琴蛙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鸣声悦耳似琴音,时而低沉雄浑,时而清脆响亮,故有"仙姑弹琴"的佳话。蛙类多在水塘里繁衍后代,很少有筑巢的习性。但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仙琴蛙会在水塘边建造"房屋",招妻育儿。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海拔900~1600米的山区沼泽中。它们生活的水坑或水塘附近通常杂草丛生,密布水生植物。仙琴蛙体型中等偏小,体背面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棘蛙类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68 rRNA基因和Cytb基因的DNA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以虎纹蛙和弹琴水蛙为外群,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3种棘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棘蛙类可分为棘胸蛙居群、棘腹蛙居群和棘侧蛙居群3支,与形态分类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在兰州大学学报(1975年、第4期)上发表“甘肃文县地区两栖类调查”一文。最近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遗漏花姬蛙一种,特作如下补遗。 据文献报导,花姬蛙分布于我国的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岛等地。甘肃未见有分布的报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虎纹蛙个体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losa Wiegmann)因其体型较大,且肉味鲜美,故又名田鸡。它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蛙类。由于农药的使用,人们过度的捕捉,致使这种野生动物的数量日趋减少,分布区越来越小,因此已由国家定为三类保护动物。为了最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它,我们于1980年开始对它的生态进行了研究,现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1.
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湘西棘腹蛙的性腺发育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季节变化。实验材料来自204只幼蛙和成蛙(其中雌蛙122只,雄蛙82只)。卵巢的发育可分为6期,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年;精巢的发育可分为5期,雄性的性成熟年龄为2年。每年的5 ̄8月为棘腹蛙的繁殖季节。同时,在文章中也描述了发育各期生殖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膨胀土在我国分布极广。我国的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北、陕西、贵州、江西等省都有膨胀土分布。河南省的南阳、驻马店、平顶山、漯河、许昌等地区膨胀土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3.
九龙棘蛙和棘胸蛙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福建蛙类新纪录——九龙棘蛙相似文献   

14.
湖南平江棘胸蛙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湖南平江棘胸蛙成体的体长、体质量、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表明:棘胸蛙雄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雌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两性在局部形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棘胸蛙雌体怀卵量与体长和体质量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棘胸蛙通过增加个体的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5.
棘腹蛙水系数动态与成体能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的水系数与其发育期密切相关,在卵期水系数最低,随着其产出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前水系数平均值仅为58.91%,蝌蚪期水系数变化大,由刚孵化时的接近卵的水系数值,随着蝌蚪的长大而增加,体重在O.1g左右时达最大值94.35%。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发育而降低至四肢全长出时降为88.4%,水系数在变态期为88.6%。完成变态后不久的幼蛙的水系数87.85%,平均体重2.149的一龄幼蛙的水系数为84%,二龄幼蛙的水系数83.74%,成蛙的水系数在80%左右。能量分布与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等密切相关。棘腹蛙的能量分布从躯体结构来看,头部占10%(♀34.91%,♂31.07%),前肢占12%,后肢接近50%。  相似文献   

16.
 对双团棘胸蛙的主要食用部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占鲜重的78.01%,蛋白质占19.77%,脂肪占1.13%,灰分为1.09%,与其他蛙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70.14%,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占总氨基酸的46.98%,高于棘胸蛙、棘腹蛙、牛蛙和虎纹蛙;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34%,接近棘胸蛙和虎纹蛙,而远高于棘腹蛙和牛蛙.还将双团棘胸蛙营养价值与其瘦猪肉、牛肉、牛乳和鸡蛋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营养学的角度评价了双团棘胸蛙肌肉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为今后该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棘腹蛙系统解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棘腹蛙(Rana boulengeri)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及神经系统解剖观察的初步结果,并绘图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此外,对各器官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棘腹蛙皮肤的重量约占其体重的10%;大多数雄性器官的重量与体重的比率比雌性器官与其体重的比率略大。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如何解决棘胸蛙人工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养蛙场址选择、种蛙的选择、幼体的培育、饵料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棘腹蛙系统解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棘腹蛙(Rana boulengeri)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及神经系统解剖观察的初步结果,并绘图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此外,对各器管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棘腹蛙皮肤的重量约占其体重的10%;大多数雄性器官的重量与体重的比率比雌性器官与其体重的比率略大。  相似文献   

20.
棘胸蛙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在皖南又叫石鸡,是我国南部山汐附近习见的大形经济蛙类。它肢体粗壮,肌肉富营养,为当地人民爱食的佳肴。坡卜(1931)、丁汉波(1956)、刘承剑(1960)等曾著文报导过有关棘胸蛙的形态、分类及某些生活习性。皖南的棘胸蛙未见专题报导。我们从78年6月至83年6月以歙县黄山公社浮汐生产队为主要观察点开展野外生态调查,并结合室内解剖及试养,进行观察和测定,目的是为发展山汐这一动物资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