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襄樊方言中,被动句用“给、叫、让”引出施事,表示被动,记作“给1”;处置句用“给、叫(教)”引出受事,表示处置,记作“给2”。“给1、给2”的结构和语义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受事格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襄樊方言带两个受事格的被动句和处置句的句式及其变换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语态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什么叫语态(Voice)?它是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一种动词形式。根据主语和谓话之间的关系,语态分为: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两种。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或实施者(主体)(本文简称为“动作者”),这类的句子叫主动语态句(简称“主动句”)。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对象或承受者(客体)(本文简称为“动作对象”),这类的句子叫被动语  相似文献   

3.
《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见部颁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在“被动句”一节中写道:文言里的被动句式,常用介词“于”来表示。(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其伤于缚者……用“于”加上行为的主动者(赵王)或者行为(缚),放在动词(幸、伤)后面来表示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部分被动句是有形式标记的,标记主要有两种:一是浊辅音声母,二是去声。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仅限于自主和非自主相匹配的动词。介词“于”引介施事者在上古汉语中并非是被动句充要条件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名词作主语和宾语是其主要的语法功能。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作主语分为四种类型;作宾语分为五种类型。受事主语句在甲骨文中应用普遍,为被动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关系宾语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添加关系介词“于”是甲骨文在语法形式上走向完善的标志;存在宾语句中的动词“有”与受事宾语句中类似词头的“有”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作定语、作中心语、作状语、作同位语、作谓语也是甲骨文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 床上躺着一个人。 (2) 地上堆着许多白菜。 (3) 天上飞着一只鸟。 (4) 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  相似文献   

7.
“仔”是闽南方言最常见的一个词尾,作为一种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它不但有形态作用,即构词作用,而且还有词汇意义,“仔”尾在不同的闽南方言点有不同读法:厦门、漳州地区念[a],但诏安、东山念[ε],泉州念[a]而永春、安溪又念成[ka]。从音韵上看,闽南方言的“仔”尾在这儿不过是一个借用的概念,它应该是由“囝”(九件切)虚化而来的,“仔”尾实际上是“囝”尾,今天潮州话的“仔”尾就还保留着“囝”的读法。如“小鸡儿”读“鸡仔”[koikia],“纸烟”说成“薰仔”[huηkia]等,所以,“囝”虚化成词尾的历时变化,可以在不同闽南方言点以共时差异中体察出来,这种历时变化可以描述为kia→a→ia→a(ε)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国兽与国鸟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国兽”,如果有的话,恐怕大熊猫当是首选。至于“国鸟”,有人建议是褐马鸡,因为它聚“珍、濒、特”于一身,又有历史典故。也有人建议为喜鹊,它极为大众所喜爱,颇具民俗意义和生态价值。到底怎样,目前尚无定论。印度是一个既有“国兽”,又有“国鸟”的国家。印度的国兽是老虎,在种类上属于孟加拉虎,也称印度虎或南亚虎。虎是亚洲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最早起源于中国东南部。目前中国仍是拥有虎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4个亚种),可惜总数加起来还不足百只,属于高度濒危了。印度自50年代以来在政府倡导下大量砍伐森林,虎的生境日趋恶化;而过度猎杀,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此 ,在进行英汉翻译过程中 ,被动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中被动句主要依靠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即是受动者 ,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突出了行为对象 ,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0.
游乐园     
《游乐园》答案谜底:一、电视机同学甲:“张老师的语言水平看来不怎么样。”同学乙:“你怎么知道的!”同学甲:“这很明显嘛,她写的字我认得,我写的字她还不认识呢!”老师不如我新新人类就是另类,另类再另类。穿的要全世界独一无二。说话要一般人听不懂才是最高境界。总之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唉!我这套理论大概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懂。英雄气短暑假的一天,小明买了两张电影票,和小虎一道去看电影。小虎:“什么片子?”小明:“冷气。”小虎:“冷气?哪有这部电影?”小明:“怎么没有!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明明写着‘今日放冷气’五个大字,还会有错?”…  相似文献   

11.
分 《左传庄公十年》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分”用作及物动词分给 的“给”义。《史记·司马相如传》“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用法也相 同,即让对方得到。 后来这个“分”(给)引申作介词用,表示被动,“让”“被”的意思,成为龙岩 方言中的常用词,如“我被他打一拳”,龙岩话称:我分(pun)伊拍tse(-)拳 (ckun)。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练习》(中学语文练习编写组编 北京出版社)初中第四册二十一课《变色龙》练习第五题是:“分析下列句子,指出哪是兼语式,哪是连动式:” ①你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②我们去学校找你三次。 题中的②是连动式这没有争议。因为全句叙述了由主体“我们”发出的连续而不停顿的两个行为动作“去”和“找”,两个行为之间语气很连贯,语义有先后,两个动词在句子中处的地位平等而不分主次。  相似文献   

13.
《陈情表》中“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的意思,历来多误为“(臣)既没有伯伯叔叔,又没有兄弟”。其实此处“伯叔”与“兄弟”同义,“既”与“终”同义,结构上对仗工整,语义上互文同义,上下两句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臣)没有兄弟。”  相似文献   

14.
“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的合音词。“诸”作为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兼词,使用时一般放在句中动词的后面,“诸”所含的“之”是动词的宾语,“诸”所含的“于”则作为引出时间、地点、对象的介词,因此,在“诸”字后面还有一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例如在“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这个句子中,“诸”字所含的“之”指代玉,是“献”的宾语,“诸”字所含的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经常使用而又较为特殊的两种句型.“把”字句是通过分词“把”将谓语支配的对象即(直接宾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十宾语构成“把”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请比较:他们完成了任务.他们(把任务)完成了.“被” 字句是通过分词“被”引进谓语支配的对象(主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被”十主语(指原句主语)构成被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这种句型的变式是“被”字直接附于动词之前,“被”十动词构成固定的被动词组.请比较:  相似文献   

16.
回环是用回旋往复的语句形式构成的辞格。若以层次为划分标准,回环可分为三类。一、单回环(一个层次),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形成首尾回环的格式,如“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此格式以四字句为多。二、双回环(两个层次),指在一对短语或句子中造成词序颠倒的回环格式,例如“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包身工》)句中回环部分第一句的首字与尾字颠倒为第二句的尾字与首字,回曲如环。三、三回环(三个层次),这种格式由三个分句或短语组成,中间的分句或短语往往起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例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第二句的“肥多”承前。“粮多”启后,使短语“猪多”首尾环合。若以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一 前记 一九七九年我曾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寄过两篇“报告”,首篇名“关于‘金文新考’的报告”(简称“报告甲”),第二篇名《夏禹婚宴青铜礼器于殷墟出土的报告》(简称“报告乙”)都已先后发表。“报告甲”于《学习与研究》发表后,曾由《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作过专题简介,“报告乙”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后受到据说是某大学  相似文献   

18.
王晓强 《科技信息》2003,(5M):67-68
虎人相合卣,通称“虎食人卣”或“饕餮食人卣”。此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和巴黎赛奴施基博物馆各藏一件。它们的造型,乍看为一虎张开大口,欲吞噬一人,再细看是人虎相合在一起(这类人虎相合的造型,大致分为人在虎下和人在虎上两类——虎噬人头的,应视为虎在人上。他们或拟自然界雄虎每咬着母虎头部交配状态,或拟人背交,对交状态。如果称这类造型为“虎食人纹”,在字面上很容易被人理解成“老虎吃人”而不及其他,故而我认为其应定名为“虎人相合”纹形。有虎人相合纹形的器物,存在上跨越了商代到西周的一段很长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纹形中的人,凡显露发饰的,几乎多是披发;凡显露身体的,除赤足而外又多有纹身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析字——修辞格源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不同流派对析字辞格的分类 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析字可分三类:(一)化形;(二)谐音;(三)衍义。 (一)化形析字。变化字形的析字可分作三式:(甲)是离合字形的,可以称为离合;(乙)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丙)是单单假借字形的,可以称为借形。三式之中,以离合一式为最常见。 (甲)离合 ①冯玉祥常说,“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作我的丘八诗。”(薛笃弼来信) 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如“兵”字拆开是“丘”“八”两个字,所以就借“丘八”两个字来代一个“兵”字。旧诗中的离合体。还有酒令、童谣之类,有的用这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2月初,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次“高中理科实验班选拔赛”,其中数学试题的第三题是: 有甲、乙、丙、丁4张纸片。甲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乙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丙是边长为 1的正五边形,丁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请证明: (1)用甲、乙、丙合在一起不能盖住半径为1的圆面。 (2)用甲、乙、丙、丁合在一起能盖住半径为1的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