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杏鲍菇寡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杏鲍菇寡糖提取工艺条件.得到杏鲍菇寡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杏鲍菇原液(杏鲍菇粉末∶80%乙醇溶液=1∶15,料液比g/m L)超声时间为15 min,超声温度为60℃,杏鲍菇寡糖提取得率达11.28%.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赛络纺纱线强力、毛羽、条干等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求出其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大蒜鳞芽组织脱分化条件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鳞芽基部组织为外植体,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的2,4-D、NAA和6-BA三种激素中,2,4-D起决定作用,三者与愈伤组织诱导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65.12-18.47x1-8.56x3-9.17x1216.63x22-12.15x32经计算机模拟推测,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0.98mg/L~1.14mg/L+NAA0.93mg/L~1.09mg/L+6-BA1.19mg/L~1.36mg/L。  相似文献   

4.
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薄层层析-荧光测定法研究了石蒜花期前后鳞茎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多胺与石蒜开花的关系.在花芽分化前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增的,于6月初达到最大;在花芽分化后期,鳞茎内3种多胺的浓度是递减的.花期腐胺Put和精胺Spm含量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花后展叶期又有明显回升.整个发育过程中以Put的含量最高,变幅较大,而亚精胺Spd含量最少,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5.
秸秆经过发酵剂发酵,可使粗纤维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经乳酸菌、醋酸菌等作用产生大量有杀菌抑菌作用的有机酸,使得秸秆饲料得以长期保存。目前,市售的专用发酵剂是一种浓缩型菌种,其并未对特定秸秆发酵条件进行具体说明。本试验采用专用发酵剂对玉米秸秆进行发酵降解,利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剂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专用发酵剂降解,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时间5.3 d,发酵温度31.4℃,含水量62.0%,接种量1.87%。在上述条件下,玉米秸秆中粗纤维的降解率可达44.69%。  相似文献   

6.
以无性繁殖获得的4年生石蒜(Lycoris radiata)鳞茎为材料,研究了8种不同的贮藏方式下鳞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贮后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5℃条件下贮藏30 d和45 d时,石蒜花期分别推迟12 d和30 d,出叶期推后23 d和46 d,且开花率及鳞茎内源GA含量显著提高;14℃条件下贮藏石蒜均未开花,但出叶期显著提前(29~31 d),且内源IAA、ABA和IPA含量也显著提高,ZR含量显著降低;22℃和28℃贮藏45 d可使石蒜开花分别提前16、10 d,出叶期也显著提前,但开花率不高,内源GA/ZR水平相对偏低。说明5℃的低温贮藏虽可显著提高石蒜的开花率,却会相应延迟开花;14℃贮藏虽可显著延长石蒜的营养生长期,但不利于开花;而22℃以上的高温贮藏可使石蒜显著提前开花,但开花率不高。此外,贮后石蒜鳞茎内高浓度的ZR和低浓度的GA有利于促进其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7.
以密度、氮素、磷素、钾素为参试因子,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蓖麻杂交新品种含油率综合农艺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措施对蓖麻含油率增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氮素>钾素>磷素>密度.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蓖麻含油率大于50.63%的最佳实施方案为:种植密度以22302~24498株/hm2为适宜,氮素(纯N)122.76~147.96kg/hm2,磷素(P2O5)171.97~196.42kg/hm2,钾素(K2O)158.62~182.77kg/hm2为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研究了 CZ191型梳麻机喂入预梳部分中,分梳辊上梳理力的大小及测量方法,讨论了梳理力的大小与喂入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非电量电测的方法,通过一整套可行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对梳理力的大小进行了在线测量,找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梳理力的大小及不匀率。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工艺实验,找出了梳理力大小与喂麻定量、分梳辊转速、分梳辊与喂麻针辊之间的隔距等三个喂入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喂入部分的工艺参数对梳理力的大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研究CZ191型梳麻机喂入预梳部分中,工艺参数改变时对生条质量的影响。采用了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生条中纤维平均长度、纤维长度不匀率、短纤维率、麻粒数、硬条数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找出了喂入部分因子:喂入定量、分梳辊转速、分梳辊与喂麻针辊之间的隔距等对生条各指标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找出了最佳的喂入部分的工艺参数。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喂入预梳部分的工艺参数对提高梳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的主要药用种属和其所含生物碱的多种药理作用.石蒜科植物含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最新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白血病、抗菌抗病毒以及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药理活性.通过对其生物碱药理作用的归纳,为石蒜科植物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蒜叶片微弱电波动信号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金属电极测定了石蒜叶的微弱电波信号,石蒜植物叶片微弱低频电波信号的变化区间是4-30μV,其低频信号随叶片基部向先端延伸而减弱,这种微弱信号随着植物叶片在空间的分布可构成叶片等电势线。  相似文献   

12.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外源乙烯利、GA3和硼酸对石蒜生理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时,石蒜鳞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150mg/L和200mg/L硼酸处理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100~200mg/L乙烯利和GA3各处理使其叶内叶绿素含量提高;(2)乙烯利处理使.MI)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A3处理结果相反;(3)乙烯利和GA3处理时,叶片中内源GA。,IAA,ABA含量均有变化;硼酸处理时,叶内IAA,ABA含量随硼酸浓度增大逐渐增加,内源GA3含量变化不明显,ABA/GA3和ABA/IAA随乙烯利和硼酸浓度的加大而增高,GA3对ABA/IAA比值无显影响;(4)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和硼酸处理可使石蒜花期不同程度提前,外源GA3对其花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石蒜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体外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石蒜单染色体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方法。石蒜根尖经卡诺固定液固定后,再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处理,制得标本,在倒置显微镜下,用自制的毛细管针挑取目的的染色体。将分离的石蒜染色体放入0.2mLEppedorf管中,经蛋白酶K处理后,进行DOP-PCR扩增,获得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扩增产物的长度大约为100-5000bp。此法为构建石蒜单染色体基因组库和筛选其特异性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POD同工酶对石蒜属种间和石蒜居群间进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蒜属(Lycoris)9个种和石蒜(L.radiata)16个居群的P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石蒜属植物共显示出24条酶带(种间和居群间各12条),其中五条是特征酶带(种间和居群分别为3条和2条).(2)石蒜属9个种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具有两型核型结构(V型和I型)的7个种所组成:即中国石蒜L.chinensis、忽地笑L.aurea、长筒石蒜L.longituba、鹿葱L.squamigera、安徽石蒜L.anhuiensis、香石蒜L.incarnata、乳白石蒜L.albiflora;另一类由具单型核型结构(I型)的2个种所组成:即石蒜L.radiata、换锦花L.sprengeri.其中,中国石蒜和忽地笑亲缘关系最近,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近.(3)石蒜POD同工酶变异比较丰富,与石蒜染色体核型和数量多样性相符.POD同工酶研究显示石蒜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同工酶变异分析可以作为探讨石蒜属种间亲缘关系和石蒜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遮光和栽培密度对石蒜生长及切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遮光程度和栽培密度对石蒜地上部分生长状况及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程度对石蒜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因石蒜可通过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来适应弱光条件,但遮光程度对石蒜生殖生长和切花品质的影响显著,以60%遮光处理有利于提高切花品质,尤其是花茎长度;(2)栽培密度对石蒜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切花品质的影响较大,以15cm×10cm切花数量最大,15cm×20cm切花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以江苏东台林场5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在2012年6月设置了不同施肥处理(N、P、K复合肥,T1; 有机肥,T2; 生物炭,T3; N、P、K复合肥+生物炭,T4; 有机肥+生物炭,T5; 对照,CK),并在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每2个月1次共进行6次重复土壤取样,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SMBC、SMBN、SMBP)的影响。结果显示:①5种施肥模式均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但对SMBP的影响较小,仅T1处理与对照间达到显著性差异; ②在0~10 cm土层仅T5处理显著降低了SMBC与SMBN的比值,在≥10~25 cm土层各处理SMBC与SMBN的比值均未显著下降,而在≥25~40 cm土层T1、T2、T4和T5处理的SMBC与SMBN的比值均显著下降,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N供应能力的改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T4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杨树人工林SMBC、SMBN和SMBP的含量,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有效N的供给,因此T4处理即N、P、K复合肥+生物炭可作为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山区主推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取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对青薯9号产量、单株重与株高之间的综合效应,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表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单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单株重的影响排序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对株高的影响排序为:种植密度氮肥钾肥磷肥。计算机频数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为4 543~4 691株/666.7 m~2,尿素施用量为11.85~12.54 kg/666.7 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32.2~32.85 kg/6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为37.415~42.08 kg/666.7 m~2时,青薯9号产量在1 900 kg/666.7 m~2以上,单株重在0.51 kg/株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变性剂对黄花石蒜凝集素(Lycoris aurea agglutinin,简称LAA)凝血活性和分子构象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LAA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经过3种变性剂的处理都能使LAA分子构象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导致活性的丧失,浓度为6 mol/L的盐酸胍和脲,20 mmol/L的SDS可以使LAA完全丧失凝血活性,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了这种变性过程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