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阜新煤田海州组含煤段研究的初步结果,笔者根据近年来在煤田范围内的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的煤田生产勘探矿区地质资料,对该煤田海州组含煤沉积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方面的探讨,认为海州组可统一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山西南部的霍西煤田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应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详细研究了它的构造格局和地质发展史,肯定了北西向构造在本区的存在和作用。主要从聚煤、赋煤和煤变质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古地中(北西向)地壳波浪和外太(北北东向)地壳波浪的联合控煤规律及其在予测找煤中的作用。通过对霍西煤田的研究,不仅对认识山西其它煤田的构造控煤和找煤具有一定意义,而且也为今后从理论上更深入地研究构造的控煤规律性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六年在新疆焉耆煤田塔什店煤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该区为全隐伏煤矿区,地表被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利用地质前辈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和近几年施工的钻孔资料,对焉耆煤田塔什店煤矿区推覆构造特征、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探讨在推覆构造下找煤的思路和经验。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七月十日至十七日,中国煤炭学会东北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在我院召开了东北地区普查找煤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有关十一所大专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以及东北地区煤田地质勘探战线的四十个单位,一百三十六位专家、教授、学者及煤田地质工作者聚集一起,对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成煤规律、成煤特点、找煤方向作了学术交流和讨论.我院钟显亮、张学义、贾卜师、靳圣贤、梁政国、孙振波等老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雷虹 《科技信息》2012,(12):366-366,368
含煤地层时代的划分对比,是煤田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实际资料为例,综合分析、探讨了准南、库—拜煤田含煤时代的划分与邻区及全疆各大煤田的对比关系,对今后煤田地质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理位置特殊,是资源小省。该报告依据大量的地质资料和信息,介绍了国内外煤田地质发展现状,分析了我省煤田地质特征和煤炭资源情况,重点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滑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和最新的"四下"(滑覆体下、推覆体下、火山岩下、红层下)找煤理论及其创新应用,介绍了一批重大煤炭勘查成果以及遥感、数字地质填图、地面物探技术、深部钻探、数字测井及测试方法等,研究了我省深部煤炭资源潜力,同时,进一步厘清了我省煤田地质学科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缺煤省份,一批国有煤矿因资源枯竭已进入危机矿山行列,10年内现有小煤矿大多数也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涉及工作的煤系面积仅占全省煤系分布总面积的26%,目前还有大量地段可以找煤。从加大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运作探矿权进行有序勘查、对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立项倾斜以及积极营造煤田勘查多元融资的市场氛围等几个方面对勘查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牛马司矿区晚二迭世龙潭组含煤建造沉积环境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潭组含煤建造是我国南方经济价值最大的含煤地层之一。牛马司矿区位于华南准地台邵阳坳陷的北部的宋家圹复向斜,属湘中涟邵煤田。煤田被龙山古隆起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北型”,南部称“南型”,两者沉积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牛马司矿区为“南型”含煤建造的复煤向斜之一。晚二迭世龙潭组含煤地层稳定,厚度297米,其中下部不含煤段165  相似文献   

9.
钟能文 《广东科技》2011,20(14):268-269
本文根据福建省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地层大量资料,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古地理环境和古地理概貌,重点分析研究含煤段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阐述了含煤性及聚煤规律。提出文笔山组地层与童子岩组凸起基底区地层的识别方法和龙永煤田富煤新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开平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古地理和岩相特征及古生态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对争论较多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的分界问题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对开平煤田的含煤建造的划分及其沉积规律也进行了研究,这些都有助于冲积层掩盖下的煤田预测工作和矿区外围及深部的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巨野煤田岩浆岩侵入煤层变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对巨野煤田岩浆侵入煤层变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种方法划分天然焦、无烟煤的依据,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为物探方法在煤变质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前景。  相似文献   

12.
《科教兴省》2008,(3):64-65
榆林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含煤面积2.2万平方公里,分布有三个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煤炭资源,即石炭一二叠纪煤田、三叠纪煤田、侏罗纪煤田。预测储量2714亿吨以上,探明储量1460亿吨,分别占全省的70%和86%。已探明的1460亿吨储量中:勘探储量232,55亿吨,详查储量191.04亿吨,普查储量194.98亿吨,找煤储量841.43亿吨。  相似文献   

13.
赵宏峰 《科技信息》2011,(2):348-348
本文通过对新疆库拜煤田博孜墩矿区东区聚煤作用分析,对煤矿区基地构造和聚煤期构造的地质条件初步分析,努力探索其分布规律和控煤作用,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窑街煤田侏罗系的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分析入手,研究其沉积、构造的演化历史,从而探讨煤系、煤层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为该区的外围找煤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窑街煤田中侏罗世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以往著作多认为该煤田是山间谷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由冲积环境演变为湖泊环境。本文根据沉积学、岩石学、重矿物,古流向等多种测试资料,确认该盆地是由基底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坳型盆地。沉积环境是由湖泊浊流开始,径湖滨沼泽,深水湖泊向三角州,河流环境演变的。泥炭化作用直接与湖泊的演化有关。在泥炭层和煤系的发育过程中,缓慢而长期发育的 NNW 向和 NE 向两组同(沉积)期断裂构造起着明显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质构造形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瓦斯赋存状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淮南煤田处在两个相交的凹地区域,它决定了淮南煤田的含瓦斯性。煤田处于长期沉降,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动力条件,为评价淮南矿区的地质动力状态和瓦斯赋存状况提供了町能,对于淮南矿区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在地表大多数被第四系、第三系地层覆盖的准噶尔盆地准南煤田乌鲁木齐河东七道湾向斜勘查区,准东煤田卡姆斯特勘查区、巴里坤勘查区和焉耆盆地塔什店煤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总结、汲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在隐伏区找煤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用二维地震扫面,确定构造形态和标定目的层层位,施工钻孔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煤效果,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发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我国产煤大省,全省50% 以上的煤矿为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地质灾害严重制约全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根据大量原始地质资料和矿井瓦斯突出案例,综合分析和研究了河南省煤田瓦斯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煤系地层的岩性岩相、构造变形及煤岩变质程度是控制矿井瓦斯突出的三大主要因素.此外,还提出了相应的瓦斯防治对策,对我国东部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兴三都煤田是湖南省三大煤田之一,是唯一属于晚三迭世的含煤建造,有悠久的研究和开发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王晓青、刘元镇、谭锡畴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曾在此做过地质调查工作。解放后129队、省煤田勘探公司一队、三队、五队都在此做过勘探工作。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含煤建造是纯陆相沉积,1978~1980期间武汉地质学院陈钟惠老师等在三都地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对地层和沉积环境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晚三迭世含煤建造为海陆交互沉积。作者和毕业生等六人,于1986年在本区做了一些工作。本文的目的在于小结我们的研究成果,探讨含煤建造的沉积环境,分析主要煤层的聚煤规律和成煤模式,从而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永城市城郊矿区属永夏煤田,在豫东煤田中具有代表性,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矿区内主要发育有屈桥断层、顺和断层、顺和—徐庄断层等,控制二2煤层的整体展布特征,对将来井田的划分起决定性作用.二叠系为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两组赋存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全区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2煤层和下石盒子组三2煤层,三4煤层为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属不可采或偶尔可采煤层.该文通过对永城市城郊矿区西煤煤层地质特征的分析,从地层、构造、煤层等方面进行探讨,归纳豫东煤层地质特征,对今后该区开展找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淮北煤田地质与勘探技术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阚绪岩 《科技资讯》2010,(4):128-128
煤是重要的能源材料,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矿设计、施工和开采工作的前提。在分析了煤田勘探技术和淮北矿区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淮北矿区地质勘探的缺陷及矿区地质对钻探设备的要求,指明了淮北矿区煤田地质勘探的发展方向,对今后淮北矿区地质与勘探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