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混沌的研究发现,当H2SO4电解液的温度和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其电动势出现无规则波动,这是电解液活度无规则波动所致,是一种混沌表现.运用贝纳尔的牛顿-布森内斯克方程及动力学演化方程对这种混沌现象进行解析论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铝空气电池的相关性能,设计了一种由电极和电解液组成的铝空气电池,并对影响电池性能的电解液pH值、电解液物质的量浓度及电池的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空气电池在电解液为碱性的条件下,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时,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活性炭超级电容器体系中,研究LiODFB与LiPF6组成的复合盐电解液与活性炭电极的相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LiODFB基电解液中加入LiPF6电解质盐能显著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LiODFB-LiPF6复合盐电解液与活性炭电极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但LiPF6浓度过大不利于双电层电容特性的发挥;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的LiPF6可有效增加双电层电容量;当LiPF6浓度为0.2 mol/L时,电容器容量达到最大;不添加LiPF6的纯LiODFB盐电解液的容最大,且l 5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超过96%.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EC+PC+DMC复合溶剂体系中LiODFB-TEABF4复合盐电解液与LiFePO4锂离子电池及AC双电层电容器的相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LiODFB基电解液中加入TEABF4能显著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对于LiFePO4电池体系,电解液中的TEABF4参与了SEI膜的成膜过程,但TEABF4浓度过高不利于电极材料的容量的提高;对于AC电容器体系,加入TEABF4可以有效改善电容器的双电层储能行为,同时显著提高电容,当TEABF4浓度为0.3 mol/L时,电容达到最大,比不添加TEABF4的纯LiODFB盐电解液的电容大.  相似文献   

5.
离子膜电解法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a2SO4弱碱性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低浓度SO2,然后把该溶液放在阳离子膜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制备回收硫.研究了槽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循环量、溶液pH值和电解时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电解开始时,电流密度随电解液循环量增加而增加,而槽电压下降;当电解液循环速率为49.2 mL·min-1时,电流密度及槽电压趋于稳定,此时相应的电流密度为15.4 A·m-2,槽电压约为3.2 V,电流效率为79.2%,所得产品经X射线检测为α-S.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超级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我们以1-金刚烷胺为母体,通过简单的烷基化及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得到新型的电解质盐:N,N-二甲基-N-乙基金刚烷铵四氟硼酸盐,并结合常用的碳酸丙烯酯(PC)溶剂,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超级电容器电解液.以VFT方程对其电导率的温度依赖性进行了描述.除此之外,还使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VFT方程适用于该体系的电导率拟合,而且,电解液具有电化学窗口宽,电导率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效率高等诸多优点.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新型的金刚烷胺类电解液是一种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解液.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属锂-亚硫酰氯电池在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电解液泄漏的风险,应用软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电池舱内的温压变化信息,建立泄露检测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设计电池舱电解液泄漏监测系统. 当电解液发生泄漏时,进行泄漏报警,同时得到泄漏量和泄露位置,并利用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实时监测界面,在线监测电池舱电解液泄漏情况,实现传感器失效报警、高温报警和高压报警. 经测试,该方案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电池舱中电解液泄漏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运转良好,适用于密闭空间中气体、液体泄漏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室温离子液体是现代化学中的先进液态功能材料之一,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具有导电性好、不燃烧和易回收等突出优点,是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理想的电解液组分[1].然而,由于离子液体的造价高、粘度大且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浸润性差,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2]. 本文研究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在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质,选用多种有机电解液添加剂改善了离子液体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报道了一种在锂离子电池中有应用前景的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体系.1 实验部分 等摩尔的溴化三甲基己基铵(TMHABr)和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快速离子循环型锂电池的特点。分析了锂电池结构,即通过强制循环电解液,进行快速离子交换(强制交换)的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结构。通过强制循环电解液,所述电池可以获得极高的充电、放电速率,极高的热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压铝电解电容器工作电解液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电解液,对采用该配方制成的电容器样品的电性能进行检测,证实其能在125℃高温、400 V高压条件下稳定工作;并讨论了电解液添加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Li/MnO2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制备了一系列新型LiTFSI系电解液,并且溶剂中加入适量乙酸甲酯. 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LiTFSI(1 mol/L)/PC:DME:EC:MA是一种较好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恒电位暂态电流-时间曲线和SEM等方法研究了工业电解液体系下温度对镍电化学行为及镍电沉积层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改变该电解液体系中镍电沉积的形核/长大机理,其形核仍然为瞬时形核方式,生长符合三维瞬时形核生长模式.电解液温度升高,阴极峰峰值电流增大,镍的电结晶几率增加.温度升高镍电结晶初期的活性点并没有持续增加,提高温度会增加电解液的分散能力,电解液中Ni 2+更容易扩散至玻碳电极表面,镍晶粒形核及生长速率增大.当电解液温度为65℃时,镍电沉积层逐渐布满整个玻碳电极表面,沉积层晶粒尺寸均在100nm以下.  相似文献   

13.
从热力学角度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As,Sb和Bi在钢电解液中的形态以及电解液酸度,H2S分压,Cu2+,Ni2+的存在等对硫化沉淀法净化钢电解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铜电解液有一定酸度,硫化沉淀法能将电解液中的As,Sb,Bi充分除去;同时,解决了杂质闭路循环问题,对后续Ni的回收效果不产生影响.因而,硫化沉淀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净液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SO2还原,使铜电解液中As(Ⅴ)还原为As(Ⅲ),Sb(Ⅴ)还原为Sb(Ⅲ),并调节电解液中As(Ⅴ)与As(T),Sb(Ⅴ)与Sb(T)的物质的量比,蒸发浓缩电解液,冷却结晶后,能有效脱除铜电解液中As,Sb和Bi等杂质。研究结果表明:当铜电解液体积为3L,Cu的质量浓度为32g/L,As(T)的质量浓度为9.36g/L,Sb(T)的质量浓度为0.65g/L,Bi的质量浓度为0.45g/L,n(As(Ⅴ))/n(As(T))和n(Sb(Ⅴ))/n(Sb(T))分别为0.4时,蒸发浓缩电解液,使浓缩前电解液与浓缩后电解液体积比为2.5,冷却至10℃结晶,过滤,铜电解液中Cu,As,Sb和Bi脱除率分别为82%,62%,55%和85%。蒸发浓缩结晶产物中含CuSO4.5H2O和As2O3。其结晶产物中Cu为29%,As为5%,Sb为0.37%,Bi为0.2%。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退役锂电池电解液高效热解气化和热解气还原正极材料-水浸提取锂的新方法,考察热解温度、氮气流速对电解液气化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电解液/正极材料质量比对锂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650℃、氮气流速为35 mL/min、保温时间为30 min条件下,电解液热解气化率高达96.38%,电解液主要转化为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质量比为1:0.1、还原温度为650℃、氮气流速为35 mL/min、还原时间为30 min条件下,仅锂元素被高效提取,提取率达到98.93%。本工作同步实现了电解液高效资源转化和正极材料中锂的高效选择性提取,为退役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乙腈、碳酸丙烯酯电解液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宏  鞠群 《应用科技》2005,32(2):62-64
以活性炭作活性物质,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了乙腈及碳酸丙烯酯的1mol/L高氯酸锂溶液(1mol/L的LiClO4/AN和LiClO4/PC)作电解液的超级电容器性能,根据乙腈电解液内阻小、比容量大、碳酸丙烯酯电解液循环和保压性能优秀的特性,将2种电解液混合,测试了混合电解液的电导率,等体积比混合的混合电解液(1mol/L的LiClO4/AN PC)电导率达15.8mS/cm2.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后,大电流放电性能和比容量与LiClO4/AN电解液体系接近,而在循环性能、漏电流和电压保持能力方面较之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了一种氯碱企业寻求最佳电解液浓度的方法,并对常见的三效蒸发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梁淑敏  周淑清 《应用科技》2006,33(4):60-61,64
以草酸为电解液研究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孔氧化铝膜的形貌进行表征.分别讨论了阳极氧化电压和电解液温度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形貌及孔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时间为8h时,氧化膜厚度达到最大值85μm.  相似文献   

19.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用电解液的研发现状,简单介绍了与尖晶石LiMn2O4和LiFePO4两种正极材料所匹配的电解液,指出动力电池目前存在的一些电化学性能、安全性能等问题,最后展望了动力电池电解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烷基环己酮、异戊二烯为原料,合成一种带支链的长链二元羧酸,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进行表征,研究了该二元羧酸氨解p H及其铵盐浓度对工作电解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支链长链二元羧酸铵的溶解度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T-IR分析证明产物为羧酸类物质,碳链中含有-CH2链单元;TG分析证明产物为多组分混合物,且热稳定性好;随着支链长链二元羧酸氨解p H增大,工作电解液的闪火电压先增大后减小,电导率逐渐增大,当氨解p H为7.4~8.2,闪火电压可保持较高水平(最高480 V);随着支链长链二元羧酸铵浓度从1%增大至20%时,闪火电压从507 V下降到471 V,电导率从0.05 m S·cm-1升到2.20 m S·cm-1;支链长链二元羧酸铵盐在乙二醇的溶解度比癸二酸铵盐提高4倍,与5%癸二酸铵乙二醇溶液相比,闪火电压提高38 V,可以拓宽电解液的使用温度并使电解液具有高闪火电压和电导率,从而使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