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骈散合一”理论是清代骈、散之争的产物,在乾、嘉文坛中颇具影响。而在众多“骈散合一”论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兆洛。正是他,明确提出了“骈散合一”的理论,并对它作了阐述。本文试图从李兆洛入手,探讨清代骈文派、桐城派、阳湖派的“骈散合一”理论及与李兆洛理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散动"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百多年以来对马建忠"散动"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对同一个原点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却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的对比来揭示造成这一矛盾的真正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汉语的动词系统和英语的动词系统是有着完整的对应关系的,更进一步,可以说马建忠的"散动"理论是他所具有的普遍语法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是"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宾语,以及非否定句中用助词"之"等标志,都可以前置.对"寡人是征"、"寡人是问"一类句式,通过大量语例说明,不宜将其动词前的"是"解为代词,并视之为一种"例外"的宾语前置现象.而应该判作是连接词组或句子表顺接、因果等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4.
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网合一"已经存在并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通过对"三网合一"新技术的界定,寻求与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的渗透点,引发新思考,从而使得青年学子思想引导工作在新时代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实现青年学子对信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设更丰富、更全面、快捷的学生管理工作平台,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三网合一"的技术可以促进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青年学子的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又使得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宋岷强 《科技资讯》2007,(17):83-84
本文通过几起"商住合一"建筑的火灾案例,分析了"商住合一"火灾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原因和难以整治的原因,阐述了本人认为合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同为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从二者的讽刺视角来看,前者主要针对儒林科场进行尖锐的讽刺,后者则更多对官场丑行作了有力批判,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清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就是运用系统辩证法全面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系统辩证法是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本文深入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及内涵,并进一步指出搞好党的建设,理想、信念是导向,党群关系是热点,深化改革是关键,驾驭全局是根本,从而实现"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的3组"冷热"现象,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了"制度""态度""力度"三"度"合一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小提琴教学与演奏中,生理机能及演奏心理中的"动"与"静"之间的表现及辩证关系,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骈文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理论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萌芽期、隋唐五代的骈散相争期、宋代的兴起发展期、清代的形成期以及清末民国初的兴盛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骈文理论都对骈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骈文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又重新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苞散文的基本特征是"虚言其大略",非以往所言"清真雅正".无论叙述、议论,他都舍弃甚多,只略言一二,以虚见实,以略为详,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感情、语言也洗涤甚净."虚言其大略"与传统散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北宋古文走向复兴的过程能否称之为“古文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古文复兴的倡导者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形成了组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因而是可以称之为“古文运动”的。学界之所以对此提出疑问,不外乎对“运动”一词的理解存在着先验性错误。  相似文献   

13.
刘辰翁记体散文的取题对象主要有:(1)厅堂楼阁;(2)寺院道观;(3)人物名号三类。其文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心理,并贯穿了个体情趣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散文诗坛,徐成淼是引人注目的实力派老将。《一代歌王——徐成淼散文诗选》是作者为纪念文学创作5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意态万千、独具个性的散文诗精品集。整体观之,作者的艺术感觉、话语方式、表现手段及精神元素是丰盈富足且自成格调的,不仅充盈着现代意识、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而且洋溢着自然情怀、人文情怀与大爱情怀等组合的多元素精神向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散文诗之路,为散文诗树立起独标风采的文本样式和刚性与柔关互渗的话语特征,具有独特而多元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5.
阅读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总是被蕴涵在文本中的一种强大的艺术审美张力所裹挟、震撼,这种强大的震撼感包含着智的洞见、情的涵润和美的享受,构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是余秋雨散文魅力的真蕴所在.提出"智及与趣美的张力"这一理论范畴并结合作品分析,以达到对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特质的系统性理解.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情感色彩也比她的小说浓郁得多。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隐含着一条爱的缺失与不懈追求的情感线索。这条情感线索贯穿于萧红散文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成就非常突出。在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多种原因形成了她作品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出世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苍凉";同时,她的散文又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沉浸感知着市民生活的点滴意趣,去还原人的真实本性。两者互为映衬,形成了张爱玲散文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散文正面临着观念的更新与重建,期间有所“困顿”在所难免。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散文仍然有很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主体意识强化、社会功能的多层次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大赋作为特殊的文学体制,其发生发展线索的论述很不充分.从辞赋内部表达能力发展需要、描写对象变化需要、西汉文学观念特殊形态的需要几个方面探索汉大赋体制的成因.汉大赋是辞赋为了适应新的表现对象--事物外观、发展新的表现力--体物绘事而逐渐散文化的结果,也是辞赋适应新的文学审美观--以铺陈为美的西汉文学审美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以蒙田散文精神为内核的"自我表现"审美理念的导引下,现当代散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生着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蒙田散文观念的先天性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