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吟泰山之诗 ,是杜甫现存中最早的一首。此诗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腾凌绝顶的进取精神 ,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正值中华腾飞 ,改革发展之际 ,重读《望岳》 ,颇受启迪。泰山 ,古代帝王封禅圣地 ,文人骚士把它尊称为“岱宗” ,写下了不少的吟咏佳作。胸怀壮志的杜甫 ,游名山 ,抒大志 ,一睹泰山真面目 ,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热望。此时 ,泰山已经巍然屹立在诗人眼前了。他激动万分 ,不由脱口而出 ,…  相似文献   

2.
宋真宗"泰山封禅"的君王行为,与其早年的性格养成、所受教育等有着密切关系。倘若忽视和轻视了对其个人这方面的研究,无异于割断联系,并不能够真正解析他这种帝王情结。宋真宗封禅动机可作两点补充:一是长期的压抑心理;二是鉴于"天象"的不利。  相似文献   

3.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拜天地的  相似文献   

4.
泰山中路是包括从泰山脚下的蒿里山,经泰城到极顶的一条旅游线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以帝王祭祀泰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封禅文化和以"泰山治鬼"为主要内容的泰山鬼文化互相融合的泰山文化的主流,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天上仙境(岱顶)--人间闹市(泰城)--阴曹地府(蒿里山)的三重空间,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带,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的一种表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祭礼习俗往往与自然崇拜有关。而敬天法古又几乎是每个王朝所信守的准则。封禅,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祭礼仪,专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所举行的封以祭天、禅以礼地的神圣大典。司马迁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在《史记》中专列《封禅书》卷来记述这一大典。泰山封禅以其特定的祭祀形式和独有的社会内容,成为历代帝王统一天下,改制应天的重大政治活动。它是自然崇拜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结果;又是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以及思维形式特征的集中显现。然而,封禅其与建立在同一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我国本民族的宗教——道教有无关连?封禅的出现对道教的形成有无影响?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地理来看,泰山高大主峰座北面南,次高群峰偃伏环卫,形成自然而巧妙的"群峰拱岱"的自然走势;古人从"天人合一"的观念看,"群峰拱岱"正与天上"众星拱北辰"遥相对应,北辰为"帝座"所在,泰山也应为"天帝"之居,因此泰山成为历代帝王拜谒封禅之圣地."泰山北斗"成为天地间相匹配的圣迹伟观.  相似文献   

9.
2021年泰山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界从历史、宗教、封禅、文学、金石、民俗、旅游、对外传播、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力地推进了泰山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泰山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界从历史、宗教、封禅、文学、石刻、民俗、旅游、对外传播、建筑、考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力地推进了泰山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读诗所宫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与戴叔佗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离骚》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杜甫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现实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是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二人虽风格不同,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时代环境、人生经历、性格理想、爱国精神、表现手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无疑,生于后世的杜甫,对屈原的精神和遗产是有所继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干谒之风非始于唐,却在盛唐时期最为风行,此期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亦未能免俗。李白不屑科举走上干谒之途,杜甫则是科举失利方入干谒者之列。他们二人在干谒时段上有长短差异,在对干谒结果的认识上亦有所不同,但他们事干谒时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然而无论怎样李白和杜甫在入仕心态上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们都事干谒,却依然不减他们卓然大家之风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杜甫诗歌中所使用的马与鹰这两种物象入手,简要分析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意象同诗人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创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杜诗中一些意象的解读,去弄清诗人的创作与时代、社会现实及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范当世(1854-1905)是晚清同光体的重要代表,由于社会政治、家族环境、人生命运等因素的高度契合,杜甫的文学成就和人格精神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范当世诗集中直接提及杜甫共计25处,引用、化用杜诗近百处,频繁、密集地使用杜典。此外,还表现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思想主题,锻炼字句、以议论为诗、沉郁悲慨的艺术特点,从具体视角显示了杜甫诗歌在晚清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为了探讨夔属大昌县的情况,趁大昌严明府来夔州的机会,三次约请严明府去西阁同宿。每次约请,明府都答应“能来”。可是最终一次也未到。因此杜甫写下这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叙事诗。文章分析了杜甫如此等候的原因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但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战乱和动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情怀,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