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摩托车液压制动防抱死控制参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中,低档摩托车的制动性能,目前亟待研究开发一种经济实用,便于安装的防抱死控制装置。该文分析了摩托车液压制动防抱死控制原理,提出了针对路面条件,通过调节装置控制制动油缸压力,使车轮滑移率处于理想的范围内以实现防抱死制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产品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对汽车、摩托车ABS性能试验台作了深入研究,为了给汽车ABS提供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经济高效合理的测试手段,提出一种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汽车实际工作情况的动态试验台设计思路.介绍了该试验台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实现了对ABS产品的室内测试,为汽车、摩托车ABS的试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自主开发气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控制器硬件为目标,根据气压ABS工作原理和控制器硬件的功能需求,提出了控制器硬件总体方案,完成了气压ABS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提出了面向产品开发的ABS控制器硬件开发测试流程,开发了控制器硬件,并以某12 m纯电动客车为对象进行了整车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泥路面下,制动踏板开度为100%时,制动减速度可达到7.1m/s~2,制动过程中无车轮抱死,且制动减速度无剧烈变化,制动性能和制动感觉均符合企业要求。本研究可为我国自主开发气压ABS控制器硬件提供参考,同时可为在ABS功能上开发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制动能量回收等动力学控制功能提供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防抱死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对整车制动性能的影响,基于滑移率的智能权函数模糊防抱死控制思想建立防抱死系统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模决,建立了采用不同ABS控制方式的整车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针对特定的工况进行了整车制动性能的仿真,并给出了ABS的布置方式.结果表明:独立和高选控制的布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路面条件进行制动,但车辆的稳定性被破坏;而低选控制方式的制动效能不及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但能保证车辆有较好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车轮参考滑移率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向量,以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作为输出向量,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利用支持向量对控制器进行训练得到控制器的参数.设计了包括输入层、控制层和输出层的汽车防抱死控制系统,系统以各轮的速度作为输入向量,经过控制层的运算得到各轮的制动压力,然后采用PwM(pulsewidth modulation)方法控制轮缸压力,进而实现防抱死控制.搭建了汽车ABS测控系统,参照国际标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制动平稳性和自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新的ABS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方法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进行研究时,通常将车轮转速作为影响因子确定车轮转速阈值,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通过对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等进行分析,完成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受力分析。通过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车轮滑动程度、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等进行分析,完成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分析过程。依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误差、轮胎特性变化,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条件等,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实现滑移率的实时控制,保证制动过程中的附着力,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滑移率,保证高附着系数,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液压式或气压式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因具有结构简单、响应时间短以及制动效率高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设计出一套电子机械式制动装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安装有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整车制动防抱死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并与Simulink进行联合控制仿真.将仿真结果与传统的基于逻辑门限值控制的液压制动器制动性能进行比较,验证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在安装有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的整车制动防抱死系统上的有效性及制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以提高汽车行驶性能为目的而开发的,ABS是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防抱死系统不是单纯的防滑系统.本文主要阐述汽车防抱死装置(ABS)系统的工作原理、重要作用以及对该系统未来从车辆整体性方面的发展提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实用新型专利“摩托车防抱死控制器”的研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基于滑移率识别的汽车防抱死控制器实现最优控制,在Kiencke μ-S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改进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设计了最佳滑移率辨识估计器,并将辨识估计器的最佳滑移率和峰值附着系数估算结果与Burckhardt μ-S模型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将辨识估计器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器中,在单一路面和跃变路面条件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辨识估计器的误差小、延迟小,基于最佳滑移率识别的防抱死控制器能实现最佳滑移率的在线辨识和快速追踪,有效提升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防抱死控制系统原理,构建了ABS专用模型库;运用Visual C++6.0实现模块的相关功能对ABS 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实现了对控制器模块、电磁阀及制动系统模块、车辆运动仿真模块等部分的抽象,使仿真的具 体对象可替换,在ABS控制原理的基础上不同模块间可任意组合。开发了汽车ABS控制系统仿真功能,仿真结果 接近实际路试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制动的特点,分析了汽车制动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探讨了影响汽车制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轮胎旋转动力学模型和半车制动模型,提出了滑模变结构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并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方法进行制动。仿真实验表明,能够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缩短抱死刹车距离,有效抑制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13.
ABS液压混合仿真试验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汽车自动防抱死系统 (ABS)的研究提供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经济高效的测试手段 ,介绍了一种自行开发的汽车 ABS液压混合仿真试验台。该试验台的特点是 :硬件上有 3条工作回路 ;软件中有多种数学模型和仿真功能 ;并在国内的 ABS仿真中首先应用了驾驶员模型。试验台在自主研制 ABS硬件系统、控制逻辑和测试其它 ABS开发系统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表明混合仿真是研制ABS系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全电驱动特性,为提高其制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直线执行器的全新线控制动单元——直驱电液制动单元.介绍了该制动单元的结构和原理,以某型制动器为基础,完成了样件改装和试制工作,并基于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建立了制动单元控制和驱动系统,同时设计了双闭环抗干扰控制算法调控其制动力.试验结果表明,直驱电液制动单元响应迅速,能够准确调控制动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汽车安全带检测台进行研制。用滑块模拟人体,用弹簧力模拟汽车紧急刹车对人体的冲击力,来检测安全带是否能可靠锁扣。检测台的控制是采用PLC控制器来完成。并根据测试工艺过程开发了软、硬件,现已投入使用近一年且一切正常。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三轴重载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基于TruckSim汽车仿真软件,搭建了三轴重载汽车整车模型。对三轴汽车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设计了削减制动力的三轴汽车转向制动协同控制器。对于车辆处于不足转向的情况,设计了滑移率分配的模糊控制器。采用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对ABS控制和协同控制在转向制动工况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探讨。仿真结果表明,在转向制动工况下,与ABS控制器相比,协同控制器提高了三轴重载汽车转向制动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轻型客车防抱制动系统模糊控制方法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控制方法作为一种新兴智能控制方式 ,具有控制快速精确及控制方法设计简单的特点。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研究HFC6 70 0轻型客车的防抱制动过程 ,建立以车轮滑移率作为控制对象的 HFC6 70 0轻型客车 ABS模糊控制系统 ,并且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下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模糊控制的防抱制动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滑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的车辆单轮动力学模型,针对制动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和路面条件的复杂性,设计了基于滑移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以充分利用地面的附着力及适应制动的全工况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削弱抖振现象.在单路面与变路面条件下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滑模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及对路面的适应性均优于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