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婚夫妇互赠戒指是结婚典礼上不可替代的场景,而恋人在恋爱阶段互赠礼物,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在动物界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获得"美人"的芳心不仅仅要展现个人魅力,"公关"与"送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许多鸟类对此都很有讲究.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自主的运动能力是动物的专利,而且不少动物的运动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让它们成为动物世界中的“超人”。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网站邀请了一些动物学家评价动物的运动能力,评选出了7种运动能力特别惊人的动物,授予它们“超级运动员”的称号。飞行距离最长的超级“运动员”: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一种可爱而优雅的海鸟,它们十分喜欢“长征”。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而北极燕鸥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单程飞行距离大约为19300千米。北极燕鸥的生活中没有四季,它们…  相似文献   

3.
繁殖于北极圈内的北极燕鸥,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每年飞往南极越冬,然后再返回北极,行程达数万千米,且具有准确的回巢能力,至今人们还不能准确知晓其中的奥秘。北极燕鸥以小鱼虾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猎物时可以在半空振翅悬停,体态轻盈矫健。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而且争强好斗,一旦遇到外敌进犯,成千上万的鸟儿常常联合起来攻击防御。著名德国摄影师诺伯特·罗森(NorbertRos鄄ing)经年累月赴北极创作,留下许多瞬间精彩、形态优美、光线奇特的北极燕鸥照片。虽然北极的鸟儿不太怕人,但是有时摄影师为了拍到好镜头不得不一再接近,难怪会…  相似文献   

4.
江南 《科学之友》2006,(12):48-49
远行的飞禽靠什么辨别方向,始终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例如有一种北极燕鸥,它们夏季出生在北极圈10°以内的地方,出生后6个星期就离家南飞,一直飞到远在1.8万km外的南极浮冰区过冬。过冬之后又飞回北方原来的出生地度夏。由于迂回曲折,一来一去,北极燕鸥的实际飞行竟达4万km之遥。如此漫长的路程竟丝毫不会迷航,它们究竟是凭什么本领认路的呢?它那简单的头脑是怎样解决复杂的航行定向问题的呢?我们知道,罗盘是在12世纪发明的,300年后哥伦布才应用它横渡大西洋。但是在几百万年以前,鸟儿就已经若无其事地在环球飞行了,而且在夜间也能依旧…  相似文献   

5.
由于北极海冰的缩小,一种依赖海冰寻找食物的象牙鸥正在从格陵兰周围的海洋中消失. 象牙鸥遍布整个北极,生活在遥远北方的浮冰上.但科学家最近发现:加拿大的象牙鸥种群数急剧减少,21世纪初的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时降低了大约80%.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21,66(21):2635-2648
正指南针,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航海家们的"眼睛",是人类航海活动和探索新大陆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工具之一.在茫茫大海上,人们借助指南针来确定方向.然而,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并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物便可完成令人惊叹的长距离迁徙活动,如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地球南北极、可可西里藏羚羊上千公里大迁徙、黑脉金斑蝶四代接力往返北美大陆等[1].  相似文献   

7.
正为什么有的人方向感特别好,而有的人却是"路痴"呢?男性比女性更善于认路吗?如何增强方向感?一些科学研究或许能告诉你答案。每年四月,北极燕鸥从南极洲附近的越冬地点出发,飞越7万~9万千米,迁徙到北极附近的繁殖区。这样的长途迁徙不仅需要出色的体力,还需要超强的方向感。尽管人类有极强的认知能力,但在寻路方面,我们  相似文献   

8.
正每当春节临近,在中华大地上就会上演几亿人回家的壮观大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运"。与人类的"迁徙"相比,动物界的迁徙要艰难和伟大得多。为了完成生命的延续和轮回,动物们往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几个月内完成上千甚至上万千米的迁徙。在天空中、陆地上、海面下,迁徙的动物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地球上最神奇的旅程。北极燕鸥:最远的飞行是绕地球一圈物种档案SPECIES FILE NO.01  相似文献   

9.
国门开了,国际交往的机会多了,难免相互赠送礼品,故为"国际送礼",国际送礼有许多学问,一点也不能马虎。礼物送错了,就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反感。为什么不能给布鲁塞尔人送一束菊花呢?因为这无异于给中国人送一个钟一样,都使人想到了死。另外,在美国商界没有交换礼物的习惯,也难得招待陌生人,如果送礼反倒有"强加于人"之嫌。那么,何时在何地送、送什么、怎样送呢?世界各地千差万别,十分有趣。西欧:最笨的是在商务活动中,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递上礼物;最好是事先送去,不要使人误认为是为送礼而送,礼物应该是一到家就拿出来,饭  相似文献   

10.
读者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上什么候鸟的迁徙距离最长吗?答案是北极燕鸥,它的迁徙距离有1万多千米.在自然界中,鸟类、两栖动物,甚至哺乳动物的导航技能似乎都依赖一系列复杂的感觉线索,这些线索包括磁场、视觉图形、声音甚至气味,它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才成就了它们非凡的导航能力,让它们在上千千米的旅途中总是移动在...  相似文献   

11.
卓然 《科学24小时》2007,(10):28-29
英国斯哥特北极研究所的负责人朱丽安·多特斯韦近日在一次保护北极冰川的研讨会上说:"我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以东的海面上看到了两只北极熊,一只看起来已经死了,另一只也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12.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要注意的养生,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在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温带。南极和北极,尽管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北极和南极都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到北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不错!北极格陵兰冰盖、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冰雪地貌、格陵兰冰盖四周奇特形状的冰山、北冰洋上的浩瀚浮冰……都是北极冰雪世界的代表。然而,北极与南极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北极冰雪世界里还生长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绿洲,而南极地区不仅没有森林,也没有高等植物,只有苔藓和地衣。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人" 与无永久定居者的南极不同,北极有许多人居住,北极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定居点.最早的北极主人大概是西伯利亚的狩猎民族.  相似文献   

15.
气温骤降,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总会三三两两地相邀着去洗浴中心放松一下,在暖暖的水雾中洗个热水澡,会觉得异常轻松。不过,有关专业人士指出,冬季洗澡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想"洗"出冬季健康的人们,就更应该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是一个移动的标靶,科学研究热点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除了回顾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科学》杂志"年度重大科学突破"栏目的工作人员也对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成为新闻的科学进展进行了预测。北极海冰随着世界气候变暖,对北极海冰减少的长远后果的研究也在升温。科学家已经知道,随着开放的海洋从太阳吸收更多的能量,海冰减少会加剧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但是变暖的北极对较低纬度地区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它是否该为过去十年从亚洲季候  相似文献   

17.
与孔雀浮华艳丽的尾屏一样,雄性斑马雀艳丽的嘴喙也帮助它们吸引异性。英国生物学家布罗特研究了英国的斑马雀和法国燕八哥,发现那些拥有亮红色喙的斑马雀和橙色喙的燕八哥吸引雌性能力最强,因为这表示最亮丽的喙的雄性主人拥有一级棒的身体状况,具有最强的免疫功能。 科学家发现不同动物具有的从亮红色到黄色色彩的关键物质都是类胡萝卜素,而这一物质动物本身无法合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天气尺度本身是以天来衡量的,相比气候尺度要远远小得多、短得多。这也是开展北极科考的意义,去揭开更多的谜团,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北极和我们的家园。"——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晓姜入夏以来,全球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甚至北极圈内的一些陆地城市也未幸免。那么,今年北极热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第九次北极考察的沿航线区域,进入冰区后,气温维持  相似文献   

19.
吴硕 《科学24小时》2010,(12):16-17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发射的环境勘测气象卫星艾莎3号和7号在北极拍下了被地球空洞论支持者视为北极"大洞"的照片,由于照片中央漆黑的圆十分显眼,故使人们联想起它是通向地球内部的大洞。北极果真有大洞吗?  相似文献   

20.
"听说,有一种特殊的‘极地微生物’,它使你一旦踏上北极地区,就会染上‘北极热’."这话是30多年前,苏联极地动物学家乌斯宾斯基说的.对于这段话,我曾抱以不屑.但万万没想到,一踏上"北极领土"的瞬间,我就知道,我疯了!没有人催促,每天几乎20小时的工作,采集样本、观察记录……完全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极度亢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