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区域规划、地理学知识,结合国外经验,通过统计信息,了解石家庄目前空气质量状况。从自然区位、产业结构、污染气体排放三方面分析雾霾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国外治理雾霾经验,立足石家庄具体情况,提出从产业结构、政府调控、生态绿化三方面着手治理。  相似文献   

2.
 以CNKI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为样本,从开展雾霾研究的机构、论文作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中国雾霾研究领域现有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的防护、雾霾的危害、雾霾的治理及雾霾预警等方面。目前关于雾霾的系统研究尚不多,研究力量也较为分散,虽有一些合作研究,但合作者间缺少长效合作,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核心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林  华河林  李娜  吴雄 《江西科学》2016,(4):543-545,560
运用霍尔三维结构的基本理论,构建雾霾治理对策的三维结构模型。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对雾霾的治理对策进行划分,构建"三元主体"模型,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在雾霾治理各个阶段中的相互作用,对推动雾霾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环保PPP模式下雾霾治理分析,提出雾霾治理对策和投融资建议,为雾霾治理的科学投融资提供理论指导,解决雾霾治理遭遇污染尺度大、资金匮乏等问题.方法在剖析雾霾现状和雾霾治理投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保PPP模式的雾霾治理投融资管理;对政府和投融资行为作出基本假设,构建政府与投资群体的非对称博弈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政府群体期望收益和投融资群体期望收益,为雾霾治理中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合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建立政府与投融资群体进化博弈动态演化趋势图,确定非对称博弈结构演化特性改变的阙值.结论通过对政府和投融资群体博弈方的分析,提出政府应该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公信力,应根据市场情况机动地调节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辽宁经济区城市群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进行分析,评价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为协作机制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针对辽宁雾霾污染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环境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级指标,筛选13个指标,构建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的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根据一致性检验结果,构建的联动协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能够根据雾霾治理监控情况进行联动协作治理的评价.同时为保障辽宁经济区雾霾治理联动协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雾霾联动协作综合评价模型,可用该方法对治理雾霾联动协作机制进行监督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宁市的雾霾天气有所加剧,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交通带来严重影响。为建设"美丽南宁",急需加强雾霾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有自然、社会等原因,本文主要从经济视角,认为南宁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和能源结构具有高排放特征、环境技术相对落后是导致其近年来雾霾加剧的主要经济原因。为此,建议南宁市雾霾治理的重点应是结构调整,治理的机制应采取污染排放配额—交易相结合,治理的主要手段应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遥感监测技术在河北省雾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雾霾天气的重灾区,政府对于雾霾的治理与监测越来越重视,发改委、环保、测绘、气象等有关部门对雾霾的产生、防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常规地基监测手段只能探测局部区域,探测范围有限,利用新型遥感监测技术从影像反演气溶胶厚度、扬尘地表遥感解译、秸秆焚烧航天与航空结合三个方面探究雾霾污染源的监测思路和工作方法,收集信息及时提供政府决策,从而达到大范围雾霾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雾霾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雾霾,基于2种统计分析方法:非参数统计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2013年11月全国大范围雾霾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实证分析研究,同时比较所提方法的优劣,在综合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对雾霾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缓解我国雾霾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雾霾天气是当前影响我国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其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气象学的角度对雾霾的粒相特征、形成及加重趋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各种媒体上报道的雾霾治理及日常防护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0.
程波 《科技资讯》2014,12(24):214-214
北京市的雾霾天气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雾霾天气造成的污染,研究雾霾天气形成的气候特征、成因及控制措施,为昌平区雾霾天气提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结合雾霾天气的时政材料,引出对雾霾天气的反思。指出雾与霾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导致雾霾天气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具体阐述了运用宏观调控、利用新能源、完善法律、发挥政府作用和动员公众五方面的治理雾霾天气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气水喷雾的除雾霾效率和除雾霾机理,首先人工模拟了中度污染级、重度污染级和严重污染级等典型雾霾,以及机动车排放、海洋气溶胶、工地扬尘和燃煤发电厂等污染源产生的城市雾霾等环境,然后基于自行设计并搭建的气水喷雾除雾霾系统,针对上述人工环境进行雾霾沉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气水喷雾对人工雾霾具有显著的沉降作用,对各污染级雾霾的除霾效率均在65%左右,而且随着雾霾浓度的增大,气水喷雾对雾霾的沉降效率越高;气水喷雾的除霾效率受颗粒物的润湿性影响较大,当颗粒物润湿性增大时,除霾效率越高;气水喷雾的除霾效率也受微观形貌和密度影响,对于微观形貌越不规则,密度越大的颗粒物除霾效率越高.这为今后城市雾霾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手段,同时也为城市空气净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环境规制的雾霾治理效应对于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安徽8市相较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更大的减霾效应;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的雾霾治理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结构升级门槛约束,并且在产业结构升级跨越门槛前后,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递减”特征;在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人口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之间都呈现显著负相关,它们都是抑制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而能源强度与雾霾污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加剧了雾霾污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PM2.5浓度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周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除了2016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外,2015年、2017年、2018年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末均值高于工作日均值的正周末效应.同时,区域内部“周末效应”差异性较大.长江上游地区雾霾浓度较低,表现为负周末效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雾霾浓度高,表现为正周末效应,且雾霾污染的季节性明显,春、冬两季浓度高,具有明显的正周末效应;同时,长江经济带具有高于全年平均浓度的“春节假日效应”与低于全年平均浓度的“国庆假日效应”.分析结果还表明,距离长江经济带主要发达城市越近,雾霾浓度越高.针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周末效应,基于生态文明治理视角,提出加快区域协同治理、打造长效治理机制以及在统筹治理下重点防治、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单项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雾霾的问题,关键是运行系统通畅。一个科学家发表一篇雾霾成因的文章,就会影响一次治理的决策,造成了认知的混乱和决策的不稳定,直接导致雾霾治理政策充满随意性。这样的调侃让正在牵头研究"空气污染治理"课题组的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心有不甘:"历史上,应对大气污染,政策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共同发力曾取得重要收获,二氧化硫减排就是一个成功案例。"眼下,各种以科技创新为名的治霾手段层出不穷。刘燕华认为,单项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雾霾的  相似文献   

16.
李成钢 《甘肃科技》2013,(21):44-45,71
解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结合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阐述了城市环境空气要取得实效就要坚持标准,加强治理.围绕标准分别从监测的角度和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监测方法和一些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把握安徽省的雾霾天气状况及雾霾影响因素,选取安徽省和中部其他5省2005—2013年的评价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雾霾天气综合指数,并与中部其他省份的雾霾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安徽省雾霾天气呈现"改善—恶化—改善"的动态变化特征,能源因素指数逐年下降、工业化因素指数梯度上升、城市化因素指数逐步上升、治理效果呈现"W"型动态变化趋势,安徽省的雾霾指数均高于中部省份雾霾污染的平均指数,安徽省的雾霾程度在中部6省属于比较严重的省份;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雾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晨 《科学世界》2013,(3):9-12
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连续雾霾天气。它不但使能见度下降,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到底来自何方,如何治理这种讨厌的大气污染物,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周强 《科技资讯》2014,(8):125-127,129
通过对雾和霾产生的本质原因研究,我们发现形成雾霾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和经济的粗开放式排放,重要原因是由于环境生态的破坏所产生的冷空气导致这种由冷空气产生的雾!森林破坏的越厉害,雾霾的步伐就会越快,因为森林的破坏,冷空气能快速南下,到达的冷空气迅速阻断海洋气流输送进内陆的同时,也造成沿海地区大雾,有了大雾,任何工业地区将不可避免将遭受雾霾危害!所以要根治雾霾的危害,必须在治理霾的同时,必须治理恢复沿海地区,水汽输送的沿途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三线的森林,避免这种由冷空气产生的雾,才能真正根治雾霾!  相似文献   

20.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化工行业的特征污染物,也是大气雾霾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本文分析了大气雾霾的危害和成因,归纳了化工生产对雾霾的贡献及现有的控制技术,提出了加强VOCs管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