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岩溶离子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普定后寨河流域野外试验场的长期水样分析资料,对岩溶流域的离子径流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离子径流模数来集中表现离子迁移的数量及其时空特征.指出了流域水量的丰枯变化而导致离子径流年内年际的波动,流域上中下游水文地貌结构不同,岩溶水运动空间结构的差异导致径流导、滞、蓄功能上不同,使离子径流出现空间地域上的分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欧洲科技领域合作组织(COST)第620号行动提出的岩溶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对山西省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级别高区、脆弱性级别中等区、脆弱性级别低区、脆弱性级别非常低区面积分别占泉域总面积的8.7%,7.3%,23.6%,60.4%。神头泉域岩溶含水层脆弱性整体较低,不易被污染;脆弱性级别高区主要分布于灰岩裸露区和泉源区。该评价结果可为神头泉域的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宋雪婷  程偲 《甘肃科技》2022,38(1):51-58+90
本研究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和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武威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应用DPSIR-PLS模型探究武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武威市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草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2010—2014年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城乡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2014—2017年耕地面积增幅较大且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主要来源于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的耕地以及未利用地的开发。(3)2009—2018年,武威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2018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较2009—2015年的变化量增大,土地利用状态总体上处于发展期。(4)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准则层均有不同的驱动响应程度,更好的土地利用转变能有效实现可持续国土空间开发、土地节约集约转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重庆市2001-200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为前提,测算重庆市近6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2001-2006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量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来说是基本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完成了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结合1985、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所引起的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增大。从时间上,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当地土地覆盖状况;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从空间上,研究区东南部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而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加。景观格局以1995年为转折点,整体景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信息平台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径流响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3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图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的影响.利用流域附近8个气象站1980~2005年的资料,内插得到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应用P-M法耦合植物生长模型(EPIC)计算流域潜在蒸散发;利用息县以上集水区域1980~2005年63个雨量站资料及尺度为1:200 000土壤类型图,选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并分析了产水特性参数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量的大小弱化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对产水的影响;在降雨和土壤质地相同的情况下,产水能力旱地大于水田大于草地大于林地;旱地增加后流域产水量也会增加,林地不易于流域的产流.  相似文献   

7.
桂林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东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下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研究区这一时段土地资料图像、历史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实地考察,以及现在水质状况的监测和化验,对桂林东区土地利用与地下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水质监测和实验的结果显示:近20年,桂林东区地下水水质持续恶化,同时这一地区岩溶水化学含量的高值分布区与土地利用的高强度分布中心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由此,我们认为桂林东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是岩溶地下水水质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对保护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后寨典型岩溶小流域水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后寨典型岩溶小流域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后寨岩溶含水系统对降雨信号响应的敏感度从上游到下游不断减弱,而对降雨信号的记忆作用从上游到下游不断加强;流量对降雨信号的响应存在滞后性,滞后时间从上游到下游有规律地增加,上中游流量对降雨信号响应的线性化程度明显高于下游.  相似文献   

9.
脆弱性评估是目前国际减灾和灾害风险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利用2006年浦东新区土地利用和最近42年最大日降雨量数据,用P-III曲线拟合概率分布,推算重现期为20、50、100、200、500、1000年的最大降雨量,结合已有的城市暴雨内涝评价模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脆弱性函数,在对暴雨内涝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浦东新区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重现期下的脆弱性进行评价,得到浦东新区的综合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6种重现期下,浦东新区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绿地的脆弱性最大,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事业单位次之,最小的是交通用地和水域;②从空间分布看,浦东新区脆弱性从中心城区向外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中心城区的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脆弱性最大,而郊区的农业用地脆弱性最小;③重现期200年是脆弱性变化的转折点,当重现期大于200年时,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脆弱性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基于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结果与SCS模型,在GIS环境下模拟了四湖流域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同时模拟分析了在相同降雨类型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流域产水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变化使地表径流深度趋于增大;在四湖流域的不同时期,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地表平均径流深度变化也不相同;同时,相同的降雨类型条件下,1980年到2005年,由于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黄芬  吴夏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2018,25(5):515-523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90年和2001年的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分析了漾濞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加2 791.71 hm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1 290.55 hm2,草地面积减少4 014.18 hm2;土地利用总体变化速度较快,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77%;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1990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15.037和215.567,土地利用仍处于发展时期;研究区仍有2 148.45hm2的耕地需要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阿克苏河流域近30a来的气象资料,对影响该流域气候变化的温度、降水气象要素进行序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阿克苏河流域近30a来气温在逐渐上升,但增温的幅度比较缓慢,年平均温度的倾向率为0.136℃.(10a)-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都有增温的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明显。②流域内年降水量以5.62mm.(10a-)1趋势上升,增湿的速度较大。③运用SPSS软件对降水量、温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降水与温度呈负相关,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504,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最低气温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探究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脆弱性三要素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空间分析框架,并以长三角城市群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脆弱性三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三类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脆弱性更多地取决于城市单元个体的行政级别、经济水平以及所属行政区域等因素,应将降低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策略体系融入区域一体化政策中。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5个基本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数据资料,利用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肯斯瓦特水文站径流量的观测记录,使用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年该河流域气温升高显著,且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偏多集中在4、5、6三个月。计算玛纳斯河地表径流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二者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当该流域5~9月平均气温增加1℃时,年径流量会增加或减少1.3%;当该流域5~9月气温出现±2℃(或±3℃)的变化时,年径流量会做出±2.68%(或±4.0%)的正响应;当该流域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时,年径流量会偏多或偏少1.98%;当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20%(或30%)时,年径流量会做出偏多或偏少3.95%(或5.93%)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6.
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水力资源丰富,全流域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70%,岩溶发育是影响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乌江是一深切峡谷,具特定的岩溶发育特征,如河谷深部洞穴发育;河谷类型对岩溶发育有所制约等.本文通过河谷深部洞穴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它可能的分布部位;对中更新世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提出主要岩溶发育期和古水文网在河谷岩溶发育中的作用.并探讨库坝勘测中第四纪地质、古水文网调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马山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集14个样品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推荐的《地下水质量评价》(GB/T14848-2007)、《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D2008-01)等规范,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山地下河水质总体较好,III类以上水占71.4%,IV、V类水超标指标主要为Pb、NO-2;水样中有7种有机组分检出,与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工业生产和农田使用的农药、化肥。研究结果对该片区地下水污染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蒙古高原东部克鲁伦河流域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克鲁伦河流域典型区域1958—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变幅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短时间尺度上,1998—2005年降水量呈下降特征。气温和降水量二者5年滑动平均值和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均呈增加趋势,但5年滑动平均值增加幅度较大,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则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说明在短的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更加明显。包括温度与降水在内的主要气候特征值的趋势性变化,加剧了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因此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危险度指标和9个干旱易损度指标建立塔河流域的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塔河流域干旱危险度、干旱易损性及干旱风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流域北部和西部地区的SPI3的干旱危险度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干旱危险度低;塔河流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SPI12的干旱危险度高。塔河流域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最高。农业人口比重、总抚养比和因旱农业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与干旱易损度的相关性最高。2)塔河流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女性与男性比、人口密度、文盲率、抚养比、农业人口比重、灌溉面积比重大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粮食产量低于塔河流域其他地区。3)塔河流域西部的干旱风险等级是最高的,其次塔河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干旱风险等级较高,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县市的干旱风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