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赔偿金是对被害人的继承人的财产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应当包括两层含义,即对生命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和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补偿性赔偿。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功能应该包括:补偿功能、抚慰功能、预防功能。死亡赔偿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价值位阶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包括增设生命权本体损害赔偿的国家死亡抚慰金制度、以合理填补原则确立死亡赔偿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有关死亡赔偿金性质的争议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自己关于死亡赔偿金的理解进行证成。如何对其定性才能更加贴近对正义的追求,本文从立法和学理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摸索,望能做出一定的新解。  相似文献   

3.
"同命不同价",即同一侵权致死案件不同受害人家属无法获得相同赔偿的问题,在日益复杂的侵权案件中愈发成为争议的焦点,这一问题的产生在道德、社会等诸多争论的背景下,处于风口浪尖的是制度设计上的得与失,法律应当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学说指导下的赔偿金赔的是什么,赔偿标准又因如何设计,这些问题都围绕一个"命价"展开,但是,"命价"的定义来自何处有何意义尚需讨论,因此,本文拟从该问题入手,分析具体学说争议,试梳理矛盾焦点,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残疾、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的概念分野面临着效应价值和规范技术上的质问。在我国民法典之民事责任法设计中,理应对在违约场合中不能借助侵权责任法加以实现的某些精神损害救济留出应有的通道。我国国家实定法对主体精神利益的保护总体持谨慎态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主体精神利益保护需求与救济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关主体精神利益保护的现行制度框架存在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的双重冲突。  相似文献   

5.
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相对人人身权造成损害,国家只对受害人人身权中的物质性损害进行赔偿,而对其精神性损害则不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对这一法理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应当对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6.
"死亡赔偿金"作为一个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直接关系到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科学性构建的重要法律术语,在我国现行法中并没有被给予直接的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对"死亡赔偿金"的各种规定更是相互间冲突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身损害赔偿司法工作及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生命丧失的损害进行的赔偿,以此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7.
丁辰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48-51
2004年5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均开始实施,使用了近1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宣告废止,新旧法律法规的取舍,使得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出现了诸如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如何、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直接作为民事和刑事案件责任承担依据、现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受害人如何进行死亡赔偿金的支付等问题。时这些问题,应给予澄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侵害生命权的死亡赔偿中,被扶养人的扶养费是对其丧失的扶养利益的赔偿,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固有损害主义"赔偿理论中,扶养费就是死亡赔偿金,而"继承主义"理论也并不排斥扶养费的独立存在。尤其重要的是我国不仅在理论上已经形成扶养费与死亡赔偿金并存的通论,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探索到巧妙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因此,扶养费赔偿应该在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中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行为也越演越烈,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损害。本文认为,在现有的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损害赔偿原则指导下,司法实践中,旨在惩罚侵权者并抚慰受害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普遍偏低,且各地标准差别很大。本文主张,为遏制越来越多的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应大幅度提高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并通过形成判例类型指导或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原则性标准的形式来适当统一,并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网络侵权者制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执行大额度精神损害赔偿金。  相似文献   

10.
损益相抵原则是指受害人基于同一原因受到损害但同时获得利益,在决定损害赔偿额时,应将其所获得的利益从损害赔偿总额中扣减,其体现了侵权损害赔偿的填补功能。在我国,损益相抵原则一直被忽视,致使此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模糊不清,纠纷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本文笔者拟对损益相抵原则之内涵与理论依据、认定标准、具体适用方面做些初步探计,并对我国关于此原则的的规定和适用给予建议,藉以引起人们对该原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并支付医疗救治、事故救援、善后处理、险情处置等必要费用,并依法给予赔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死亡者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向其一次性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工伤保险补偿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12.
死者人格利益,就是指自然人死亡以后,其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利益。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就如胎儿是否应享有一部分民事权利一样,在立法与学理上探讨与争论由来已久。在此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必要性、法理性质分析、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稍加评论。  相似文献   

13.
如果合同的标的包含精神利益,精神损害的发生就是可预见的,当损害发生时就应赋予受害人合同领域的救济权;而赋予受害人合同领域救济权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利益、平衡违约人的负担、节约诉讼成本,同时也是尊重当事人诉讼选择权的表现;另外合同法设立此等非财产损害赔偿也不会导致违约与侵权二元体制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外侵权案件显著增加,侵权范围也不断扩大,有关涉外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也日趋复杂。通过对国际私法上的一些涉外侵权适用原则进行分析,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是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侵权行为实施地法与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不一致时,应基于利益衡量原则适用对受害人更为有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爆发,构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呼声愈加强烈。法哲学理论是矿产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的制度动因,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只有在相关法哲学理论的支撑下,才能恰当平衡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从而保障矿区整体生态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民事侵权责任以无过错为一般归责原则。如何预置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通过决定败诉风险的承担者,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以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保护环境民事权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行政赔偿的目的在于恢复受害人受损的合法权益,但缺乏程序保障的权利无法得以实现.单独程序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受害人的权利救济,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受害人获取司法救济的渠道是否通畅.现行单独程序在制度上的不尽完善和在实践中的不当操作,已严重影响了其作为权利救济制度应有的功能.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以权利保障和争议解决为中心,从方便受害人行使赔偿请求权的角度对现行制度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信用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个人信用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错误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为此,应该设立信用权制度对个人信用信息加以保护。对于个人信用报告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损害赔偿问题,为了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应该采用过错推定原则,由征信主体和信用信息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在赔偿范围的确定上,由于信用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应该既要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也要适当考虑由于机会利益丧失给受害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火车提速安全应先行,铁路交通事故仍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关于铁路交通事故应该采用何种归责原则,至今没有定论,原因在于《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与《铁路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存在冲突。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我国铁路交通事故应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它既照顾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严格限制了铁路运输企业不能忽视安全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作到了二者利益的合理兼顾。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缺少关于暴力威胁这种侵权行为的立法。司法实践中,对暴力威胁行为的认识及其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英美国家关于暴力威胁行为早已予以足够的重视。毫无疑问,暴力威胁行为的性质为侵权行为。对该行为造成后果的救济方式应加以明文规定,以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