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矿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位置,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加强我国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我国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多维集成化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理.将企业管理理论和自动控制理论相结合,把管理控制问题归纳成4个维度、5种机制,并从这些方面入手研究我国企业管理控制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控制机理.从管理层次、管理过程和控制路径3个维度构建了多层次全过程前馈一反馈管理控制系统.由理论和应用研究可知,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这种多维集成化管理控制系统,通过层层反馈和前馈、层层调节和保障,才能确保其战略规划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加民 《科技资讯》2010,(24):113-113
煤矿机电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问题,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本文以此背景意义为出发点,仔细介绍了机电设备故障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本文深入研究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主要的维修方法和类型。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煤矿企业管理输出的涵义,明确了管理输出对煤矿企业尤其是老龄煤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注意源煤矿和目标煤矿的可比性、煤矿生命周期和最佳输出时机等角度,以管理理论和数学模型为依据分析了煤矿管理输出的可行性;分析了管理输出的程序,主要包括建立领导机构、选定输出知识、父本和母本的生成和融合等环节;从宣传鼓动、资源配置和控制纠偏等方面提出了管理输出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灵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66-168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大学校园内构建多维干预途径,以缓解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常江 《科技信息》2012,(12):441-442
根据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行业的特点以及煤矿企业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机电设备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当前机电事故已经成为煤矿生产企业的重要安全隐患,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强调安全生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减少机电事故发生是煤矿企业当前发展的重要前提。笔者深挖煤矿企业机电事故频发的原因,并结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希望对煤矿企业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煤矿基建企业是在煤矿进行地质详查和设计之后,进入煤矿场地进行基本建设(煤矿井建、煤矿开拓巷道的掘进以及建立和完善矿井各个系统)等工作的单位。煤矿基建企业存在的前提新的煤炭资源的发现和旧的煤炭资源的整合扩产,面对日渐萎缩的煤矿基本建设市场,煤矿基建企业逐步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对于中煤集团来说,目前采取基建企业逐步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实现中煤集团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煤矿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在煤矿管理中,本文针对煤矿员工特别是井下员工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提出应用激励理论,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煤矿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指出了现阶段煤炭行业加强物流管理的意义所在.文章论述了煤矿企业内部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物资配送中存在的制约性问题.从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供应物流,改革生产物流、供应物流模式,精细设计物流计划,发展综合配送物流,强化专业市场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和梯形隶属度函数确定了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建立了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tlab编制了CBMES(coalbedmethaneevaluationsystem),对辽宁省7个主要煤田煤层气地面开发可行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各评价指标中煤层渗透率和含气量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煤层厚度、煤级、资源量、资源丰度、煤层压力、埋深.辽宁省各煤田煤层气开发可行性为:阜新煤田>铁法煤田>抚顺煤田>红阳煤田>沈北煤田>康平煤田>南票煤田,评价结果与实际开发情况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资源和环境是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阐明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指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用Vensim软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构建了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代价模型。该模型将资源与生态环境代价作为负投入,加入到传统煤炭企业生产模型,便于全面分析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代价程度。利用该模型分析1991至2006年我国煤炭企业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我国资源代价和生态环境代价增长率对于煤炭生产增长率的减弱程度大于17.5%,煤炭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巨大,严重制约着煤炭生产,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煤炭资源的最适耗竭速度和过程,指出煤炭资源最适耗竭的实质是使制约因素不断向利导因素的转变过程。建立了煤炭资源的最适耗竭模型,为其最适耗竭、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煤炭生产、消费、储量现状及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实现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即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使其从法令政策的监督执行者转变为行业健康发展机制的缔造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从资源开发的产权上,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划分为国家所有制和私营企业所有制两类,开发经营模式分为国有特大型煤炭集团和私营煤炭集团;通过国有特大型煤炭集团来保持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价格稳定,私营煤炭企业来完善煤炭资源市场优化配置。为建设安全、高效、环保、和谐的煤炭行业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山西省煤炭物流呈现出粗放式管理模式,煤炭在物流中的成本高居不下,因此研究山西省煤炭物流发展战略对煤炭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和提升煤运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企业战略分析方法(SWOT)法对山西煤炭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排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为山西省煤炭企业物流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点对宁东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社会带来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效益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宁东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了宁东煤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和资源、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关系,提出了实现宁东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总结出宁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矿区经济得到延续和发展,通过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建立宁东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使矿区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深部煤层的开发过程中,煤层埋藏深、温度高,开发初期伴生地层水携高温废热开采至地面造成了部分能源浪费.基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上,为了使深部煤层开发中携带的废热用于热泵技术热源,提出废井改造地热井以降低钻井成本,以此设立深部煤层地热开发的工艺及热泵技术适用条件,从经济性及安全性两方面去分析深部煤层地热开发的可行性,给出了利用热泵系统进行煤层伴生废热开发的条件,最终建立出相关热泵系统模型,通过具体的示例环境参数进行计算.得出鄂尔多斯东缘神府地区某区块深部煤层伴生废热的单井制热量可达14.8 kW,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COP)可达到4.33~7.31,同时,煤层气井出口混合产物温降将近10℃.表明煤层伴生废热开发在提高了井上采收作业安全性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采热开发环境,扩展了废热可利用的经济性,提出一种深部煤层综合性开发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山西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必然性,进而在对系统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可达矩阵反映了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六级递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炭投资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无法全面动态衡量的问题,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LCA)将煤炭项目生态全寿命周期(ELCA)分为四个阶段.并据此建立煤炭项目环境成本效益评价(ECBA)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分析生态折现率对煤炭项目环境效果的影响特点.通过第1次仿真分析适合于煤炭建设项目特点的生态折现率取值范围,得出煤炭项目的(ECBA)不适合采用项目经济评价的基准收益率的结论.通过第2次仿真得出不同矿井类型(不同规模和服务年限)的生态折现率取值范围和取值特点.据此可以根据煤炭不同井型合理选择生态折现率,为煤炭投资项目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