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系统论角度对分配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作了分析,指出现行的几种分配原则都是系统与环境互塑共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分配方面的社会公平目标,就必须坚持改革方向,消除按权分配,协调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使系统的各组分之间实现有机的差异整合。  相似文献   

2.
维修保障系统效能的分形评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懿  刘涵  武昌  齐胜利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0):2925-2928
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复杂大系统的效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介绍空军通信装备战时维修保障仿真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对系统仿真结果的评估,提出了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的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算法,并与层次分析法和突变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一致。其评估结果可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为解决军事领域的类似效能评估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与空间公平多用户网络拥挤收费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多用户交通网络中的拥挤收费路段定位问题,在有不同VOT(时间价值)用户的拥挤收费双层模型的上层模型中,加入满足社会与空间公平要求的约束条件. 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来求解有公平约束的拥挤收费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尽管加入公平约束后的模型不能使交通系统达到最优,但仍旧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挤,并且所得到的收费方案能被所有不同VOT的用户接受.  相似文献   

4.
在装备保障系统的全寿命周期中,其能力会经历较大的起伏。为了更好地把握保障系统能力演化趋势,本文首先建立反映单位时间内装备保障能力变化量的微分动力方程,并据此推导出装备保障系统的突变模型。通过研究该突变模型分岔点集中各区域的势函数,给出临界点分布情况,可判断装备保障系统的综合控制参数所处区域。根据控制变量的变化趋势,可进一步分析保障系统能力跃变的发生情况,从而为实现其过程控制奠定方法基础。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表明了论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支撑装备保障问题分析和决策的仿真平台是装备保障研究和实践的一条必由之路。装备保障系统仿真模型是仿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装备保障系统的运行流程及其层次性特点,基于层次时阃着色Petri网(HTCPN)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层次化、模决化和标准化基础上的保障系统Petri建模思路,在此基础上,基于Extend平台设计了装备保障系统仿真模型,说明了基本功能组成模块。最后,以舰艇海上巡航任务条件下的装备保障系统为例,实现了仿真模型NEISSM,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仿真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结论,证明了仿真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航空保障系统易损性定量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型载机舰船航空保障系统易损性定量评估的体系构架,将模糊数学与损伤树相结合,以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为系统设备冲击响应数据支持,建立了航保系统的模糊损伤树,使系统易损性评估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最后给出了激光炸弹攻击下该系统的易损性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对于大型载机舰船系统易损性评估和生命力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变权综合法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结合变权综合法 ,对空军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空军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的特点和变权综合法在用于评估维修保障系统效能时的几点不足 ,提出了经过改进的变权综合法。其应用于空军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 ,验证了此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UML2OPN 的建模方法及其在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基于UML模型(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与面向对象Petri网(Object-oriented Petri Net)的系统建模应用方法,并给出了UML模型到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的映射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UML模型和所映射的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验证这种方法在通信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建模应用中的实效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艇编队存在备件短缺风险的问题,提出舰艇编队保障系统的概念,给出舰艇编队使用可用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实际中,执行复杂任务的舰艇编队其部件具有不同的寿命分布,替换时间差别大,不少备件维修后能够继续使用以及备件可修次数受限的情况,建立多可修备件的短缺风险计算模型及其与舰艇编队使用可用度的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仿真,对降低备件短缺风险,提高舰船装备使用可用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平偏好”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是实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它与“理性人“假设的矛盾,所以较难纳入到经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假设下逐步引入信息和记忆效应,构建双盲最后通牒博弈模型、分配者策略模型和动态交互博弈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检验.动态交互博弈模型的计算机模拟产生非零的分配比率,与以往文献中的现场实验结果和现实情况吻合,表明公平偏好与信息和记忆效应有内在联系,即在经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下引入信息和记忆效应可导出公平偏好,由此搭建了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与公平偏好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社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玉萍  武杰 《系统科学学报》2005,13(1):80-83,90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是从一种社会结构向另一种社会结构的转变,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转型方式,一种是不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转型方式。两种方式相比较,各有不同之处。如何因势利导地促成社会转型的完成是社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标注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可以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文章从复杂适应系统的4个基本特征和3个基本机制出发对社会化标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掘出该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为研究社会化标注系统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梯度推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 《系统工程》2004,22(6):73-76
进行整体制度设计是建立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从农民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出发,选择梯度推进模式。针对贫困型农民建立救济型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温饱型农民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富裕农民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物质世界固有的系统性,使一切事物均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与演化,使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具有了关键的中介环节,使物质世界的整体发展具有了内在的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5.
"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一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科学构想,是由共同所有与个人所有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完整体系。在这一基础上所建构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至趋向混合所有制发展,其中无不渗透着系统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科学的方法,从企业内外环境入手,分析机遇产生背景的复杂性,进而提出机遇的四维特性,即机遇时效度、机遇广度、机遇深度和机遇概度,加以定义,并对机遇四维特性产生的原理和对企业战略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机遇、企业目标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关系,得出机遇四维特性与企业所采取策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蔡淑琴  吴颖敏 《系统工程》2008,26(12):57-61
从规划视角研究机遇发现,为机遇及其发现提供了形式化和语义化的理论基础.将机遇看作企业实现目标的一个步骤,而机遇发现是求解企业目标的可能发展路径.基于超图映射的数据模型设计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便于对机遇发现相关的信息知识网络进行建模.基于超图运算的推理模型具有严格的图论基础,在保持运算封闭性中能够模拟机遇发现过程.本文以商业银行转型实例作为模型的简单应用,最后指出了模型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六层结构五大特性的动态系统;据此分析,可知社会思潮在六个层面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起影响作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四个层面对社会思潮起影响作用。明确此种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息是关于社会的信息或在社会系统中传输并被利用的信息。人们借助社会信息可以发现、认识和把握社会系统存在和演化的规律。社会系统的运行是通过人们的交往实践而实现的,而信息充当了中介和媒介的作用。社会的信息与信息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或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括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理论基础、系统结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和基本方法等重要问题。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系统结构是研究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问题的逻辑起点,它主要由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主体系统、中介系统和客体系统所组成,三个子系统结构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了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