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海     
范振刚 《科学》2008,60(1):41-45
很久以来,海洋,尤其是深海一直给人以神秘感,水深数千米,甚至上万米,压力大,水温低,没有光照,常年处于黑暗状态、缺氧、食物稀少,所以曾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和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2.
深海探秘     
不该存在的生命深海球形潜水器“阿莫尔”号离开潜水母船“贝格尔斯坎”,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缓慢下潜。透过潜水牛眼窗,我们清晰地看到充满熔岩的谷底耸立着层层山脉,火山口的深裂缝中黑们袅袅。驱动机械臂将温度计伸入洞日的喷泉,温度竟然是450℃,而在此时的海面却是冰冷刺骨。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几千米深的海底,水下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生物群落。而在我们原来的认识中,没有阳光.压力巨大,温度超过400℃的海底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机械臂调整摄影镜头的焦距,一条20厘米长,红肤蓝眼的管状蠕虫出现在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3.
深海是地球上条件最为恶劣的栖息地——寒冷、漆黑、缺少氧气、压力超常.然而,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聚集地。深海中众多构造奇特的生物向我们展示了深海世界的玄机和奥妙。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不断地向海洋深处进军,探索这个对人类来说至今仍然神秘莫测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深海探险     
在海洋下面几千米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在海底最深处,灼热的岩浆不断冲破地壳,最终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而且这一造山运动仍在不断进行着。流动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1):42-43
1818年 约翰·诺思男爵率领一支船队进入大西洋北部海域,并打捞出大量蠕虫和一个巨大的海星。1858年 人类开始着手进行铺设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深海区域展开了海底勘察活动。1859年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引起世人关注,根据该书观点,深海可能是活化石的庇护所。1864年 挪威船队从深海中打捞出一株海百合,在此之前人们只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岩层中看到过这类  相似文献   

8.
苏山 《大自然探索》2004,(12):20-22
波涛汹涌下的大洋深处有着无尽的深渊和无边的黑暗,而且危险无常,它们是黑暗和恐惧的同义词,使人们对它充满敬畏和探索的渴望……从本期开始分三部分介绍神秘的深海世界: 重返海底火山环 深海动物发光的秘密 神秘的深海底六边形图案  相似文献   

9.
它们生活在漆黑的深海,有时残缺不全的尸体会被海水冲到岸上,偶尔也会在海面上与远洋渔船不期而遇。一直以来,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关于它们的种种猜测被称为“海洋留给人类最后谜团”之一。近年来,图农家肥料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不断发现它们的踪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深海洞穴中的秘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爱好潜水的意大利地质学家无意中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漫长的地球气候变迁史,原来都镌刻在深水下的洞穴中,说不定未来气候的演变规律也蕴藏其中哩。海中奇石这是一块在深海下生长了20万年的岩石。在漫长的成岩过程中,它不仅经历了温度的高低变动、海面的升降变化,还目睹了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的出现与消失,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  相似文献   

11.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相似文献   

12.
2002年,科学家在水深达到1230-3890米的寒冷的加利福尼亚深海海域,发现了大片年代久远且生长茂密的深海珊瑚。科学家称这个地方为“古老的花园”。过去,科学家认为深海环境跟地表的贫痟的沙漠差不多,充其量在洋底表层有一些纤细的蠕虫或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信赖从上层水面飘落下的有机物微粒维系基本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它可能是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的谜团之一——海洋中最大的无脊椎动物,长可达一辆公共汽车那么长,重可达1吨。它的眼睛在动物王国里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有足球那么大,直径20多厘米。尽管多年来海洋动物学家都一直努力地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寻找它的栖息地,但至今还没有人看到过它活生生的个体,它就是深海怪物——巨型乌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深海孢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湘君  罗运利  陈怀成 《科学通报》2003,48(15):1613-1621
简述了中国深海孢粉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端至今短短十几年中的研究进展, 在这10余年中深海孢粉学成果主要出自南海和东海. 中国所申请和主持的大洋钻探(ODP)184航次为南海深海孢粉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材料. 到目前为止已有数个三四万年至百万年不等的孢粉成果, 东海的冲绳海槽也有一二万年的记录. 深海沉积有较好的连续性, 沉积速率高, 加以比较详细的同位素测年, 因此这些孢粉记录都有很好的分辨率, 为孢粉源区(中国大陆南部及日本等地)提供时间分辨率为百年至千余年不等的万年至百万年的植被、环境及季风演化的历史. 频谱分析发现植被演化也具有地球轨道尺度(100, 41, 23和±10 ka)及亚轨道尺度(Heinrich及Dansgaard/Oscheger事件)的周期变化. 交叉频谱分析还发现百万年以来南海北部植被演化的主要框架是受北半球冰量变化控制的. 冲绳海槽近20 ka以来孢粉记录显示海洋环境变化滞后于周边陆地植被, 其原因可能是大洋中温盐环流传送时间差引起的. 由此可以看到深海孢粉研究在海陆对比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海世界的探索与太空探索几乎同时起步,但我们对它的了解远远落后。不过,仅有的了解已奇妙无比。 在距离海平面2km的大洋深处,阳光终年照射不到。前后左右,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去都是黑漆漆一团,没有光亮,也找不到植物的踪影。  相似文献   

16.
深海洞穴是地球上尚未得到充分探索的地点之一,在那里栖息着众多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深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人类期待着开采海底矿物那一天的到来。一次寻梦之旅大卫·海登拥有一个梦想:开创自己事业。海登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人,他在网络蓬勃兴起时迁居到了纽约。他竭力地向美国航空公司销售一种新颖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但"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航空业呈滑坡之势,他的这个创意也随之夭折。海登灰心丧气地回到了布里  相似文献   

18.
梅子 《科学之友》2009,(8):59-59
地球上的很多动物和植物,都是从阳光获得能量,它们离开了阳光就无法生存。可是,有不少深海动物在黑暗的世界里却悠闲自在,生活得很好。近几年,美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生物  相似文献   

19.
深海邀游,邂逅“巨怪”2005年5月6日下午8时,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艾肯·雷姆森驾驶单人潜艇,从该市郊外海边出发,沿着海底向西南方向开去。雷姆森透过潜水艇两侧小小的圆窗,静静地欣赏着深海奇观。约2h后,他发现海底的一块礁石上,有一颗色彩斑斓的海星。他操纵按钮,伸展  相似文献   

20.
从深度上看,广阔的海洋可以划分为若干区域,从海洋的表层--浅层,到中层、深层、深渊层,一直延伸到深海海底。而海洋生物也因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而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