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浩宇 《科技信息》2010,(18):113-113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石油运聚效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17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研究子集,分别应用生烃潜力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计算了各成藏体系的生烃量和资源量,求取了石油运聚效率的分布范围为4%~14%,不同成藏体系的石油运聚效率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效率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石油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构造变动次数、目的层倾角、断层密度等.车镇凹陷北是济阳坳陷低勘探程度成藏体系中远景资源量最大的成藏体系,应作为下步挖潜勘探的重点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地区地质构造现象复杂多样,处于不同构造分区的交界地带,是研究不同构造体系相互作用关系的典型区域。由于该地区地形多变,原始森林覆盖率较高,传统地质研究方法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得该地区构造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和遥感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卫星遥感像片进行图像处理,研究过程中充分突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质分析中的重要性,将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优影像进行地质解译。  相似文献   

4.
三大洋的洋裂谷都是经向系构造,其水平扩张运动,推挤陆壳作垂直隆升运动,并发展华夏等其他构造系。以此构造体系内的动力成生联系可推演到体系之间,并由洋、陆壳代表形成全球构造系统。这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一小层次的奥陶纪地质演变中也得到了证明。并都表现出与热力学系统开放、封闭相对应的侵变,耗变周期发展过程,作者曾提出的海陆“抗建”可作为它们的统一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格局、构造递变序列、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论述了脑包沟-北召沟石英钾长石蚀变脉型金矿床的多源复成热液成因,并对研究区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矿区岩体应力状态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矿区岩体应力状态,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研究了区域地质构造,建立了区域地质模型,计算了构造应力场并划分出高构造应力区和高构造应力梯度区,分析了岩体应力状态与巷道稳定性、开采沉陷、矿山压力显现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进行的区域岩体应力状态评估结果对于巷道支护设计、开采沉陷预计、矿压显现预测等采矿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烃热模拟实验是烃源岩成烃潜力与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可再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解演化过程,为评价盆地成烃潜力、过程与机理、推导成烃模式及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模拟实验样品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类型及演化程度,实验模拟装置体系主要有开放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开放体系模拟有机质初始裂解反应,封闭体系模拟原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裂解反应。通过温度、压力、水介质及矿物质等不同实验条件下有机质成烃的模拟实验研究,使实验条件尽量接近地质实际条件,结合沉积盆地热史、沉积史,实验结果可揭示生烃史与沉积盆地的演化关系,为盆地模拟提供重要参数;模拟结果可有效外推到地质实际揭示烃类形成机理和排烃效率。开发岩石围压控制等新的实验技术,加强天然气二次裂解动力学研究、有机质、地层水和矿物质相互作用及孔隙发育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模拟是生烃热模拟实验领域的发展方向,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东昆仑西段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干沟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小干沟金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区内早期发育韧性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强烈的构造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基础。三道湾北断裂是控矿构造,其次级断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和构造裂隙是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粤东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大量系统和深入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粤东地区锡、钨、铜、银、金多金属矿床(点)区域成矿作用特征,着重探讨了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浆作用的背景下,成矿元素的富集过程及成矿物质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认为,成矿物质的富集经历了地壳岩石的选择性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流体-熔体分馏和流体与流经岩石相互反应(水-岩作用)4个阶段.由于作为热源的岩浆熔体的存在及不同成因断裂裂隙构造的产生,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上升,并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合,形成热液对流体系.在长期的热液对流循环中,随着构造脉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不同阶段的矿石,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和围岩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10.
清河门煤田地质构造较复杂,查明构造形迹,并确立其构造体系,对煤层赋存规律及研究井田的合理开发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矿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煤田主要构造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构造地球化学是介于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论述了它在研究各种地质建造和构造的物质组成特征、所经历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及其过程、规律和动力学机制.在对多个地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构造地球化学与构造成矿学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研究得出了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在以构造动力为主导的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的分异、运移、富集成矿的特征、机理、影响因素和特殊规律,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机理和实际工作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和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西安里矽卡岩型铁矿有关蚀变形成的特征波谱信息进行提取,综合分析了影像特征和线性构造、环状构造的特点,初步圈定了该地区新的邯邢式矽卡岩型铁矿区域。根据遥感蚀变信息异常、影像地质特征,结合遥感地质解译特征进行了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建立了该地区的预测模型,并且通过后期野外地质工作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同侏罗纪煤田区域构造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四台井田在地质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所揭露的各类地质构造.结合煤田区域构造地质研究成果,分析了井田内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形成机制,总结了构造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从构造演化分析入手,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油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油气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石油主要富集在侏罗纪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狭长裂谷内,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狭长裂谷之外的构造高地上。纵向上,油气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同时,油和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而石油则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及以上地层。西北大陆架的油气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构造背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区域盖层以及后期保存条件的控制。烃源岩的性质及分布决定了西北大陆架的富气贫油及油、气的平面分布特征;大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及优质的区域盖层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富集的层位;紧邻洼陷分布的构造高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野外观察通过对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温度的定性分析从而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济源铜锣铜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铜矿床,进而对该地区的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晓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720-10726
以安哥拉宽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研究为基础,重点开展了宽扎盆地的盐上和盐下构造单元划分及盆地油气成藏基本条件研究,系统总结了宽扎盆地的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宽扎盆地经历了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不同的构造演化控制着宽扎盆地的盐上、盐下构造单元变化及生储盖条件的变化,形成了盐下自生自储运聚成藏模式和盐上下生上储跨越式运聚成藏模式。宽扎盆地临近大西洋枢纽带以西及附近深海的盐下地垒(高地)与盐岩分布厚盐区的叠置区域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其勘探潜力大。宽扎盆地盐上Albian阶碳酸盐岩及砂岩发育的盆地近海区域是盐上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墨江金厂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以及分析矿床成因,认为墨江金矿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岩浆岩三者的控制,其成矿经历了海底火山热泉喷流沉积、区域变质作用萃取及晚期岩浆热液叠加、表生氧化淋滤富集,形成具多元、多期、多阶段成矿,演化复杂的"复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一直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世界上很多大的油气区均是分布在三角洲盆地,如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非鲁伍玛盆地三角洲和印尼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明确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三角洲盆地的盆地结构、内部构造样式、烃源岩特征及成藏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期发育的尼日尔三角洲和鲁伍玛盆地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发育。在裂陷期拗陷阶段发育的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不发育。马哈坎三角洲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均来自三角洲体系,以生油为主,具有自生自储,近源成藏的特点。东非鲁伍玛盆地烃源岩为下侏罗统海湾环境海相烃源岩,主要生裂解气,具有阶梯式长距离运移,远源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豫西地区中古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6条测线近2 238 km的地震解释对豫西地区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地区断裂复杂,受其影响,油气运聚成藏差异较大,但构造特征对油气有明显控制作用,油气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隔的特征。油气勘探的研究基础往往是区域范围内不同的构造单元,同一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特征及油气分布特征相对统一,构造单元划分有利于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地震、钻井、钻孔以及地面露头等方面的资料,在分析了豫西地区平面和剖面上断裂体系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各盆山关系,及各自的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将豫西地区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再由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环境及断裂特征,得出油气前景评价的结果,认为伊川冲断-断陷区为当前豫西地区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其次是渑池-新安冲断-断块区。上述研究认识为豫西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及有利勘探区的优选等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