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郭春霞 《科技信息》2013,(18):195-198
本文按《山东省志·方言志》选取的36个方言点,将其用于音系对比的800个基础字,增加到3000个,以提高精确度,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山东方言的声调进行内部比较。认为山东方言古四声的演变是分区、分片的重要或主要依据;莱州、平度等方言点声调的变化的时间顺序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山东省志.方言志》选取的36个方言点,将其用于音系对比的800个基础字,增加到3000个,以提高精确度,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山东方言的声调进行内部比较。认为山东方言古四声的演变是分区、分片的重要或主要依据;莱州、平度等方言点声调的变化的时间顺序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写成的《金瓶梅》,吸收了大量山东方言和俗语,这已为《金》学界所公认。作为土生土长的鲁南人,我更明显地感到书中还有不少典型的鲁南方言、俗语没有为研究者和《金瓶梅辞典》等书所注意,或者虽有解释但却欠准确,可能培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带来不便。故个人不揣浅瓶,列举部分条目,予以例释。  相似文献   

4.
山东方言反复问句[VP-neg-VP]和[K-VP]两种类型共存。[VP-neg-VP]具体表现为[VP-neg]和[V-neg-VP]两种形式。其中,通行于山东腹地的[VP-neg]式反复问句在其共时特征、演变规律及动态变化层次等方面显示出类型学的意义。从山东方言的分区看,只能或主要使用[VP-neg]形式的山东腹地属于山东方言的西区;[VP-neg]型反复问句的分布情况体现出华北方言、山东西区方言、东北方言之间的一脉相承,三者同属于冀鲁官话或中原官话区;从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分布格局的角度看,山东腹地与河北、河南及以西的地区共同归于华北方言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6.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研究明末清初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该书的转折连词使用情况即可窥视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中转折连词的历史风貌。此期山东方言的转折连词没有明确的分工,仍处于大量涌现的时期,大量同义连词并存,双音节连词占优势,还出现了三音节的连词。从来源来看,主要是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连词(80%)。但经过同义竞争,此期的7个(46.7%)转折连词被历史淘汰,8个(53.3%)转折连词沿用至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东北方言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只是用了山东土白话,也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江淮方言、秦晋方言、官场交际语言,说书人语言、嫖客“市语”,同时还用了许多东北方言。鲁迅先生等的“《金瓶梅》一书用的是山东方言”的论断,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语言问题,不能成为确定作者的关键问题,不能说某地作家,他就只能写出某地区语言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7,(1):62-63
简历王建忠原籍山东龙口,2002~2004年在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班(王明明工作室)深造,现为中国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长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员。作品入选全国大型画展1999年作品《锦绣》入选《庆祝澳门回归书画展览》;2002年作品《明泉飞雪》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3年作品《清凉世界》入选《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2003年作品《玉雪香清》入选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3年作品《花涌春潮满黔乡》入选全国中国画展;2004年作品《幽香谷》入选全国中国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菏泽、淄博、日照三个地区的方言描述,山东方言中擦音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得以揭示.运用特征几何学对发音舌位进行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擦音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布随地域自西向东的延伸,其发音舌位呈现出前伸化、下降化的趋势.该现象的成因在地理历史等要素的框架下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诸多红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均忽视其法律意义。以《大清律例》为视角,时贾宝玉“违反教令”的行为予以法律考察,可以发现贾政杖责贾宝玉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清律》对家长权的规制是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石。由此可以管窥《红楼梦》塑造的法律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叙事层面,通过设立“石头”这一意象化的叙事者,而把红楼开场回溯至女娲补天的苍茫时刻:史前之时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时间向空间的敞开;石头开口说话(叙事),实现了话语向诗语的敞开;情节淡化,实现了故事向情的敞开。如此《红楼梦》的叙事开场呈现出天人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评《红楼梦》的文章,常常只看到《红楼梦》“万境归空”的色空意向,却没有分析因色变空的轨迹流程。细读《红楼梦》大作,联想佛学中的“成、住、坏、空”,就会越发觉得《红楼梦》是在揭示宇宙万物运动和变化的终极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6.
任凌云 《科技信息》2012,(35):204-204
本文通过对文学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尝试比较《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王蒙的红学研究、李商隐研究以及王蒙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探讨王蒙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了《红楼梦》作品的原生性,以及由原生性引发出的无限的"话题价值",而内容的博大精深又决定了对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王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对《锦瑟》等无题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王蒙还阐述了李商隐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人物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错乱的现象,从《红楼梦》版本的流变以及曹雪芹的女儿崇拜观来看,《红楼梦》人物年龄错乱是曹雪芹在有意、无意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一部《红楼梦》谱写了一首丫头们悲壮的哀歌。在封建势力的统治下,统治者对丫头们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丫头们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她们的自由、品德、人格全都丧失,成了主子们可以随意使用的“物”了。而被物化了的丫头们进入大观园后,就奏响了一首首悲壮的哀歌,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细小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小事积累而成的;这些重大事件所显示的矛盾冲突也是各种关系、各种矛盾互相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恰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汪洋大海。其高潮前面的伏笔,往往可以上溯至数回;其高潮后面的余波,常常可以延伸至下面数回。此种“草蛇灰线”的笔法,成为《红楼梦》艺术架构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宝玉挨打、《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乃是体现这种架构的代表性事件,而且这三件大事也是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精彩,影响最深远的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