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约200个深孔和300个浅孔的岩性、岩相分析,把本区第四纪沉积层归纳为十二个沉积单元,並根据孢粉与微古分析资料得出与之相应的孢粉组合带及海陆相沉积。从沉积结构特征和孢粉组合特点,得出第四纪时期本区有五个寒冷期及与之相间的四个温暖期和冰后期,自早至晚分别命名为:崇明寒冷期、沪西寒冷期、沪东寒冷期、闸北寒冷期、苏州河寒冷期、根据微古和岩相等资料,发现有同温暖期和冰后期相呼应的五次不同范围的海浸,自早至晚命名为:江镇海浸、邓镇海浸、西郊海浸、曹家渡海浸和外滩海浸。在寒冷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在温暖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局部地区为海相沉积。按古气候地层划分原则,把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古更新统(层_(12-11));早更新统(层_(10-9));中更新统(层_(8-7));晚更新统(层_(6-3)),新更新统(层_2);和全新统(层_1)。  相似文献   

2.
华东沿海地区,为我国东部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下游冲积平原区,东濒黄海、东海。长期来,我国地质、地理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考古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是对于地面以下第四纪沉积物及其与古气候变化方面的关系分析研究的还不够。为了对我国东部第四纪地层与古气候的研究,特别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笔者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水文地质队及同济大学的帮助下,对华东沿海部分地区第四纪地层及古气候方面做了点初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野外考察及室内分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两个典型剖面,通过区域对比,重新厘定太行山东麓第四纪地层层序为:早更新统黄壁庄组,中更新统渡口组,晚更新统早期北冶组,晚更新统晚期娘子关之组以及全新统。充实了前三套地层冰川成因的沉积学与孢粉学证据。首次提出娘子关组属冰缘流水沉积。认为第四纪以来太行山东麓经历了冰期、间冰期、冰期、温暖期,冰缘期,冰后期八个阶段的冷暖波动。  相似文献   

4.
论上海地区的第四纪海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并综合其他资料,证明上海地区东部第四纪以来经历过四次海进: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的海进较强,形成浅海相沉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早期的海进较弱,仅有海陆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高纬度及中纬度高山有过古冰川活动的地区,保存着冰川沉积及冰川遗迹,这些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冰川沉积和冰川地形就成为主要标志。秦岭以北黄土区是中纬度干旱及半干旱高原地区,这里一直没有发现过冰川及冰缘现象的遗迹。在其南缘的秦岭山区虽有冰川遗迹,但其分布范围和冰期次数,目前尚不清楚,因之本区第四纪古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河中游红粘土所记录的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诸如古季风等第四纪古气候的许多重要特征在新第三纪晚期已见雏形,形成了上第三系红粘土和第四系黄土在粒度分布,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形式及淋溶层一淀积层的多次叠置等方面的相似性。这些特征是古气候发展中共性的表现。从新第三纪末期,动物群组成开始明显变化,向着分异度降低和优势现象明显的方向发展,是古环境趋于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8.
北京猿人在洞穴内生活的时代应当距今50万年至23万年,属中更新世.猿人洞穴内厚达40余米的堆积层,形成于距今100万年至23万年,共划分出17个层.自下而上:17—16层属早更新世.15—14层属中更新世早期.为龙骨山组.13—1层属中更新世中、晚期。为周口店组.第13层底界为布伦赫斯正极性世和松山反极性世交界线上.第1—13层可依据气候原则划分为五个阶段,与洞外属中更新世的“下砾石层”相对比.北京猿人生活时期是处于一个具有干湿交替演化的温带气候环境,后期反映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学科、各种测试手段、钻孔及实测剖面的综合研究,历经三年完成了武汉市第四纪地质研究。本文扼要介绍其中第四系及其划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89口钻孔资料作层序地层学分析,以下切古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古河间地古土壤层项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高程相差较大,但划分出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存在古河谷相序和古河间地相序等两种类型,以及四种层序组合方式.其中晚第四纪三期古河谷充填层序具有套叠式结构特点,证明三期古河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且规模逐渐缩小.长江晚第四纪古河谷经历了“下切一充填一海泛一三角洲进积一再下切”的周期性发育过程.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289口钻孔资料的分析,以下切河谷底部的侵蚀面及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为层序界面,据此将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三个层序,古河谷和古河间地的层序界面埋深相差较大,但所划分的三个层序在横向上可以进行对比,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存在古河谷相序和古河间地等两类相序以及四种层序组合方式,其中三期古河谷充填层序具有套叠式结构,证明古河谷的发育具有继承性,且规模逐渐缩小,长江晚第四纪古河谷经历了“下切—充填—海泛—三角洲进积—再下切”的周期性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沉积相和沉积韵律;孢粉分析与气候期;古地磁变化和C~(14)测年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划分本区的第四纪地层。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第四纪各地层的特征及其分布变化规律,这为今后从事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遥感即遥远的感知。通过传感器被动地搜集远处观察目标信息的方法,称为遥感技术。从航空摄影算起,这项技术可以推溯半个世纪的历史。然而,仅仅最近二十年来,由于航空—摄影技术的进展,多光谱摄影—扫描技术、红外技术、电视技术及航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项新技术才日趋完善,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长江三峡及其邻区第四纪气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万州、奉节、巫山和宜昌等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以及保存在夷平面、阶地、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中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在早更新世为温暖潮湿环境,在0.11Ma B.P.左右发生气候转变,之后直至全新世为干燥寒冷环境;宜昌地区第四纪气候变化趋势与三峡地区相同。(2)三峡在早更新世到0.3Ma B.P.以来,沉积记录主要显示为暖湿气候;在0.3Ma B.P.以前,三峡基本不具备发育第四纪冰川的条件。导致三峡及宜昌地区在0.11Ma B.P.左右发生明显的沉积物差异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发生在0.15Ma B.P.的青藏高原共和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口、彭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出口东北边,长江南岸。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属下扬子准地槽与江南台背斜接界处~[1]。区内老地层为前震旦系一套浅海相泥沙质碎屑岩,寒武系薄层泥质灰岩,泥盆系浅海相的砂页岩等组成本区南部及北部沿江一带的低山  相似文献   

16.
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地层石英砂表面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方法,对昆仑山垭口地区三岔河组地层和小南川组地层中的石英砂颗粒的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了在三岔河组地层沉积时期,相对构造运动平稳,河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侧向侵蚀和堆积,形成宽广的河谷.此为“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石炭 -第四纪概括为一次大构造旋回。盆地构造演化可分为 4个阶段 ,即克拉通边缘坳陷、前陆盆地、断陷 -坳陷、复合前陆盆地阶段。地层组合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依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可划分出 4个构造 -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石炭-第四纪概括为一次大构造旋回。盆地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即克拉通边缘坳陷、前陆盆地、断陷-坳陷、复合前陆盆地阶段。地层组合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依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分出4个构造-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闽江河口琅岐岛钻孔揭示的第四纪地层。根据孢粉、微古、硅藻和~(14)C测年等资料分析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气候波动、沉积相和沉积物年代,将闽江河口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上更新统上段(厚>15米)和全新统(厚49.80米)。全新统又可分为下全新统下段和上段、中全新统和上全新统。气候演化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演化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相→冲积相、湖沼相→河口相、湖沼相→海湾相→河口相。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闽江河口琅岐岛钻孔揭示的第四纪地层。根据孢粉、微古、硅藻和~(14)C测年等资料分析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气候波动、沉积相和沉积物年代,将闽江河口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上更新统上段(厚>15米)和全新统(厚49.80米)。全新统又可分为下全新统下段和上段、中全新统和上全新统。气候演化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演化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相→冲积相、湖沼相→河口相、湖沼相→海湾相→河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