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人脑研究计划的进展和扩充,它开始像似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实验活动,正在成为一个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而主导BRAIN计划的NIH、NSF和DARPA一直彼此保持沟通,然而,白宫迄今无意对它们之间的协调进行干预。有科学家为此担忧,如果没有顶层规划,BRAIN这样庞大的计划是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余热未尽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的一声爆炸了。45年前,美国海洋学家戴尔·克劳斯曾发现过这种会爆炸的深海石头。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找到过这样的石头。科学家们曾多次组织潜水探险人员到海底进行搜寻活动,均未获得成功。从10月2日开始,加利福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达纳·乌卡维希又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距…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大型的肉食性陆生恐龙在超过5千万年的时间里体型不断地缩小并最终演化成为鸟类。兽脚类恐龙在演化成为现代鸟类的过程中,它的体型从163公斤缩小到0.8公斤。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唯一体型不断缩小的成员。兽脚类恐龙骨架结构的变化速度要比其他种类的恐龙快4倍,这有利于其生存。  相似文献   

4.
不少知识分子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面又不认识了。为什么知识分子翻脸不认人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阅读和面部识别相互竞争为什么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弱?以往大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直到最近,法国研究人员才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发现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研究人员斯达尼斯拉斯·德哈恩等人通过磁共振扫描仪和电极帽扫描若干志愿者的大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公驴和母马杂交得到的骡子比它的父母双方都更聪明。研究人员在驴、马、骡面前放置成对的食物桶,每对桶中的—个里面有食物,另—个则没有,桶分别用不同的记号加以标记。为了得到食物,动物们必须正确选择装有食物的桶,也就是说,它们必须学会区分桶上的记号。结果多次试验都证明,骡子学习辨识记号的能力比马和驴都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人宣称自己记得"上辈子"的事情。荷兰科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人产生"前世印象"不仅是迷信思想在头脑中作祟,而且是今生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中产生的记忆错觉。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9,(7):11-11
最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具未知动物的化石残骸,科学家将其称为“步行中的海豹”。这只“海豹”大约生活在距今2000万年前,其骨骼完整程度达到了65%,有着鳍足类动物的头颅,体型有点像水獭,腿很像陆生动物,脚上有蹼,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相似文献   

8.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新的大楼防震技术,他们称这种由增压橡胶组成的“外衣”能让震波绕过建筑物,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研究人员表示,地震易发区大楼的地基如果围上增压橡胶,理论上来说可以阻止弹性波穿越地面影响大楼主体建筑,弹性波只会从橡胶两侧通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 《科学之友》2013,(10):14-15
借助动物化石和标本中留存的DNA,运用日益先进的克隆和基因技术,人类已经能够复活一些早已灭绝的动物,如猛犸象、渡渡鸟、恐鸟等。但这真的是件好事儿吗?让灭绝动物死而复生,意义深远,但投入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挽回逝者,与更多关注和保护生者相比,孰轻孰重?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无法给予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被复活的动物最终归宿能否逃脱再次绝迹的噩梦?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2,(10):39
当你想起一种能爬进任何空间而不被发现的高科技超级间谍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不太可能是蚯蚓吧?但美国波士顿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宣称,事实上蚯蚓可能是帮助他们解决许多机器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穆瓦尼耶博士针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对象来自美国宇航局阿波罗登月计划中11号、12号、15号以及17号任务中所带回的近20个月球岩石样本。研究人员声称,这些岩石所显现的锌  相似文献   

12.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12,(10):22-23
随着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开展以来,科学家们发现,曾一度被认为的无用的基因并不存在,垃圾DNA也并非是垃圾,而是非常有用,只是过去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基因的作用而已。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发现人类的功能基因只有2万~3万个,数量只是人类基因组的1.5%,其余的98.5%的基因由于不知道其遗传信息的角色和功能,曾一度被称为垃圾DNA。新的研究发现,这些所谓的垃圾DNA并非是垃圾,而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老鼠可能也具有像人类和鸟类一样的能力,可以根据所听到声音学会唱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当雄老鼠聚到一块儿时,它们相互之间会"飙高音"。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雄老鼠会在"求爱"期间在雌老鼠面前"唱出"高难度的"曲目",而此举对"博得芳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些老鼠之间"唱出"的甜蜜"小夜  相似文献   

14.
低碳节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的潮流。世界最丰富的能源太阳能的利用及其科学研究与开发,也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竞相努力和比试的热门。2010年7月7日,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昼夜试飞成功,消息一经披露,由瑞士制造的“太阳驱动”项目的网站,点击量达到2200万次。  相似文献   

15.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1,(10):43-46
在圣地亚哥市这个坐落于美国大陆一角的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正试图在一些少量的液体中构建一些我们还没有了解的生命体。很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儿童和科幻迷都想象着如何在火星的  相似文献   

16.
周克 《世界科学》2009,(11):2-4
30年前的1980年1月15日.全国首家专门研究科学内在规律、研究科学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关系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在上海成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学所的开创者和前辈们以研讨班、简报、著书立说、讲座等各种方式传播科学学的基本概念.当时风靡一时的领导科学概念和思想、区域经济概念和梯度发展理论等都是由科学学所的学者们首先提出并很快影响全国。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科学学所,其诞生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这个研究机构当时的运作情况等史实的回溯于今天看来更显珍贵。从本期起,本刊独家刊发《“历史的回顾和启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前辈专访录》,希望能引起业内外读者的关注和评论,也希望这组文章能对未来的科学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4,(1):73-73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海象也像人类一样有用左手或右手的习惯。 来自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研究人员对北极地区的海象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他们发现89%的海象喜欢使用右鳍肢掘开海底的沉沙觅食.科研人员还通过对博物馆23只海象标本的测量发现,它们右边的肩脾骨、脑上膊和尺骨明显大于左边,这和他们的野外观察资料一致,这意味着海象使用右前肢的时向多一些。 其他海祥哺乳动物中,有,7%的座头鲸喜欢用右鳍拍击水面另外,小鸡啄食时习惯将右眼转向地面,至少有三种蟾赊更喜欢用右前肢擦去脸上的碎屑当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是“右撇子”:当鱼类向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