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偏苯三甲酸酐酰氯(TMAC)、间苯二甲酰氯(IPC)和1,3-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m-EKKE)为单体,通过3元共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高相对分子质量、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A),i-PEK-A树脂在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苯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主链带不同比例芳酯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E).用FT-IR、1H NMR、WAXD、TGA、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3元无规共聚物时,随着TMAC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升高,Tm降低,改善了共聚物的熔融加工性能.当IPC/TMAC摩尔比小于1时,共聚物为无定形聚集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4,4′-二氟二苯酮、4,4′-双-(4-氯苯基磺酰基)朕苯和对苯二酚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合成了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系列样品,并用IR,DSC,TGA,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两种双卤单体活性不同,在缩聚反应中所形成的其聚物分子链为无规嵌段结构;该共聚物随着醚醚砜砜重复单元含量增加由结晶性高聚物转变为非结晶高聚物,共聚物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选定单体A为4-乙烯基吡啶,B分别为丙烯酸甲酯和丁烯酮,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改变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对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芳醚酮酮、聚芳醚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以无水三氯化铝/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复合催化体系,在低温条件下,以二苯氧基苯(DPE)、三苯二醚(DPOP)、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一系列聚芳醚酮酮和聚芳醚醚酮酮的无规共聚物,并用FT-IR、DSC、TGA、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为半晶态聚集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吗啉二酮衍生物与丙交酯的共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对含β-苄酯保护天冬氨酸的吗啉二酮单体(BMD)和丙交酯(LLA)的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并用NMR、GPC等分析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官能团氨基酸被成功引入到聚乳酸主链中,且引入量与投料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二甲基二苄基硅烷(DMDPMS)作为第3种单体,与4,4’-二苯氧基苯(PPOP)和间苯二甲酰氯(IPC)共缩聚,以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AlCl3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助剂,合成了系列新线型高分子量的主链含硅杂原子结构的聚芳硅酮酮(PSiKK)/聚醚醚酮酮(PEEKK)无规共聚物,并用IR、DSC、WAXD、TGA等技术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考察了共聚物的热性能、溶解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DPMDPS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温度(Tm)和热分解温度(Td)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溶解性能逐步得到改善.当共聚物中DMDPMS的含量小于10%时,该系列聚合物乃可达501℃以上,Tg达14.8℃.有趣的是,少量DMDPMS的引入,不但没有降低PEEKK的结晶性,反而能促使其结晶,但硅结构单元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晶度逐渐下降;当硅基含量达到50%时,聚合物接近非晶态.  相似文献   

7.
以间甲基二苯醚(MPE)对全对苯基位聚醚酮酮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ePEKK含量的增加,共聚物(PEKK/MePEKK)的对数比浓粘度、Tg、Tm和结晶度逐渐下降,但仍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其溶解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和双酚S为单体,通过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芳醚酮砜共聚物系列样品,并用IR,DSC,TGA和动态粘弹谱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是无定形聚合物,其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介于聚醚酮醚砜和聚醚砜之间,共聚物的T_g随组成的变化符合Fox方程,酮类组分有利于提高共聚物的耐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β-萘酚和4,4′-二氟二苯甲酮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芳醚单体-4,4′-二(β-萘氧基)二苯甲酮,将其在亲电反应条件下和二苯醚、芳二酰氯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备了聚醚酮酮/含萘环聚醚酮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用IR、WAXD、DS、TG和溶解性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将氟端基聚醚醚酮酮齐聚物和羟端基聚醚砜齐聚物通过溶液缩聚,合成聚醚醚酮酮-聚醚砜有规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TGA、WAXD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没有相分离,是组分相容体系。聚醚砜组分含量变化对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影响很大,对聚醚醚酮酮改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杂环聚芳醚砜、聚芳醚酮及其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自制的新型类双酚化合物4-(2-甲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mM-HPPZ)为单体,与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进行溶液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砜(PPES)、聚芳醚酮(PPEK)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PPESK,n(S)/n(K)=1/1)材料,并对其聚合条件作了初步探讨;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双酚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利用DSC、TGA对聚合物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双酚单体具有与双酚类似的活性,可以进行聚合反应,新型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玻璃化转变温度高(Tg=520-558K);耐热稳定性好,其在氮气氛下5%热失重温度为693K左右,合成的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砜、聚芳醚酮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在氯仿、四氯乙烷、四氢呋喃和酰胺类溶剂中可溶解成膜。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与表征了用二乙基偶氮苯(DVAB)偶联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偶氮共聚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表征该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共聚物中HEMA与MAA含量对偶氮共聚物溶涨性能有很大影响。SEM、DSC、GPC测试表明,偶氮聚合物的菌解程度取决于共聚物中亲疏水成分含量。偶氮共聚物有望成为结肠靶向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在紧束缚近似的基础上,对均聚物-(PPP)x-(PA)y-以及二嵌段共聚物-(PPP)x-(PA)y-的态密度(DOS)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共聚物的态密度与均聚物地态密度有着显著的区别,共聚物的带隙的大小介于大带隙的-(PPP)x-和小带隙的-(PA)y-之间,在共聚物中与-(PPP)x-的导带和价带的子带隙以有共聚物的导带底和价带顶中,所存在捅态密度只有由-(PA)y-来提供,而在共聚物的价带底和导带顶的能态密度则取决于-(PPP)x-的态密度。  相似文献   

14.
以聚芳醚酮和液晶聚芳酷齐聚物为原料,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合成了系列聚芳醋酮-液晶聚芳酯嵌段共聚物.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所有共聚物在熔点以上都有液晶双折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4,4’-二(β萘氧基)二苯砜,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单体,通过亲电综电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萘环的新型聚芳醚砜醚酮酮共聚物,并用IR、DSC、WAX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含有聚环氧乙烷(PEO)和侧链含有查尔酮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A)的二嵌段共聚物(PEO272-b-PMA(Chal)97)为原料,以不同浓度的醋酸纤维素CA(Cellulose acetate)溶液制成的薄膜作为牺牲层,利用相分离法制备具有贯通结构的自支撑薄膜。结果表明:CA的浓度对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薄膜的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9%)内,薄膜的性质如表面的平滑性、亲疏水性以及通道的尺寸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随CA浓度的增加而更优化。  相似文献   

17.
以水做溶剂,采用自制催化剂合成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二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聚合反应时间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强的螯合Fe^3+,Ca^2+的能力,而且易于生物降解,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螯合分散剂.  相似文献   

18.
以无水AlCl3/ClCH2CH2Cl/NMP为催化剂/溶剂体系,通过亲电缩聚反应,由二苯醚(DPE),对苯二甲酰氯(TPC)和4,4′-二(α-萘氧基)二苯酮(DNBP)合成了一类新型主链含1,4-亚萘基结构的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PEKK/PEKEKK)无规共聚物。研究了DNBP结构单元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IR、DSC、TG、WAXD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随着共聚物中DNBP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逐渐升高,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热分解温度(Td)均大于540℃。与PEKK相比,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略有下降,但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水为溶剂,合成了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单位重量计的聚合率高于99%。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环氧树脂与HET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嵌段共聚物的基本合成原理,方法和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及环氧树脂含量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对嵌段共聚物树脂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