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食用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  相似文献   

2.
正"人或动物的发烧往往是某种疾病在作怪,那会发烧的植物又是怎么回事?"人或动物的许多疾病都伴随着"发烧"症状,人体发烧,会让人全身怕冷、头重脚轻、食欲不振。那植物呢?也会发烧么?"身体"有病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发烧"现象。有趣的是,许多植物的"发烧"竟然也跟疾病有关。通常,农作物的体温只比周围的气温  相似文献   

3.
植物也出汗     
正"在炎炎夏季,植物也会"出汗"。而且,植物"出汗"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长得也就越健壮。"我们知道,人或动物在高温的环境或进行剧烈运动后,都会出汗。人通过体表的汗腺排出汗污,耕牛趾间的皮肤和口、鼻的汗腺是它们御热的部位,猪、狗、猫等动物没有汗腺,则靠舌头排出体内多余的热量,兔子御热的"工具"是两只长长的、血液流畅的大耳朵。那么植物呢?在炎炎夏季,它们也会排汗吗?  相似文献   

4.
"疯草"是棘豆属和黄芪属中有毒植物的统称,动物长期采食能引起中毒。临床症状以头部震颤,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为主。由疯草引起的动物中毒病统称"疯草病",或称"疯草中毒"。发病动物主要是山羊、绵羊和马,牛少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毒动物毒素的产生情况,可将它们分为"主动毒"动物和"被动毒"动物.前者是指该类动物产生的毒素能主动输入其它动物体或人体中使之中毒,如毒蛇、蜜蜂,后者是指该类动物被食用而引起中毒.又可分为"原初毒"动物和"次生毒"动物."原初毒"动物具有为防御而形成的特有器官,如毒腺、毒刺、毒钩、毒钳及毒毛等;"次生毒"动物即是它的毒素或多或少是从食物中得来的,例如某些鱼类和昆虫等.  相似文献   

6.
吸血食人藤     
朝朝 《青年科学》2008,(11):21-21
在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中,人、动物与植物的较量,一刻都不曾停息过。仙人掌的顽强精神值得人们称道。可是另外一种沙漠植物吸取水分的方法却让人不寒而栗。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食人藤"的沙漠植物为了维持自身的水分,吸取的竟是动物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正A: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其中,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很重要的一点。应激性就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动物的趋性运动及人的反射等。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可以是光、重力、接触等。例如植物的根能够向地生长,而茎却能够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对重力刺激的反应,称为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不清,限制了中草药的推广应用,也限制了对其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论阐述;近年来,中成药出口,在国际上屡屡遇到麻烦,有效成分不清也是其主要因素之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中"成分"的含义指分子;有效成分就是指对生物体具有确定药效的分子)。药效可以表现在整体、器官或细胞水平,但效应必须是确定的。确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具有明确疗效的或能引起明确生理、药理反应的草药(植物或动物来源的物质)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碳足迹"一词来源于英语"Carbon Footprint",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具体到一个人的"碳足迹",有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直接排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它们是植物繁殖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是孢子植物(如菌、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繁殖器官,而花粉是种子植物(包括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说到花粉,人们马上会想到具有神奇保健作用的花粉营养品,但对地史时期的化石孢粉,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陌生的。所谓化石孢粉就是指保存在沉积岩层中的古代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当孢子和花粉在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之后,经过风、水或昆虫等动物的作用,离开母体,落在土壤中,再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土壤变成岩石,孢子和花粉也就随之成为化石。由于孢粉的外壁含有耐高温高压的孢粉素,  相似文献   

11.
身边的科学     
无根豆芽在菜市里到处见得到,人人都觉得它比有根豆芽好。但也有人听说,无根豆芽是用化肥或激素催出来的,对人体有害,因而困惑。化肥不可能催出无根豆芽。无根豆芽确实是用激素来培育的,但不是用动物激素,而是用植物生长激素“920”或“二四滴”。植物生长激素对人不起作用,因而用它培育无根豆芽是安全无毒的。植物生长激素随其浓度的增高,会使植物顺次出现生长、抑制、中毒、死亡的现象。用来培育无根豆芽的生长激素,其浓度恰好可以抑制豆芽生根。培育无根豆芽的方法是:选取颗粒饱满的绿豆或黄豆,洗净后用温水浸泡6~8小时,捞…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6,(1)
正合作是生命进化永恒的主题。为了吸引传粉昆虫,植物或拿出一些种子给昆虫当美食,或释放特殊的气味为昆虫"导航",或构建暖房为昆虫遮风避雨,形成"你为我传粉,我为你育儿"的合作共赢机制。塔黄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冰缘带特有的"温室植物",它们在高山冰缘带恶劣环境下的传粉机制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固着生长的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出击主动寻找配偶,而必须依赖各种"红娘"(即传粉媒介,如动物、风和雨水等)的帮助,才能使花粉到达柱头上,完成受精,保证种群繁衍。大多数植物依赖动物传粉,昆虫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4,(5):34-35
<正>凡动物身上的机体与功能,在植物身上无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像动物的心耳或心房、心室那样集中的解剖结构,但是其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却如动物体内受心脏控制着的血液循环一样严密,有条不紊。树皮既可御寒防暑,保护植物不受病虫的侵害,又排列着一条条"血管",其中韧皮部的筛管将叶片制造的养料,安全正点地运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树心木质部的导管则是另一类型的"大血管",专门担负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含氮物质和无机盐类运输到叶片的任务。如果树皮遭到破坏,就给病虫入侵大开方便之门,更重要的是切断了运送养料的"血管",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中毒救治二例报告汤彦,陈湛华(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510630,广州)关键词:乙烯利,中毒,急症中图分类号:R595.4近20多年来,乙烯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该药口服或皮肤接触均能给人带来危害。关于乙烯利中毒的抢救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15.
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明  陈明 《科技潮》1999,(11):84-85
在几十亿年间,生物种的诞生、发展、衰退和最后消亡是以自然选择的方式缓慢地进行的,是一个漫长的进程。自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工业化活动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造成许多植物种和动物种的迅速消失,大量的动、植物种类濒临绝灭的边缘。生物种质的消失,导致物种的解体,而物种的解体就意味着资源的解体。药物就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大类。天然药物是指人类在自然界中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以及基本不改变其药理化学属性的加工品。"中药"除极少数(如铅丹等)为人工合成药外,绝大多数属于天然药物范畴。中药来源于植物、动  相似文献   

16.
在清醒成年家兔上观察了急性正己烷中毒的效应。吸入(3000 ppm)或经静脉注入(0.15mg/kg)中毒,均可使动物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继而肌张力明显减退,步态蹒跚,直至瘫痪。相应地,中毒后5min左右出现胫神经阵发性自发放电;13~28.4min胫神经和尺神经作电位幅度降低了35%;尺神经刺激所致皮层运动区诱发电位幅度降低了51%,锥体束逆行刺激所致皮层运动区诱发电位也有类似效应。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潜伏期亦有减慢或延长趋势。脱离正己烷接触或静脉注射后15~90min,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但电位变化仅见部份恢复。重复中毒,上述效应重复出现。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急性中毒兼可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显著变化。建议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中己烷污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闪电摄影现象就是指有人在闪电过后身体某部位被印上某种图像(一般是在近处的动物或物体影像),在身体上印上图像的人有的已被雷劈死,有的未被劈倒而活着.这说明图像的形成确实与闪电有关,不是人体生理变化所形成的.   ……  相似文献   

18.
胡尔克 《科技潮》2004,(2):52-53
所谓闪电摄影现象就是指有人在闪电过后身体某部位被印上某种图像(一般是在近处的动物或物体影像),在身体上印上图像的人有的已被雷劈死,有的未被劈倒而活着。这说明图像的形成确实与闪电有关,不是人体生理变化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闪电摄影现象,就是指有人在闪电过后身体某部位被印上某种图像(一般是在近处的动物或物体影像),在身体上印上图像的人有的已被雷劈死,有的未被劈到而活着。这说明图像的形成确实与闪电有关,不是人体生理变化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三硝基甲苯是一种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有强烈的爆炸性并对人和动物有毒害作用。通常对其保管和使用非常严密,很少引起家畜及动物中毒。人有在生产使用三硝基甲苯时发生中毒的报道。警犬由于特殊的原因(如接受搜索TNT的训练等),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