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至1997年,我院对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儿童51例应用成人型胃镜(OLIMPUSP10)进行诊断性胃镜检查,其中4例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在镜下行止血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0年至1997年,我院对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儿童51例应用成人型胃镜(OLIMPUSP10)进行诊断性胃镜检查,其中4例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在镜下行止血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1例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8-14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的诊治意义及价值.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检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止血方法,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果:191例患者中,182例明确诊断。确诊率97.6%.并对其中63例内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灶的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58例,再出血5例,止血有效率为92.1%。再出血率为7.9%.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急诊内镜的诊治是安全可靠的。确诊率和止血率很高。再出血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镜自临床应用以来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镜下治疗已广泛应用临床,我院近4年来应用电子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异物25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9-76岁。食管异物21例,其中食管及贲门癌术后16例,纵隔及肺部肿瘤压迫食管5例;胃内异物4例。异物分别为食团4例,肉块10例,水果7例,蛔虫2例,胃结石2例。全部病例均应用OLMThUS-100型胃镜,根据异物性质分别应用活俭错或异物钳将异物一次或分次取出并处理。典型病例病例1:男,43岁,食管下段癌术后5个月,进食后自觉噎感,渐加重就…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4 657例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人群病理学筛查结果。将内镜中心体检、就诊年龄≥40岁甘州区人群设定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对内镜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的病例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2019年8月—2020年9月共完成胃镜筛查4 657例,活检1 845例,活检率为39.62%,共检出上消化道癌及早癌病例145例,检出率为3.11%,其中上消化道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43例,早诊率为29.66%;上消化道早癌治疗37例,早治率为86.04%;上消化道癌前病变304例,检出率为6.53%。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高危人群,内镜-病理综合诊治模式能有效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是早期诊治上消化道癌,提高研究早诊早治率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食管镜在食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CV-E型电子食管镜对158例有食道症状的患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食道肿物8例;食道损伤23例;食道狭窄1例;食道异物54例,成功取出47例;有吞咽梗阻感,但食道检查正常72例。结论:对食道疾病的诊治,电子食管镜是一种清晰度高、更安全、更舒适的工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型及诊治肖能惠刘成华(校医院)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相当部分是急诊患者,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就我校1984~1996年收治7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合出血量、出血速度等提出我们的分型方案,并对该症的治疗原则进行一些分...  相似文献   

8.
胡彩平 《科技资讯》2010,(21):246-246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分析了56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5例,出血性十二指球炎2例,消化性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呕血、黑便18例,非甾体抗药诱发出血6例。消化性溃疡在10岁前后儿童中为10.3%(3/29)和38.9%(14/16)(P〈0.001)。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多发于10岁后且常不典型。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非甾体抗炎药诱发出血是重要诱因,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依从性和镜下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1011例患儿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10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临床表现以反复呕吐或间断性脐周无规律疼痛为主。镜下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窦炎770例(76.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5.9%),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25例(2.5%),上消化道异物20例(2.O%),急性出血性胃炎12例(1.2%),食管炎5例(0.5%),食管裂孔疝5例(0.5%),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0.4%),幽门梗阻2例(0.2%),食管单发性息肉1例(0.1%)。结论超细电子胃镜对儿童检查其安全性和依从性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根据不同类型的异物应用不同的器械将异物取出。结果: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45例,成功42例,成功率93.3%,3例转外科手术,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生物力学的观点,对上消化道高压带径向运动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弹性收缩、挤合和封闭三种运动状态。依据这种理论,对测试上消化道仪器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提出比较合理的设计,将压力传感器微型化后,使用液态偶合传递压力波,并将其置于光纤胃镜的头部,从结构上使传感器具有受控伸出和缩入的功能,这样传感器在光纤胃镜直视下,能在各待测点准确定位,测出各待测部位的压力,特别测出了幽门括约肌压力(PSP):正常中国人的PSP=21.8±1.3mmHg。文中详细讨论了有关测量方法,给出了仪器框图、技术关键及数据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液局部黏膜注射治疗Dietd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止血成功,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金属夹钳夹止血联合肾上腺素液局部黏膜注射治疗是Dieulafoy病出血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彩平  罗正武 《科技资讯》2009,(27):231-23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钩虫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十二指肠钩虫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治愈。结论十二指肠钩虫性消化道出血易误诊及漏诊,应引起消化内科医师的重视,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及时的诊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腹部多脏器和胸腹联合伤急诊腹腔镜手术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部多脏器和胸腹联合伤急诊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对24例腹部创伤腹腔镜处理中的2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多脏器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能在镜下确定有脏器损伤或内出血,其中4例能明确诊断损伤部位,4例未能确定出血部位或遗漏损伤部位。3例镜下完成手术,5例中转剖腹手术。结论:急诊腹腔镜能为腹部损伤患在诊断和治疗上多提供一条迅速、直观、有效的途径,但对腹部多脏器损伤和胸腹联合伤患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放宽中转剖腹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对17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征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少数以其他症状就诊或合并其他疾病。行胃、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4例,胃壁部分切除7例,小肠部分切除2例,4例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超声内镜(EUS)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声像学主要特征为:病变多起自粘膜下层,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中等回声,边界清楚无包膜。高频电凝切除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目前对异位胰腺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EUS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奥曲肽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奥曲肽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28例.其中,65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直接应用奥曲肽,先静注奥曲肽0.1 mg,然后静点0.3 mg,严重时可加至0.6 mg;2例Dieulafoy(杜氏溃疡)患者采用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258例上消化道胃黏膜下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上述患者行手术或微创手术(ESD等)切除,均有术后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通过计算并比较EUS对不同病理类型和病变起源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对EU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EUS对不同病理类型诊断的灵敏度:脂肪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间质瘤,平均灵敏度为90.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脂肪瘤异位胰腺间质瘤平滑肌瘤,平均特异度96.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对不同起源层次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灵敏度以固有肌层最高(91.18%),与固有肌层比较,黏膜下层特异度最低(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灵敏度为85.55%,平均特异度为93.27%,各组间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赵云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4):5753-5759
为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UGIB)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的最佳时机。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并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736例急性UGIB患者。根据就诊后内镜检查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小时内)和择期内镜组(12小时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内镜相关资料、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天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本研究共纳入428名患者,其中326名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76.2%)。与择期内镜组相比,急诊内镜组心率明显增加( =0.043)而收缩压降低( =0.061)。14例(3.3%)患者内镜治疗失败后请血管介入科行经动脉栓塞,6例(1.4%)患者转入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 =0.115, =0.561)。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和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0.138, =0.799)。30天内再出血率为10.0%(43/428),急诊内镜组为11.7%(38/326),择期内镜组为4.9%(5/102)( =0.048)。30天总死亡率为6.8%(29/428),急诊内镜组和择期内镜组没有差异(7.7%和3.9%, =0.189)。UGIB患者择期内镜与急诊内镜相比,30天再出血概率低,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天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别。UGIB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宜采用择期内镜。  相似文献   

19.
<正>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MUGH)罕见但最易致死的病因之一,其临床特征是上消化道间歇性大出血,急诊胃镜或切开胃探查时通常找不到出血明确的病变,若不认识本病,将漏诊误治。我们收治的6例Dieulafoy病中4例系近年病例,1987年首次遇此病,术中不认识此病,未作处理,术后死亡。此后查阅文献方悟此病。足见诊断的最大困难是不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介入治疗28例上消化道狭窄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经内镜、钡餐检查确诊为本病,其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8.46岁。病因分类:手术后狭窄23例,占82.14%。其中食管癌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