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段晓丹 《科技资讯》2006,14(33):233-233
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管理和约束之外,乌拉圭回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管理之中,达成了《农业协议》。本文介绍了WTO农业协议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在WTO框架下,中国农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管理和约束之外,乌拉圭回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管理之中,达成了《农业协议》。本文介绍了WTO农业协议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在WTO框架下,中国农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菡芙 《科技信息》2011,(1):143-143,159
近年来,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兴起,而WTO的多边贸易谈判却陷入困境,多哈回合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由此原先一直存在的“区域主义是否会阻碍多边贸易自由化”的问题更受瞩目。本文探讨的中心内容是区域贸易体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互关系问题,即前者究竟是后者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正21世纪以来,在代表多边贸易体制的世贸组织(WTO)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区域内经济贸易合作快速发展起来。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并且中国深入参与的多边区域经贸合作,主要是由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而另外一个由美国牵头的多边贸易合作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并未参与其中。2015年10月5日,参与TPP谈判的12国(其中七国也加入了RCEP谈判)在美国亚特兰大宣布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中国加入 WTO,将会在中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引发一场体制与管理革命。从战略上来讲,中国加入 WTO,一是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二是加入 WTO 后,发生贸易纠纷可以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得到公正的解决:三是有助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四是可以促进和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在 WTO 中的谈判地位,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从具体操作上来讲,中国加入 WTO 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烟草行业亦然。  相似文献   

6.
张缨  马燕玲 《甘肃科技》2001,17(6):33-33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2001年7月3日就中国2001年11月正式入世问题达成一致,在11月举行的世贸组织年会上将正式接纳中国加入WTO。《日本朝日新闻》认为,我国在加入世界性的多边贸易机制后,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将有飞跃性的提升,中国将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WTO是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其目标就是保持市场开放,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非歧视、可预见、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WTO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主持贸易谈判还是进行贸易政策审议,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各国政府经过谈判,改善了市场准入的环境,使企业可以把这些贸易减…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成为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新兴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这也使得多边贸易体制中关于区域一体化的法律规则——GATT第24条的地位空前重要。另一方面.就我国的相关实践而言,加入WTO后,我国正筹划与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也涉及到GATT第24条关于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有关规定。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对WTO法律体系中规制区域贸易协定的GATT第24条进行一些探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赔偿救济制度的嵌入有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运行,将使争端解决中胜诉方的经济权益得到更为现实地保障.发展中成员方在参与和变革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发达成员方也有强化争端机制的需求,使得赔偿制度的嵌入有其现实和可行性.赔偿救济制度的构建内容包括明确其在整个救济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赔偿制度的适用情形、赔偿范围和数额、赔偿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世贸组织(WTO)的核心职能是建立起一个开放持久而完整的全球多边贸易体,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WTO的规定不仅涉及商品贸易,而且还对服务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入WTO将使中国经济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必将面临着入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时经济合作的影响,在全球多边层次、亚太区域层次、东亚次区域等层次,从法律分析的角度提出了“3 1”模式与双轨制结合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成长,给广西国贸经贸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尤其是广西高校将肩负着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历史重任,本文将以面向东盟培养国际经贸人才为核心,着重探讨广西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安排和以地区性经济联盟为代表的区域贸易集团是两个既定存在的矛盾体,要促进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协调二者的关系。本文拟通过分析WTO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审查规范相关理论问题,探寻二者的协调之路。  相似文献   

13.
保障措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形象地称为"安全阀",它对稳定多边贸易体制至关重要,GAITI994第19条中规定了"未预见的发展"条件,而《保障措施协定》中却没有此规定。同时,WTO各成员方在此问题上的立法多有不同,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司法实践也存在诸多差别。针对"未预见的发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及它与《保障措施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到底有无冲突,我们有必要结合WTO案件中DSB的解释规则及实践对这一条件的适用及具体理解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WTO协定创设了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调整国际投资问题的先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WTO协定中直接涉及国际投资的规则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WTO协定对我国国际投资法立法以及对外投资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携手: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奠定了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依赖于双方经济依存的不断增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部的挑战;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进程中须解决主导权问题、自由贸易区机制问题、有机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合作问题以及南沙群岛问题。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WTO协议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一种例外,与WTO之间是一种协调及互补的关系。通过介绍WTO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程序、争端机构及时限,指出尽管WTO争端解决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准司法性、强制性;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CAFTA争端解决机制也还须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如果能借鉴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准司法性以增强仲裁效力的强制性,就更能发挥其解决矛盾的作用,维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双边自由贸易,通常是指国家、地区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通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缔约双方之间消除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世界各国寻求自由贸易的最常见形式。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种自由贸易形式一度被冷落。近年来,由于WTO多边贸易谈判的阻力日益增大,以及一些区域性大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受阻,双边自由贸易以一种新的姿态再度扮演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角,并已成为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领域内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WTO是世界上唯一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加入WTO究竟有何利弊得失?怎样正确认识?如何趋利与除弊?一、加入WTO的利弊得失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有  相似文献   

19.
蒋菡芙 《科技信息》2008,(31):193-19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正式加入的第一个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组织。文章运用GL指数分析了区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区域贸易合作的强化不仅促进了区内成员GDP的大幅增长,还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逐步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在不同的产品类别上,中国与不同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组织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即将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并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加入WTO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它将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根据在加入WTO谈判中所作出的承诺,我国将在5年内取消外资银行设立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拓人民币业务。“入世”一方面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大程度地扩大开放,另一方面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不能不从正视现实开始,正确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