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智慧医疗发展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他地区智慧医疗发展经验,提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在区域医疗协同、智慧医院建设、移动医疗等方面的智慧医疗改进方案,并对智慧医疗进行未来展望,从而促进智慧医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医疗旅游产品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驱动因素和模式关系到医疗旅游产业竞争力.在分析我国医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开发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保健养生型医疗旅游产品、中药资源型医疗旅游产品、中医治疗型医疗旅游产品和综合休疗型医疗旅游产品四大医疗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并分析我国未来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2年,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实现了对人体运动能、风能、声波能、海洋能等各种机械能的收集。其中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iTENG)可将生物体内的心跳、呼吸肌运动等生物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驱动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可显著提高可植入式医疗器件的使用寿命,在未来植入式医疗行业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iTENG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性能及其在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供能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iTENG应用到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树兰SATOL孵化器是由树兰医疗发起组建的医疗健康领域专业孵化器,聚焦生命科技、智慧健康、药品器械、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方向,以促进生命科技领域成果转化、服务海内外医学领域创业者、扶持高精尖新技术企业发展、打造未来医学行业领航者为己任。截至目前,孵化器累计已孵化企业近50家,涵盖生物医药、细胞治疗、医疗信息大数据等领域,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拟上市公司1家、准鲲鹏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农牧民就医问题,我国很早就在西藏地区实行了农牧区医疗保险制度.以此阐述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中基金的筹集、就医报销情况及医疗制度管理等运行模式,着重分析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在参合率、大病补偿、药品“零差率”销售、救助一体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农牧民看病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加强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市场化,加强西藏农牧区医疗资源信息化建设、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就医难问题等方面提出促进西藏农牧区医疗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手段和过程提出精准、微创、高效及低成本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医疗机器人与医工融合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由此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医工融合技术主要集中于外科手术、康复及辅助护理等方面的机器人研究与开发,但随着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重要技术的突破和进展,将在临床医疗、医疗康复等方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未来有可能会应用到医疗健康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综述利用智能手机感知的移动医疗检测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分析目前移动医疗检测相关的智能手机内置芯片的原理、功能和应用,总结该领域近几年典型的应用系统;研究了利用智能手机感知的移动医疗检测系统的技术架构,即数据采集、数据汇聚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传感网、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指出利用智能手机感知的移动医疗检测系统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医疗大数据的采集精度不高、传输效率低和数据处理能力差等;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医疗大数据处理以及利用智能手机检测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掌上诊疗正在成为现实,并迅速成为智慧医疗的研发及应用热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有关疾病筛查、先进治疗、健康服务等相关的掌上诊疗研究,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掌上诊疗的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特点,探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医疗的强势兴起、智能传感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健康观念的普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本文从可穿戴医疗设备涉及的新型材料技术、智能传感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能源采集与存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微纳尺度的动力装置,微纳马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驱动力大等优点,在传感检测、微纳加工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医用微纳马达的制备及驱动控制方法,总结了微纳马达在药物靶向运输、细胞识别捕捉、纳米手术、吸附毒素及溶解血栓等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植入式心脏电子医疗器件电池寿命有限,难以为患者提供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治疗,自驱动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介绍了自驱动技术的类型和原理,从供能、传感和电刺激3个方面回顾了自驱动技术在植入式心脏电子医疗器件中的应用,从自驱动植入式心脏电子医疗器件能源的收集和存储管理、植入物的长期生物相容性、电刺激的生物学效应3个方面展望了自驱动技术与植入式心脏电子医疗器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 .给出了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技术 ,并对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数据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在辐射源、探测器、5G/6G通信、医疗、农业、安检与军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展,为太赫兹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2020年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关键热点,包括6G通信、太赫兹医疗、太赫兹军事应用等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医疗芯片的研发需要借助微电子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结合。作为医疗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主要用于采集及处理关键生理信号,以此获得相应的生理信息,实时监控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实现对突发病症进行及时救治、对重大疾病的预防,降低死亡率。因此,可穿戴式医疗芯片将是现代以预防为主的新医疗体系的关键模块。本文基于可穿戴式的应用环境以及生理信号的特点,分析了对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设计要求,总结了实现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功耗、全集成、低噪声等;综述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用于处理心电、脑电、脉搏波、呼吸等重要生理信号的芯片及系统;展望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未来。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及生物医学的发展,可穿戴式医疗芯片将具有更多的功能、形式,满足人们在医疗与健康方面的更多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医疗健康这个移动互联网最后一座金矿面前,各路资本和机构从未停止过攻城掠地。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深入推进,一些颠覆性的改变正影响着行业,也影响着百姓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智慧匮疗市场未来三年增长宰超过80%2014年被称为"移动医疗"的元年,智慧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市场经历爆发式发展。出现了智能血糖仪、智能体脂称等智慧医疗产品,医疗类手机App也如雨后春笋,众多互联网企业纷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医疗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旅游是医学治疗与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本文总结出国际医疗旅游发展的3大动力:医疗服务价格势差、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和日益增长的新型医疗旅游需求.在借鉴国际上医疗旅游发展较好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医疗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在管理体制、市场规范、构建专项医疗旅游产品系列、打造中医保健旅游品牌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居民就医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梳理国内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研究进展及概念,阐述可达性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潜能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法、GIS的空间分析)优点及其局限性。总结医疗空间可达性在不同尺度(乡镇、行政村、地块尺度)、不同群体(居民、中低收入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提出未来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的研究方向,应加强非空间因素、大数据等在医疗服务可达性中的研究,使城市就医服务设施布局更加科学化与智慧化。  相似文献   

18.
文中简要阐述了光纤激光器的特点,介绍了几种新型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光纤激光器在军事、工业、通信、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光纤激光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丽  胡云 《科技信息》2010,(21):I0085-I0085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医疗会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逐见成效。本文以基于高速网络的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具体应用为例。介绍了远程医疗会诊的建设背景、基本构成、使用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杨硕 《科技资讯》2006,(27):150-150
Java技术的应用几乎遍及Internet所及之处,应用领域已经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在未来,Java技术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Java无处不在”的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