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欧洲航天局10年前发射的罗塞塔号飞船在接近彗星后,释放了菲莱号彗星登陆器,成功实现了激动人心的首次彗星登陆。但是,当菲莱号到达"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代号67P)表面时,将登陆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的鱼叉没有正常启动。登陆器因此在被反弹到空中后再次降落到彗星表面。菲莱号经历了一次类似跳跃,才最终停在了当前的阴暗位置。为此  相似文献   

2.
距离地球3.2亿公里的遥远星球上,在约9分钟的时间里,从约2万公里/小时减速至0,在陨石、沙尘暴等恶劣环境威胁下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降落动作,在着陆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星球表面.  相似文献   

3.
彬彬 《科学大观园》2012,(22):76-76
一个巨大的倒置的蘑菇从美国弗吉尼亚海岸上空的天空骤然降落,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检验一种航空器降落在行星表面或返回地球时的新防护方法和减速方法。这个大蘑菇是个应用了最先进的材料技术的巨大可充气外壳。当航天器进入行星大气层的时候,它需要降低速度,以减少着陆带来的影响和降低航天器表面的温度。科学家的最新设想是,在航天器上配置一个可充气的防热防护装备一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把这个装备  相似文献   

4.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5.
<正>历经10年长途跋涉,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向彗星"67P/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3日0时3分,这一台仅有2立方米的人造物成功地降落在一颗最宽处仅有4千米左右的彗星上。  相似文献   

6.
在浩渺的宇宙空间,亿万颗行星按一定的轨道运行。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这样,小行星就有撞击士妇求的可能性。如何对付地球杀手———小行星,莫斯科奥尔忠尼启则航空学院教授尤里·楚杰茨基提出了大胆而独特的设想。地球百年“星难史”远的不提,我们就看看近百年的情况吧。1908年,通古斯卡河上发生“爆炸”。方圆2150平方千米的林木倾倒。估计撞击地球的彗星状物体直径在约有40~50米。如果彗星晚飞来几分钟,圣彼得堡早就“作古”了。1930年,巴西陨星坠落在亚马孙河上游。用意大利传教士的话说,土著居民惊恐万分,以…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彗星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古人认为彗星是定期来地球作恶的魔鬼。一提到彗星,对它万分恐惧。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浮现出这样的图像:拖着一根犹如扫帚一般的尾巴, 发着白色的光芒,沿着一条奇怪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小文 《科学大观园》2009,(24):70-70
科学家在“维尔特2号”彗星尘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所有生命形式关键的组成成分一氨基甘胺酸。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证实了形成生命的一些必需成分起源于太空,并且被彗星或小行星携带到地球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外太空,为此,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搜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38亿-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科学家们此前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彗星虽然不像恒星、行星那样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夜空中,但是它们却能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显得更加神秘。在宇宙的星系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更关心那些“大个子”。比如在太阳系中,人们更熟悉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但除了这些之外,星系中还有很多调皮的“小个子”,貌似“行迹诡异”,在群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穿梭……它们就是彗星。不过,很多彗星,人们一生也只能看到一次。比如将于4月21日通过近日点的“魔鬼彗星”,就是经历了大约71年孤独跋涉之后,再次回到了地球这位“老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12.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地球上有13.9亿立方千米的水,平均每人拥有215.8亿升.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汇聚到一个球体中,它的直径将会是月球直径的1/3.有些水来自数亿年来许许多多划破地球大气层的彗星;有些水则来自地壳下的"湿岩石",在火山喷发时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地面上.  相似文献   

13.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从1600米的高空俯瞰,一弯微笑般的白色涟漪旱现在南太平洋平静的面容上.随着飞机缓慢下降,这缕白色便融入一排排浪花之中.直到降落的最后一刻,狭小的陆地才从海面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图瓦卢.飞机在图瓦卢惟一的机场--富纳富提国际机场平稳着陆,飞机的到来打断了跑道上的一场足球比赛.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方志记载的彗星的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极光的成因和发声机制与彗尾的成因和发声机制作类比,认为当I型彗尾与地球接触时,可以因彗尾的带电微粒与地球高层大气的等离子粒子互相撞击、扰动等,加上某些未知的原因而发出低频声。在这种物理机制的条件下,对中国14个地方志记载的9颗有声的彗星进行星历表计算,选择出1861Ⅱ和1910Ⅱ(即哈雷彗星)二颗彗尾扫过地球,和1744年另一颗彗尾朝向地球的慧星(即De Cheseaux彗星)进行分析,认为前二颗彗星完全有可能发声,并为地面所接收。地方志记载是事实,后一颗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5,(3):36-37
<正>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初步考察探测数据显示,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上喷射的水汽成分与地球上水的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加剧了关于地球上水起源问题的争论。这一探测结果是根据2014年8月6日罗塞塔飞船进入67P彗星轨道之后收集的考察数据得到的。这也是罗塞塔项目中最为人期待的探测结果之一,因为这直接有关地球上水的起源之谜。有关地球上水体起源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石油资源面临危机、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了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材料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双重社会背景.一方面,是信息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形形色色的便携式电器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气污染、地球石油储量不足百年的警示,使得人类针对不同用途寻找新型绿色能源的需求已迫在眉睫.电动助力车、电动汽车正悄然地改变着人类生存条件"衣、食、住、行"中"行"的内容.上述移动型高科技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高度依赖着比能量高、可移动、资源节约型、能反复充放电使用、不污染环境的小型绿色能源.市场的迫切需求,使新型二次电池应运而生.其中,高能镍镉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锌电池、免维护铅酸电池、铅布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新型二次电池备受青睐.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产业并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科学家宣称在67P彗星表面探测到氧分子,这是罗塞塔探测器获得的“最惊人发现”,也改变我们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和认知。如今最新研究则表明67P彗星能够在深太空中制造自己的氧气。虽然氧分子普遍存在于地球,但在宇宙空间却很少能观测到它。事实上,天文学家仅两次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分子,并且从未在彗星上发现氧分子。最初解释是环绕67P彗星周围的  相似文献   

19.
经科学家们估算,太阳系中“暗彗星”的数量要比一般可见彗星的数量多400倍以上,它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英国天文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表示:“或许我们应重新审视有关地球安全状况的传统观点。”按照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和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比尔·纳皮尔的推测,在太阳系中与那些著名彗星并存的还有大量的“隐形”彗星。这些暗天体可能由碳化合物组成,能够吸收大部分可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民用航空局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资格。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航班运行效率,然而由于很多民众对"盲降"这一航空领域的概念并不了解,而是将其直观地理解为"闭着眼睛开飞机"/"盲目降落"等,进而对这种做法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怀疑。实际上"盲降"是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缩写为ILS)意译的俗称,通常被直译为仪表着陆系统或仪器降落系统,这种降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