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有关资料,简略地考察了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国引进西方“卫生”(Hygiene)概念和“卫生学”学科的历史,以及中国现代有关卫生机构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有一位国民党上将因从没有打过共产党而被中国人称作“和平将军”,他就是张治中;在法国,有一位夫人为说服孤注一掷的拿破仑,放弃成为未来的瑞典皇后而被巴黎人称作“和平夫人”,她就是欧仁尼。1815年6月18日,素有战争巨人之称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并没有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从此  相似文献   

3.
1821年5月5日17时49分,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与世长辞,法国当局随后宣称这位皇帝死于“心血管疾病”。不过,很多人相信,这位曾叱咤欧洲大陆的风云人物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最近又有专家指出,拿破仑最后因胃癌去世。一些专家指出,弄清拿破仑死因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开棺验尸”,并对其遗体进行“DNA测试”,但这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是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一些拿破仑亲属则认为,“有关拿破仑的死因并不重要,因为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概念的现代转型在清末民初的演进过程常深陷于“西化”与“欧化”之漩涡,然而近代中国西方经济学译介过程并非简单地移植,亦非中国传统经济学发展的结果,而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和传统经济学双重体系影响下的产物。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economics的庞杂译名中可窥一斑。虽最终以“经济学”胜出而告终,但严复所译“计学”在众多译名中独树一帜,其译名概念意义凸显了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功用与学科功用,也在语言层面兼顾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经世之说,有利于学科确立和西方经济思想进一步传播。对“计学”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学界对近代经济学话语体系形成初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虞和钦系清末民初由一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醉心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是我国近代科学中国化的积极实践者.他最先将化学元素周期律引介入中国,首次在国内推广“某化某式”的无机化学命名法,建立首个系统的有机物意译命名体系,组织成立科学社团,创办传播科学新知或基于科学新知的实业,主编科学期刊,编译科学教材,充任理科教员,对西方科学的本质、功用也有独到的见解,促进了西方科学知识及科学传统在中国生根.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会,中国人在19世纪末上世纪初曾经叫做“炫奇会”、“赛奇会”,后来叫做“万国博览会”。一直到不久前,我们还以为第一个有幸参观“炫奇会”的中国人是清末洋务运动著名的先驱者王韬(当年负罪逃亡海外的他在法国适逢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简评“西学源于中法”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明末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至清末,一直存在着时起时伏的“新旧之争”。在这种斗争中出现了一种“西学源于中法”说,此说对清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清代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就数学发展的情形,对它的形成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学源于中法”说从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考察,此说最早由康熙提出,经梅文鼎(1633—1721)、梅(?)成  相似文献   

8.
清末度量衡标准的确立,是中国近代计量单位制统一的开端。清末,有望成为中国法定度量衡标准的有营造尺库平制、公制与英制。营造尺库平制有着“中制”“祖制”与“旧制”的三重属性,得到了清廷决策层与美日两国政府的支持。公制“速进派”主张一步到位地确立公制在中国的法定标准地位,以国际计量局为代表的公制“渐进派”则主张采用新旧折中并用的过渡方案来逐步推广公制。主张英制者开展了一系列行动,针锋相对地阻击公制,其动机是维护英制在华特殊地位。尽管清政府最终选择以旧制作为法定标准,但公制与英制在华的实际地位亦未被削弱。透过清末度量衡标准之争,可以窥见近现代中国的制度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9.
清末黄宗宪的《容圆七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在<容圆七术>中,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容圆问题从几个方面做了推广,特别是用西方数学的圆锥曲线、轨迹方法及逻辑推理等知识解决新的容圆问题,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创见和成果.我们由此也可看到我国清末东、西方数学交融时期的许多现象.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是位非常懂得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包装宣传自己形象的君王,而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借此机会大献殷勤,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这一位英俊坚毅、多姿多彩的皇帝。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方自然科学体系不同造成的饮食习惯差异,可口可乐早期进入中国时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但是,随着二战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加强以科技和现代性为主题的营销宣传,可口可乐被包装成了科技和现代性的物质呈现,逐渐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化语境中,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科技和现代性的理解,而且...  相似文献   

13.
1959年,在一次纪念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一百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遗传学家H·穆勒曾针对经过一百年的岁月达尔文理论还难以被人理解的现状发出感叹:“这一百年有没有达尔文都一样”。从某些方面说,对于“五四”运动,如果我们今天发出类似的感叹其实也不为过。我并不是要否定“五四”运动曾经发挥过的救亡作用以及在唤醒民众对民族处境审视方面的意义,我所要追问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启蒙运动的领袖们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是否真的实现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无需进行繁冗的理论论证,现实已经…  相似文献   

14.
一、我们首先看看这6个名词:1.科学哲学;2.科学论;3.元科学;4.科学方法论;5.自然科学哲学问题;6.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元科学”在西方比较流行,我国也开始应用。“科学论”(wissenschaftstheorie)仅仅在西德流行。这三个名词的意义是基本相同的,都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同一个哲学学科。“科学方法论”在我国早已流行。英国的波普尔学派往往把“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许多哲学工作者都痛感哲学──更准确地说是“哲学在中国”的贫困。现在,中国哲学界已很少有人谈论这个“学术贫困”的问题;原因之一大概是由于“钱袋贫困”比“哲学贫困”问题更能“刺痛”一些人的心。也正是自八十年代,西方的经济哲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各种经济哲学的论文和著作如“万斛泉涌”般出现。虽然已经有人对其进行了“数量统计”,而实际上,无需这些统计数字人们已能深深感觉到这是一种“戏剧性的增长”(dramaticgrowth)。更加令人兴奋的是,这种势头目前仍在继续。在历史上,经济哲学曾经繁荣过,…  相似文献   

16.
1.一场战争将造纸术带到西方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公元105年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相似文献   

17.
杨森 《科学大观园》2005,(24):60-61
1812年,充满传奇色彩的拿破仑兵败俄罗斯,自此他苦心经营的法兰西大帝国分崩离析,最后自己也在圣赫勒拿岛的流放生活中抑郁而亡。世人往往将其失败归结为战线拖得太长、后勤供应不上。但加拿大一位化学家近日在著作中提出新解,小小的纽扣是导致拿破仑60万大军覆没的罪魁祸首。拿破仑是一位传奇人物,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这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这位军事天才一生之中都在征战,曾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至今仍被各国军校奉为经典教例。然而,1812年的一场失败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法兰西第一帝国一蹶不  相似文献   

18.
隶属于英国的圣赫勒拿岛有着复杂的身份:距离巴西2900千米、非洲大陆1900千米,同时又被美国人当作航空母舰基地和监听站,但岛上却有三处地方被法国赎回后变成了法国国土.200年前的1815年,为了杜绝在滑铁卢战役失败的拿破仑有任何反击的可能,反法同盟为他安排了终老之地——位于南大西洋的这座神秘小岛,两个世纪以来,到达岛上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船舶.到2016年,圣赫勒拿岛才会有座机场将启用,但现在还是坐船穿越海洋,探访这座拿破仑最后羁留的小岛……圣赫勒拿岛的“首府”詹姆斯敦,只是一个可以停靠摩托艇的小港口.当圣赫勒拿号游轮到达时只能停泊在海上.这艘游轮是岛上居民和外界的唯一联系工具.  相似文献   

19.
译名“化学”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一词不见于清末以前的典籍,乃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创制的新词。1855年春,王韬从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口中得知“化学”并记录于自己的日记中,1857年墨海书馆出版《六合丛谈》,伟烈亚力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诸学,“化学”首当其中,这是“化学”首次用于正式出版物,有理由相信伟氏的“W为源于王韬。”化学“通过《六合丛谈》为中国士子所知,并传入日本,取代了译自荷兰语的舍密”成为汉字使用国家共同的译词。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闭关锁国”心态的另一种表现是对外国事物的抗拒.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