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冰缘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陈建国  宋波  牛洋  彭德力  张建文  邓涛  罗冬  马祥光  周卓  孙航 《科学通报》2019,64(27):2856-2864
高山冰缘带紧邻雪线,位于高山生境的最前端,在山地植物垂直带谱中位居最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受到高原环境中多变的气候、多样的地形、独特的生物交流屏障和迁移通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青藏高原孕育了全球最为丰富的冰缘植物多样性资源.这类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冰缘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特征及物种生态适应、繁殖和维持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特别关注了冰缘植物的生态适应结构,植物种间互助以及植物与昆虫间协同进化对于维持冰缘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已有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冰缘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和物种共存会产生重要影响.如何预测和判断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缘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命运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将是生态学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60,5(19):601-601
1959年,紫金山天文台利用里奥型色球巡視鏡及大色散摄譜仪对一些日面特殊現象作了观測,經初步測量及整理之后,得到了如下一些初步結果。  相似文献   

3.
赵昭昞 《科学通报》1958,3(18):569-569
多年前,李四光教授在永安看到泥砾层,认为是冰川作用的沉积物。这一论点,虽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均未作出可否的结论。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永安泥砾层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东部三个区,即凤洋与西营坂间的东溪段、黄历与桂口间的燕溪段和大洲后与坂尾间的沙溪段(图1)。兹将此三地段泥砾层的岩相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5.
UFO现象国内也续有发现,本期发表查乐平等同志一文.查乐平同志等已邀集国内UFO爱好者建立了研究UFO的业余组织.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第四纪冰缘沉积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怀仁 《科学通报》1957,2(8):245-245
在极地寒冷地区或冰流边缘,以冰雪作用(Frost-action)与融冻泥流(Solifluction)为主要的剥蚀营力,这种地面发育的营力及其沉积,目前限于极地及高山地区,但在第四纪冰期中影响范围较为广大,为第四纪地层、古地理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对于地貌发育过程也有显著的影响。1909年波兰的洛辛斯基研究喀尔巴阡山特殊气候条件下所进行的风化作用提出“冰缘”这个名词。它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的湿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有“世界屋脊”美誉的青藏高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而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就恰似蒙在这神秘土地上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具特色的高原,也因此而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区域。青藏高原不仅分布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而且生长着万紫千红、姿态各异的高山植物。 耐寒的“矮人”一族 青藏高原生长着60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高山植物约2000种。这些高山植物要在高寒环境中生存下来;首要的就是要有特别的耐寒能力。因此,高山植物在外部形态方面,普遍地矮化变形,成为植物世界的“矮人”族。这些明显被强烈矮化了的植物,很能适应本区大风、干旱、寒冷的生态环境。比如这里的金露梅灌丛,本是林限以上生长的植物,应有较大的高度,但是在这里却只有5-20厘米高,显得非常地抑郁。而西藏沙棘、匍匐水柏枝等灌木,则索性伏地而生。相对而言,生长在一些山地阴坡和陡峭岩隙间的山生柳、高山乡线菊等较为高大,但也仅30-80厘米高。偶尔在个别较深的山 谷里能见到超过 100厘米高的山生 柳,就算是植物界中 的“巨人”了。这里 的草本植物就更矮 了,大都在 5-10厘 米之间,有相当一部 分双子叶的植物都高 不盈寸。最小的一种 柔小粉报春,即使是已经开花或者已经结果的植株,高度有时还不足1厘米。 还有一些植物,在生境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9.
10.
猛禽之最:鹫 中国有五种鹫(音jiu)类猛禽,分布在西藏的就有三种:胡兀鹫、喜马拉雅兀鹫和秃鹫。 鹫是猛禽中的巨人,体大翅阔,体重有 10公斤左右。然而,它们并不凶猛善搏;它们以死尸为食,用不着捕获猎物。因此,爪大大地退化了,变得十分柔弱,失去了应有的锐利,而那张钩嘴却因经常用于撕扯变得坚利了,可以毫不费力地撕破动物的厚皮,拖出沉重的内脏。鹫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变成短短的绒羽,或者干脆裸露无羽毛,可以方便地把头伸进死尸腹腔之内,而不至于弄得污秽沾羽;颈基部还长了一圈较长的羽毛构成领襟,起着餐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域辽阔,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踞于地球之巅,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的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它的存在和发展,对高原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为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如这个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它形成以后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它为什么有  相似文献   

12.
沙漠、戈壁中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冷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垫面热力非均匀性在行星边界层内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气象现象,如人们所熟知的海陆风(或湖陆风)和城市热岛现象。近几年我们的研究发现,沙漠或戈壁中孤立的绿洲或湖泊,由于其下垫面热力非均匀性也会在行星边界层内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的古岩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发现是很引人注目的,它具有重大的古地理意义。在唐古拉山区,它的最高海拔达5,200米,是目前已知全世界第三纪古岩溶分布的最高程。自1964年以来,通过历次科学考察,发现在青藏高原各主要地区都有古岩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辽阔雄浑的青藏高原上,植被复杂,气象万千。鸟的种类较多,仅在西藏地区就有440种,其中不少是珍稀的地区性鸟类。 藏马鸡 藏马鸡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境内,是该区域的特有品种,也是中国的特  相似文献   

15.
祖国青藏高原为世界第一大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严酷,空气稀薄,辐射强烈,寒冷异常,蒸发甚剧,劲风常袭,生长期短。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把此种高寒严酷环境,与“不毛”、“荒凉”等词连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李璠 《科学通报》1980,25(19):912-912
关于中国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由于它的重要科学意义,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而栽培植物的野生种及原产地的调查,则是研究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青藏高原向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那里保存着大量植物资源.为此,我们于1978年和  相似文献   

17.
除我国古代桥梁的基本类型——梁桥、拱桥、组合式古桥和浮桥外,绍兴还有一些特殊的古桥形式。主要有这几类:水门:水门在《越绝书》中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异地引种驯化是现代拯救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抢救我国高原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四上青藏高原。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行程千里追踪和考察野生动物,足迹遍及北起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南至喜马拉雅山的广大地区,其间拍摄了大量野生动物的生态图片,为进一步的引种圈养野生动物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青海省境内的昆仑山,海拔在4500-5000米以上,这里雪峰连绵,两侧的荒漠草滩上,湖泊溪流错落有致,水资源相对充沛,是青藏高原珍奇动物的乐园。这…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地理单元.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重要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返青期提前,生长期延长,覆盖度和生产力增加,碳汇功能增强,青藏高原植被总体趋于向好,局部变差.气候变化是高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控因子,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正面的,但这种影响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尤其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产生较大影响,在干旱的年份叠加人类放牧活动等会导致这些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植被产生严重的退化,但随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高原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人类对高原特有珍稀植物资源,如虫草、雪莲和胡黄连的过度采收以及对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盗猎等现象得到近一步缓解,近期高原的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对本区而且对其毗邻地区的气候与环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今后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地面监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大大型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整体提高高原地区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捷  卢文强 《科学通报》2006,51(20):2440-2447
将加扩展项的轴对称双倒易边界元方法拓展应用于数值模拟垂直Bridgman法生长HgCdTe及CdZnTe晶体过程中非等温相变传热传质问题, 印证了轴向溶质浓度的分区分布并且研究了拉晶速度对分区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维瞬态非等温相变现象, 获得了由初始过渡区经稳定生长区, 最后到末端过渡区全过程的非等温相变数值结果. 进一步, 通过数值模拟捕获了拉晶速度为零时, 稳态情况下的二维轴对称相变界面位置和形状, 并得到了熔体和晶体温度场, 最后着重研究了瞬态拉晶过程中的二维轴对称非等温相变现象, 比较了其与等温相变的差异, 并揭示了不同拉晶速度对非等温相变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