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宝玉婚恋对象的本质而言,无论是姑表林黛玉,还是姨表姐薛宝钗,都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违反科学的婚恋现象。决不能因为宝玉的自由恋爱现象有一定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一俊遮百丑"。宝黛的爱情无论在何时一过去和今天一都必将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
摘要:汤正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道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芙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中探寻他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从他的幼年、青年时期的经历,探讨他关于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周恩来在各个革命阶段心系妇女解放运动的活动,研究他为妇女解放运动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之一,久为读者所喜读传诵。但对其主题思想,历来意见不一,争论不休。从古今的评论来看,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是讽喻说,认为诗歌串要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和迷色不悟;一种是爱情说,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了其爱情的纯真性;另一种是讽刺爱情双重说,既对李杨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又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真挚的爱情赋予同情并加以歌颂。笔者认为,之所以在《长恨歌》诗旨的认识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固然与诗歌本身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底蕴扑朔迷离、深藏不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研究者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关系,或是佐证不足,把臆断推测说成事实,认为杨贵妃并未懼难,而是流荡民间,故玄宗对杨妃的思念,不是死别之苦,而是生离之恨。或是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不从作品本身出发,而是用贴标签的方法,对作者或褒或贬,贬之者认为诗人维护封建道德,反对自由恋爱,对李、杨关系只有深恶痛绝,不会同情;褒之者则认为诗人意在“展现出中唐时代中国封建阶级的生活面貌、统治阶级生活的荒淫糜烂和政治道德上的腐败堕落”。可见,要想认识(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必须从作品本身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  相似文献   

5.
重重藩篱中的女性悲歌──评朱淑真作品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亦柔亦刚的个性,独特的女性视角,大胆热烈的爱情追求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朱淑真诗词作品的女性意识,并指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从而肯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玩偶之家》树立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形象。在漫长的妇女解放的过程中,社会对性别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本文从五四时期、"十七年"、八九十年代到当下四个时段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察看妇女解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焦仲卿作为古典文学史上典型人物形象长廊中富有个性的殉情者,在孝道与爱情的冲突中,他最终选择了为爱情以死抗争的道路,作品令人信服地展现了这位忠贞爱情的殉情者性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剧《阴谋与爱情》,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但它们的母题却是相同的——“爱情”、“自杀”。它们的主人公都是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男女主人公都和自己的长辈亲属进行了抗争,最后都殉情而死,但他们的死,都宣告了他们的压迫者的失败和自己爱情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伤逝》中关于“爱“的问题,也是一个妇女解放的问题。妇女解放的程度取决于社会解放的程度。西洋资产阶级学说并不能解救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因此《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一个社会悲剧。涓生与子君从恋爱到同居的过程,也就是涓生用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灌输给子君的过程,在会馆里充满了涓生的声音:“谈家庭、谈习惯、谈男女、谈伊孛生、谈雪莱、……”。子君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好奇的光泽。接受启蒙半年后,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表明子君似乎挣脱封建的精神枷锁。这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边发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发展时期,清末新政中的一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维护妇女权益和转变妇女观念及生活方式:如禁止妇女缠足革除了摧残人性的陋习,使女性在身心方面得到解放;兴办女子教育不仅使妇女从精神思想上获得解放,也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妇女团体的涌现和妇女杂志的出现,使妇女不再局限于贤妻良母的角色而开始参与社会生活等,这些措施唤起了近代女性的觉醒,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章鱼——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在海洋世界中,章鱼的爱情生活浪漫而伤感。面对爱情,它们同生共死。章鱼们往往精心策划浪漫的水下婚礼:交配时,章鱼快速呼吸,变换颜色和波纹,同时还有情意绵绵的抚摩。这其中,雌性章鱼会发出光亮,颜色变成纯白,而雄性章鱼则会突然变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理论武器,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际,在1921年──1927年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党早期妇女解放的思想。这些思想揭示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要解放必须废除私有制;同时也阐明了妇女解放的方向、途径、对象、主力军、同盟军等思想,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文学史 ,描写爱情的作品为数甚多 ,从《诗经》到“楚辞” ,从唐诗到《红楼梦》。从这些爱情作品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中国妇女地位从平等到不平等再到平等的发展轨迹。本文试图粗略地揭示这一发展变化 ,并提出我们时代所应拥有的──在同一地平线上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1925年底到1927年初,集中了鲁迅几乎全部牵涉爱情婚姻的作品,而写于此期间的全部六篇小说都在思考至爱者或身份关系上至密者之间的关系形态,这正是鲁迅此期间复杂爱情心态的呈现.《铸剑》写于这一时期的末尾:鲁迅下定爱情决心并付诸实施的时间.通过对鲁迅与许广平书信的考察,认为从眉间尺到宴之熬是鲁迅爱情心路的过程与精神结果,爱情同时促成了鲁迅于此时精神生命大转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海椰子又名双椰子,臀形椰子,是世界著名的稀有植物,原产印度洋的塞舌尔共和国普拉斯林岛和克瑞孜岛,被视为塞舌尔国宝,目前全世界每年仅收获种子1200粒左右。海椰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是雌雄两株相依而生,两棵树的树根在地下缠绕。雄株每次只开一朵花,花序长1米多,形状似男性外生殖器;雌株结的果成熟后剥开外壳,里面的核形状似女性臀部,并有女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据说如果相依而生的两株中一株死亡,另一株也会“殉情而死”。因此,海椰子树又被誉为“爱情树”,海椰子果实被誉为“爱情果”。海椰子之所以珍稀,是因为它生长速度极慢,从幼株到成…  相似文献   

16.
向警予同志(1895-1928)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模范的妇女运动领袖,现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从青年时代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就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地钻研妇女运动的学说,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丰富了我党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对于中国妇女的觉醒,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印度式爱情     
马宇歌 《世界博览》2009,(21):84-84
电影是印度国民最普遍的娱乐方式之一,而所有电影几乎都在讲述爱情。印度电影业以每年1000部的速度向全世界输出印度式爱情。那些伴随着歌舞的爱情故事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由喜而悲,再转悲为喜,总给人们以浪漫的结局。然而,在次大陆从落后贫穷到渐渐觉醒的现实中,爱情远非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8.
“不落夫家”习俗形成之前,布依族的婚俗是自由恋爱、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由于文化接触而受汉族文化影响,布依族婚俗中吸收了许多与早期不同的婚姻观念,加入了说亲、定亲、接亲等过程,这些程序和观念与传统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结婚姻关系的习俗发生冲突,产生了“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是对包办婚姻和早婚的反抗,在自由恋爱和自由缔站婚姻关系的时代是没有“不落夫家”习俗的。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和戏曲中是个屡被采用的题材,但是大多数作品虽以郎才女貌为爱情的基础,却最后仍以金榜题名为合法婚姻的条件,从而在本质上未能突破“门当户对”的规范;剧中主人公虽历经波折,却终以大团圆的喜剧形式告终.明末剧作家孟称舜的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窠臼;不仅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不以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大团圆为必然的归宿,而是双双殉情而死,从而呈现出浓烈的悲剧色彩;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底层人物形象娇红,赋与她以深厚的文化学内涵,从独特的角度传达了时代思潮的讯息.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被历代文人誉为“长诗之圣”(王世贞)、“古今第一首长诗”(沈德潜)而世代传诵。严格地说,它是产生于1700多年前的汉魏之交的一首长篇五言叙事诗。它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在门阀制度统治下,封建家长对忠于爱情的青年男女冷酷迫害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为捍卫正当权利以死反抗旧制度的可贵精神,它是乐府诗内容与形式发展到顶峰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