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漆画艺术是我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胎于中国传统的漆工艺。人们通过漆器工艺形态和艺术语言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画种。漆画艺术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国的漆器艺术产生和发展,逐渐从"器画相随"转变为"器画相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漆画开始具有浓重的现代特征。从语言特征、精神内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漆画艺术的现代性取向进行分析,解构漆画创作的构架,以期有助于完善现代漆画艺术体系、促进漆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玫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53-54,56
漆画是以漆为主要媒材所表现出的特殊的视觉审美语言。材料语言与绘画语言是现代漆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漆画创作必须具备"漆味"和"画意"两方面特性,即实现漆艺和绘画两个领域的高层次嫁接,以材料为载体,以画面艺术效果为追求,以人文精神内涵为灵魂,凸现时代审美性。  相似文献   

3.
把现代漆画定位于:"以漆为媒介,以传统漆器制作工艺为主要技法手段的综合材料绘画".界定现代漆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学习研究现代漆画,更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把握漆画创作之路,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工作.现代漆画的五大因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考虑漆画创作问题时,就必然要同时考虑这五个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具备了协调处理这五大因素的能力,就具备了漆画创作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虽然中国漆画与中国画本是同根生,但对中国漆画"线"的研究与对中国画"线"的研究相比,相差甚远。至今没有漆画理论大师对漆画线条提出明确的理论指导。讨论漆画线条的工艺、创作思路及精神升华,有利于漆画爱好者更为透彻地理解漆画线条,并有的放矢地创作线条。创作作品首先是需要表达一定的精神内涵,材料和技法是为表达思想而服务。透彻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掌握娴熟的绘制技法,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是在创作漆画线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谢艺平 《科技信息》2008,(9):205-205
中国是世界上漆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产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漆艺就已经发端。经史料查阅,1987年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只朱漆木胎碗.它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最早的漆器,证明了漆器出现在7000多年前,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漆瑟,彩绘有狩猎乐舞场景和神怪龙蛇形象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雨山出土的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的朱然墓发现了多幅漆画,其中的《官闱宴乐图》,帝王贵妃、高官舞女达50余人,栩栩如生,堪称杰作: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绘有上百个神人怪兽的漆画、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描绘着贞妇烈女故事的漆屏风画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在历史的长河中,漆画艺术几经盛衰始终以含蓄、雅致、浑厚、灵动的自然之美,传承至今,受到世人的赞美与推崇。  相似文献   

6.
从近年漆画人物创作的内容选材上说,少数民族、乡土风情的内容仍占绝大多数比例.漆画发展的阶段及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创作者对工艺、技术层面过分关注.目前漆画人物创作领域"画什么"还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漆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漆器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珍贵的组成部分.现代漆画的表现技法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充分利用漆的特点,创造出漆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独特的艺术美.本文从技法上探讨了漆画效果的一些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漆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漆器的文化衍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髹漆工艺渐近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漆工艺.传统髹漆工艺技法的提高和完善推动了赣鄱地区漆画的发展与创新,赣鄱地区的漆画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其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  相似文献   

9.
"北郭诗人"在文章观上坚持"明道",在诗学观上坚持"缘情",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源于他们对"道"的理解。"道"首先是天地人文、物理人情之规律,于是他们用"缘情"的方式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但是"道"又有伦理道德属性,这提升了"情"的内涵,因此他们在诗歌中又有大量社会化的写实倾向。"缘情"而"节情",构成了他们诗学观的核心。而这又连接着他们的文章观:既强调儒家范畴的文道关系,又在创作实践中对"道"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对"节情"的认可,使"北郭诗人"纠正了杨维桢的"缘情"观;对"缘情"的坚持,又使得他们不能迅速适应明初"主旋律"的文风。这也构成"北郭诗人"的尴尬与复杂。  相似文献   

10.
唐明明 《开封大学学报》2012,26(3):39-40,43
作为七月派主将的路翎,其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独树一帜。小说中呈现出的尖锐性和异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也包括众多评论家的指责。路翎在创作中开掘出了"疯狂"等美学特质。无论是与他的前辈作家还是同辈作家相比,路翎的写作都是一个独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髹漆艺术为现代漆画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的材质、新的表现技法不断涌现。为了现代漆画能迅速跻身当代艺术的行列,就应突破传统的束缚,并包容一切有利于现代漆画发展壮大的因素。继承是为更好的发展,创新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故事"是阙迪伟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反映社会问题是阙迪伟小说内容上的显著特色,简单或复杂是阙迪伟小说反映社会问题的两种形态,多姿多彩的故事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阙迪伟之小说不至于给人以重复、单调、乏味之感。"问题+故事"这一创作模式,赋予阙迪伟小说生活味浓、可读性强等优势,但也带来了囿于生活、缺乏创新之弊端。  相似文献   

13.
漆画是一个新兴的画种,在漆画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作者对漆画的缘起及现状,绘画性与工艺性的关联,其工艺的特殊性与局限作,漆画材料、工艺的利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漆画作者在漆画创作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红 《甘肃科技》2010,26(8):187-188
蛋壳是漆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媒材,她本身很具欣赏性,在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正基于此,从蛋壳深入漆画如何提升漆画的艺术魅力切入,通过蛋壳的本身属性和在漆画上应用的工艺以及社会的接受度等问题进行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诗群"作为一种地域诗歌现象,其命名和由来承载了地域风情、历史风尘和时代风貌,百里钢城、移民身份和攀西风物的熏染铸就了它"钢铁"激越、"乡愁"情怀、风物传奇等内涵特质,成为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的精神之光。而在转型背景下,新一代攀枝花诗人群体的创作心理转变,促使"攀枝花诗群"创作呈现出"大我"与"小我"的和谐共生、地理身份淡化、性别书写突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这里汇集。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这里交融,各种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这里碰撞,各种不同的艺术精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景漂"奇观。新的理念、新的工艺、新的材质、新的技法不断地涌现,这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共同追溯"珠山八友"等前辈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足迹,认真学习他们的创新求变的从艺态度,自觉继承他们艺文并重的审美追求,对增强我们当代陶瓷艺术家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艺术品位,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从而将陶瓷艺术创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陈伯程,中国著名画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因版画、漆刻的成功创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触角转入国画山水创作,取得很大成功,其山水画没有过多地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和约束,熔汇版画、漆画、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加之对人生自然的体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质朴艺术天地,其画作灵动简约、超逸安详、疏朗隽雅、纯朴自然。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艺创作蓬蓬勃勃,新兴艺术奇葩现代漆画已登堂入室,挤进了中国艺术殿堂,与油画、国画并艳齐发。尤其在江西形成的漆画群体与漆画创作风潮,已引起了中国乃至港、台及国外的注目,而处于这一漆画艺术风潮前列的便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漆画家陈圣谋。陈圣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西漆画研究会会长,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其漆画艺术以传统绘画风格的线型弦律及形式意味与西方现代油画色彩结合,以其主体价值与时代韵律结合,从而创造出韵味无穷,精  相似文献   

19.
"不平则鸣"与"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两大文学理论。作为诗文创作的指导思想,"不平则鸣"所强调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反映,及对内在情感的抒发表达;"气盛言宜"则更加注重主体内在品德的培养,以及文辞章句的合宜呈现,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它既是"不平则鸣"的前期准备,又是"不平则鸣"后期实践的美学呈现。它着眼于韩愈力倡的"古道",通过对"不平则鸣"观与"气盛言宜"论审美创作追求之雄奇怪伟风格的观照,以求深刻地认识与把握其所折射出的文学特质及隐含其中的现实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漆画的现代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漆画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前提。近几年来虽然漆画教育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方法单一、学生创作思想的范围狭窄、作品的艺术水平、学术水平的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革新漆画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