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表面粗糙度作为重要的参数,对合金高温氧化膜剥落有重要影响.为此,研究表面粗糙度对Ni-20Cr合金氧化20 h内的氧化动力学及氧化膜剥落行为的影响.通过热重法绘制动力学曲线,可以看出2.5 μm砂纸磨痕的合金氧化速率明显低于90 μm砂纸磨痕的氧化速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氧化膜表面形貌,显示粒状的氧化物在2.5 μm砂纸磨痕合金表面生成,而刻面状的氧化物在90 μm砂纸磨痕合金表面形成.XRD分析表面,在2.5 μm砂纸磨痕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为Cr2O3,在90 μm砂纸磨痕表面形成的氧化物为NiO.结果表明:平滑的Ni-20Cr合金表面有利于生成保护性的Cr2O3而不发生脱落,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光干涉法测量磨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磨损量的新方法——磨痕光测法。通过采集磨痕的光干涉图象,并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从而得到磨损量的大小。其水平分辨率达2.7μm,垂直分辨率达0.83nm,可用于宽度小于5mm,深度梯度小于0.083,表面粗糙度小于0.125μm的磨痕测量。对客观性、精确性和方便性进行了分析。将该方法用于环块试验机试件磨痕的测量中,并以此为依据对滑动条件下有润滑磨损的粘—弹性模型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应用X射线衍射谱和激光喇曼散射光谱分析了PSZ陶瓷精密磨削表面的相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磨削变质层的磨削相变是不均匀的.磨痕内的相变量大于磨痕处的相变量;磨削表面的相变量大于次表面的相变量;相变层深分布与材料有关,相变层深度远大于所采用的磨削深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X射线衍射谱和激光喇曼散射光谱分析了PSZ陶瓷精密磨削表面的相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磨削变质层的磨削相变是不均匀的。磨痕内的相变量大于磨痕处的相变量;磨削表面的相变量大于次表面的相变量;相变层深分布与材料有关,相变层深度远大于所采用的磨削深度。  相似文献   

5.
在发射子弹过程中,枪管膛线和弹头构成了枪械中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的增加,枪管膛线表面粗糙度增大,它对弹头表面磨损加剧,故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分形维数D也将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而发生变化·根据实测数据得出分形维数D的动态方程,基于摩擦学原理和分形理论,提出了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动态预测分形模型,其动态预测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本文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变化特征来推断枪支的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Bruker UMT-3Tribolab摩擦磨损仪测试了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破冰船用低温钢板10CrMn2NiSiCuAl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轮廓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磨痕及磨屑的表面形貌,采用电子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了磨屑表面的化学元素及成分,进而推断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摩擦磨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环境温度为20℃时,摩擦磨损形式以疲劳失效、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磨痕表面的过渡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量,表面磨损产物主要为Fe_2O_3和Fe_3O_4;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至-20℃,磨损机制转变为微切削作用下的磨粒磨损和塑性变形,磨痕表面出现犁沟形貌,磨损产物主要为Fe元素,磨屑的长宽比减小,出现球形磨屑,磨损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7.
精密砂带研磨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了精密砂带外圆研磨材料表面的特性,弄清了低粗糙度加工表面是由于磨粒切刃在材料表面形成了致密均匀的交叉微细磨痕,补偿了单一方向磨痕高度的不均匀.为研究淬硬合金不锈钢材料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齿轮泵齿轮轴上进行了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减小砂带接触压力能有效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稳定研磨时间内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可以达到精密级.  相似文献   

8.
干摩擦时TC11合金离子轰击改性层的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TC11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对TC11合金试件进行了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磨损试验,对比了经离子轰击处理和常规热处理后的TC11合金表面改性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的耐磨性,用表面形貌仪测定了磨痕表面形貌曲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痕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经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的TC11合金试件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得到大大提高,其原因是前者的抗粘着磨损和抗犁削磨损的能力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纯铁表面沉积Ti和Al膜的同时,用N^+离子束注入增强沉积,成功地形成了性能优越的表面改性层。与ZrO2陶瓷球对磨结果表明,经Al+N^+AK I+n^+离子束增强沉积后,纯铁的表面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磨痕形貌和元素分布观察结果表明:离子束增强沉积处理前后,磨损的机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郭韶平 《科技信息》2008,(35):106-106
观察整流子表面情况,如出现碳墨色烧蚀斑迹或有油污将直接影响电流输出,应使用“00”号砂纸磨光,并用清洁布蘸汽油擦净。如出现有光泽的紫灰色氧化膜,因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不磨出。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富勒烯-衣康酸共聚物的润滑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nm级富勒烯-衣康酸共聚物,它易溶于水,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溶剂。TEM分析表明其在水溶液中形貌为理想的球形,平均粒径约为48nm。四球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该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提高水基液的承载能力,增强抗磨能力,对其磨斑表面采用电子扫描显著微分析,结果表明,磨痕斑减小,有效降低了磨损。  相似文献   

12.
在Bowden——Laben实验机上,对不同负荷时点接触滑动表面产生的磨痕进行了研究,并借助是微硬度计和显徽境,对低碳钢、铸铁和渗碳钢在往复摩擦下的破坏,进行了测定和观察。实验表明,磨痕下不同深度处的显微硬度值,可能是滑动作用造成严重磨损的一个指标,此指标对不同材料来说,其临界值是一定的。本文讨论了磨损的机理,以及在接触表面随负荷和滑动循环次数增加时,磨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一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微球,通过TEM,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它在室温下可分散于石蜡油中,但不分散于水中.结果表明,复合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50m,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对其磨斑表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表明,磨痕变浅,磨斑减小,有效降低了磨损.  相似文献   

14.
端面磨损对U型槽动压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主泵所用U型槽动压密封环为对象,研究了密封端面因介质中微粒所引起的磨损问题.结果表明:端面动压槽根部产生的初期磨损将造成刚度和泄漏率增加,且随着磨痕数量的增加,泄漏率呈线性增加;当磨痕贯穿密封坝而使U型槽根部与端面低压侧短路时,将会造成泄漏率的阶跃上升和刚度急剧下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多个U型槽将会同时出现磨痕,当一处磨痕贯穿密封坝时,将造成大量介质泄漏,且磨痕越深,其泄漏率越大,最终导致密封失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防振条的微动磨损行为,采用自主设计的微动磨损实验装置开展了690TT合金管与304不锈钢板的切向微动磨损实验,研究了循环周次对磨损量和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初始氧化膜的存在,摩擦系数经历了跑合、上升、下降和稳定阶段,稳定摩擦系数约为0.78.Ft-D曲线形状随着循环周次增加由扁平状逐渐加宽趋近于菱形,稳定后保持为平行四边形,随着循环周次继续增加,由于磨痕边缘处磨屑堆积增多,致使最大位移处存在局部较高的Ft值,但微动运行始终处于完全滑移区.磨损量与循环周次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随着循环周次增加磨损体积首先保持平稳增长,N=8×10~4之后增长明显,8×10~4至1×10~5周次循环磨损体积增大了将近1倍.N=2×10~4时主要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和剥层,N=4×10~4至N=8×10~4磨料磨损迹象减弱,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N=1×10~5时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和剥层的混合且犁沟尺寸较大.磨痕亚表层显微硬度随循环周次增加而增大,N=1×105对应的磨痕亚表层硬度约为基体的1.5倍,加工硬化显著.经过1×10~5周次循环在磨痕亚表面形成了约6μm厚的摩擦磨损结构转...  相似文献   

16.
蓖麻油酸咪唑啉硼酸酯的合成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蓖麻油为原料 ,合成咪唑啉硼酸酯 ,用NMR仪测定产品结构 ,在40kg负载下 ,四球机测试 ,0.7%的咪唑啉硼酸酯对钢球磨痕直径为0.568mm。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磨痕与磨屑的微观分析,认为造成钢领失效的主要磨损形式是疲劳磨损,其机理是疲劳剥层,同时指出了提高钢领使用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SRV-Ⅳ高精度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核电材料Inconel600合金的高温微动磨损行为和机制.温度升高有利于黏着区的形成,抑制微滑区的产生,促使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逐渐减小.摩擦氧化主要发生在环状滑动区,中心黏着区相对很少.高温下氧元素分布较室温下的更加聚集.中心黏着区表面氧含量较低,表层大量存在Ni、Cr和Fe的单质.磨痕表面氧化物由NiO、Cr2O3和Fe3O4组成.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磨痕表面中心黏着区和环状滑动区交界处产生了微裂纹,高温下裂纹萌生在微滑区,与室温下相比,高温下裂纹萌生的数量更少,长度更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精密磨抛机精密磨头的设计,采用磨抛压力调节、真空吸附样品的方式,来提高磨抛样品的平整度和表面粗糟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硅烷偶联剂“桥”的作用,引入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功地制备出以无机纳米粒子TiO2为核,聚合物(PMMA)为壳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四球机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液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证明,表面修饰的纳米粒子比未经修饰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磨斑直径,较高的极压值;在高载荷下具有较好的抗磨、减磨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了形貌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钢球磨斑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