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玲 《科技信息》2012,(25):169-170
南朝陵墓石刻作为雕塑艺术与绘画同时发展,并受绘画风格影响很深。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绘画风格及谢赫的"六法"理论体系带领整个南朝的艺术活动,包括南朝的陵墓石刻。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艺术和西方一样,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追求逼真再现。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的主张,中国绘画界便不再以模拟再现自然物像为能事,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朝着写意表现方向发展。然而,不论绘画艺术如何拓新,其改革方式基本上是基于材质和技法方面的,因而有水粉、油画、版画、玻卡水彩等说法。相反,这一次莫道宏提出的“资讯绘画”观及其实践,虽然也涉及到材质和技法的改革,但主要则是基于“绘画为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强调眼眸传神,还提出了传达人的个性气质的其他方式。顾恺之的传神论在中国绘画摆脱政教束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顾恺之的传神论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晋画家顾恺之绘制《洛神赋图》的原因跟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主要原因有“玄学”思想的盛行;士族中普遍形成了绘画鉴赏、收藏,品评的风气;画家与画工的区别等。并对顾恺之的画学理论在他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宇琪 《甘肃科技》2004,20(2):171-172,174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 ,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 ,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 ,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 ,如顾恺之的“传神论”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 ,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究竟“神”是什么 ?它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的发展有什麽特殊的意义呢 ?顾恺之的早期“传神论”主要有那些观点和艺术主张 ?地位和作用如何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佳林 《科技信息》2009,(19):147-147
对绘画艺术语言形态的研究是中国当代美术走向深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年轻画家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得热火朝天的时期,让人们更好更深刻地认知绘画语言,让画家们更能懂得灵活运用绘画语言,探讨用绘画技法表达情感的妙处,将具有时代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岳源 《科技信息》2009,(16):266-266,268
“综合绘画”是用“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来创作的绘画作品。“综合绘画”的材料媒介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它与绘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被艺术家们广泛而巧妙的应用。正确的选择、应用综合材料媒介,可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素质和艺术修养是高师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高师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的内在规律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认识能力迁移的原理和方法,对绘画基础课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宋世宏 《科技信息》2008,(6):212-212
该文对数字绘画的特点、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做了分析与描述。随着电脑功能的不断开发与普及应用,数字绘画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画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绘画手段正在出现和发展,那么,这种新型的绘画手段需要绘画者具备哪些要求,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唐时期,六祖惠能的曹溪“顿悟”法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成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重要核心基础,曹溪禅绘亦由此产生、形成。禅法思想的融入,使中国文人画逐步走向意境绘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董其昌开列的“文人之画”的系谱以及他的“南北宗论”与他的同时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两个标准在他的系谱中起到结构性的支撑作用,一是师法造化,二是以画为乐.有此关口,“多寿”之说也成为他对绘画的一种极具个人性的表达.董其昌以个人的趣味和体悟重新结构绘画发展的历史,体现了他自开堂庑的雄心.  相似文献   

13.
古典主义绘画艺术发生在理性启蒙的高峰期,艺术中的理性启蒙精神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精神追求中的三个重要症候,即从膜拜彼岸的神的虚幻世界转向关注此岸的人的现实生存空间;对死亡意识的深刻思考和焦虑;理性至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探究《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打歌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打歌是古代舞蹈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巍山松下踏歌壁 画及彝族打歌舞蹈之间的联系,评述了踏歌艺术特有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职衔包括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工匠五种,但没有“画学正”,也没有“供奉”;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录用方式主要有“接收”、“荐入”、“诏入”、“考入”和“学补”,但也有“保引”、“承袭”和“荫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翰林图画院”是北宋“掌以绘画应奉”的御用宫廷画院。文章主要从“接收”制、“荐入”或“诏入”制、“补入”和“考入”制以及“荫补”制等几个方面考述了递补样翰林图画院在录用院画家制度上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艺术关注探索人神关系,早期道教更加注重神人相通和得道成仙。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传千古的杰作《洛神赋图》是对道家神仙思想的较好注解。顾恺之通过对人神交往的铺陈,将个人生命的感悟体验倾注于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神仙意境的追求,弥漫着探索自由超脱人生境界的艺术诉求。  相似文献   

19.
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藏族传统三大绘画流派之一的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中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为题,对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画师唐卡绘制中所呈现的对中原汉地青绿山水表现技艺的借鉴吸纳与融会发挥作了追索和研究,同时对其技艺作用、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也从多视角作了探讨。从而得出历经近500多个春秋的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对周边地域和民族的多元文化以其智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特征所建构的藏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特色,不仅对藏区东部的民族文化建设和传统美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美术的繁荣昌盛也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雪域藏民族文化博大的多元化凝聚力和精深的经典化高品位和生生不息的民族化传承性、融和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北宋翰林图画院人员属于胥吏阶层,其中少数人供职画院若干年后有出职为官的可能,但在等待出职的年限、出职资格、官品、服饰等方面都有诸多限制,授官的图画院人员在经济待遇方面并无明显改善。翰林图画院人员的整体地位低于文臣、武将、内侍官及伎术官中的医官和天文官,但高于中央机构中其他部门的工匠和翰林院其他伎术人。翰林图画院对民间画工具有吸引力,但是善画的文人却很少愿意供职其中,因此,画院人员多出身于民间工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