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平 《科技信息》2013,(21):302-302
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关注诗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语言现象的古今之别、变形语言的客观存在、常见意象的异样理解、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同一作者的风格变化、反弹琵琶的的表现形式、内容语言的看似矛盾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当代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且题材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现当代诗歌不但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也包含了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某种层面上而言,这些诗歌体现了东方人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审美视角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且与国外诗歌尤其是英美诗歌互相映照。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开始了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而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文翻译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翻译历程。文章将对中国现当代诗歌进行介绍,并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翻译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滇南诗略》由清代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二人搜集云南重要的诗人诗歌辑录成刊,其中收录了一百一十六首大理白族诗人杨士云的诗歌,这些诗歌典型的表达了杨士云的政治观点、思想性格、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内容进行分类,大致把握其思想;通过意象进行分类,挖掘其诗歌的象征意义;还可以通过主题分类,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意义的分析。总之,杨士云的诗歌,代表了那个时代白族诗人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就势在必行了。这几年鉴赏课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深深明白:教与学本身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积累的学识必须大大超过讲课的内容,同时应具有较好的美学修养和较宽的知识积累,才能带领学生由入门渐进到登堂入室,由曲径通幽到豁然开朗,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G.利奇等现代语言学家提供的理论框架, 对英语诗歌语篇中的重复现象进行分析,认为重复是英语诗歌最重要的创作手段.论文阐述了三种常见的重复手段及其表现形式, 认为英诗的韵律是以重复为特征的,词语重复和平行结构是诗歌特有的语言组合方式; 重复是诗歌语篇的一种衔接手段.论述诗歌语篇的重复与诗歌前景化的关系,强调诗歌中的重复是对常规语言的偏离,是诗歌前景化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偏离的手段就是运用违背日常语言的诗意化的词语、诗意化的音韵和诗意化的结构,认为重复的手段总是与诗歌语篇的整体意义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一种重复都会传达作者的某种动机,因此,研究诗歌中那些频繁出现的音素、词语和语言结构的重复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着重分析了现代诗人在运用重复时反传统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基督教文化的层面对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及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郭沫若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英语诗歌是一个包含丰富社会生活内容、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世界,是基础英语教学的一块很有潜力的教学资源.然而,英语诗歌在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和开发.选用合适的英语诗歌进行基础阶段的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诸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在利用英语诗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英语诗歌在英语教科书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诗歌在最近3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女诗人都共同书写了对族裔身份、性别身份、故国文化的探寻,给美国华裔诗歌整体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在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古老的抒情文体,近一个世纪以来诗歌已渐趋没落,然而围绕诗歌衍生的那些诗坛事件却在声音上盖过了诗歌本身.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激烈论争使平淡已久的诗坛重新热门起来.当我们认真谛听这些声音时,不禁哑然有所思,并欲从诗与事的双重角度出发对世纪末的诗坛论争做出诗意裁判.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相似文献   

11.
元代追和词数量虽少,但从中仍可清晰看出当时词坛对苏辛、周姜词风的不同接受情形。追和苏辛词风之作在元代追和词中几近一半,可见元词审美的主导倾向仍为金词所推重的苏辛豪放一路。唱和、櫽括、拟古等接受形式与追和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元代词人追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鲜明的文化特征,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整齐的排列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山居秋暝》进行分析,可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唐代兴起、发展和成熟的传奇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当世的诗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或显或隐的将自己的诗作、才思、情感和笔法融入传奇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为显隐两个方面:显性诗笔即是直接将诗作引入作品;隐性诗笔则是意境刻划、诗化语言、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诗人性格气质在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4.
诗和画作为两种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否同源,实乃还需进一步商榷。近年来有人说"诗画同源"已成定论,但笔者通过多方考辨,认为"同源"之说并不科学,它的要害在于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具体的时间上不同步,但就其兴旺发达的背景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转折点而言,中国的唐诗和美国19世纪的诗歌相似之处却很多;然而,在这相似的背景里,由于宗教、文化心理等文化因素的不同,诗人的情怀则是各异的,这理所当然地带来了主题及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言诗与英国玄学诗同称为“玄”诗,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入世,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前者“玄”在艺术手段,后者则“玄”在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发展情况的比较,使读者对二者的异同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论》心理分析色彩浓郁,蕴含丰富的情性思想。其通过剖析诗篇文辞背后的深刻情性内涵,形成了以情性范畴为核心的诗学体系。同时,对诗歌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从诗歌创作时诗人的内部心理世界,到诗歌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思想情感,《孔子诗论》充分体现了战国诗学情性观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起源于古代巴渝的竹枝词,在莆田地区亦代有所作。莆田竹枝词存世文本有莆田人描写外地的竹枝词和莆田人及外地人描写莆田的竹枝词两大类。重点探析描写莆田的竹枝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史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钟嵘在《诗品》中以曹植五言诗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为审美标准来品评其余120多位诗人,他这种重风骨和丹采的审美倾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审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重风骨方面,它是对汉魏以来竞靡丽的文坛风气的拨正;在重丹采方面,客观上推动了诗歌自身的发展,突出了"文的自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