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系统介绍了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系统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预处理溶液集热/再生流程,相对传统集热/再生器理论计算发现其溶液浓度差可提升90%,蓄能密度增加50%.从理论上构建了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与辐射供冷复合空调系统的工艺流程,并对填料塔除湿和再生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其传质系数的表达式.从热力学角度找出溶液除湿冷却系统理论再生效率和理论性能系数的表达式.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理论再生率可大于1.0;当环境温度为35℃,热源温度由60℃升到100℃时,理论性能系数提高1.0.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包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喷射式制冷以及其它的几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冷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如何提高大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实用化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吸附—喷射式制冷和热管喷射式制冷等技术将会有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指出利用太阳能制冷降温的优越性,介绍各种太阳能制冷方案,分析广西的气候特点,介绍引进OM太阳房技术,设计符合本地条件了太阳能去湿降温建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制冷低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国内外研究热点,对当前所涉及的一些较先进的制冷空调技术原理作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当前节能工作的开展对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作了概括总结,本文还对以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的吸附式制冷机的原理,能量转换及热力循环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计算,以期该技术能向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尽快走入大众之家。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利用太阳能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由电驱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复合式系统,分析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24h时间段太阳辐射强度对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循环特性(COP)和新系统的循环特性(C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太阳能,并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增加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过冷度,通过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太阳能利用中,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当前制冷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太阳能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分别对太阳能空调的吸收式、吸附式、喷射式制冷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小型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用喷射器进行了正交实验研究,得到了此类小型喷射器性能与各参数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优的主要结构参数,并认为最优的结构参数与索科洛夫的经典方法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提出了基于实验数据的小型喷射器喷射系数的改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恒星,地球上万物生长和变化,都有赖于它的光和热。地球每年从太阳获得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每年能源供应总量的几万倍,福建作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实区,近年来对太阳能这种清洁环保能源开发利用己逐步被热爱环境的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指出利用太阳能制冷降温的优越性,介绍各种太阳能制冷方案.分析广西的气候特点.介绍引进OM太阳房技术,设计符合本地条件的太阳能去湿降温建筑.  相似文献   

11.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建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迭制冷系统的分析和能量分析模型,分析发生温度、中间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等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选取对系统最佳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发生温度升高,性能系数(COP)小幅度下降,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缓;中间温度升高,COP随之减小,而效率随之增加;冷凝温度上升,导致COP和效率随之降低;蒸发温度上升,导致COP和效率随之增加;当发生温度为85 ℃,中间温度为24 ℃时,系统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吸附式制冷装置及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集热系统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建立了采用该集热系统的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一天中不同时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太阳能集热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吸附剂解吸温度及单位集热面积的制冷功率,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翅片上涂有太阳能选择吸收涂料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夏季运行时冷凝温度升高,导致系统COP和制冷性能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正压均流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及制冷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气流组织形式、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对不同压缩机频率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气流组织形式和改变遮阳条件,系统COP提升14.1%,仅比对照机组低3.0%,表明该设备可直接用于居住建筑;此外,不同系统形式均在压缩机频率为50~60 Hz时具有最高的系统COP,为系统匹配不同负荷特性建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冷管晚间吸附制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太阳能冷管运行机理和内部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太阳能冷管晚间吸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吸附床径向中点温度、中芯管壁温度、蒸发器壁面温度和制冷剂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搭建了太阳能冷管运行的实验测量装置.在环境温度为36~28℃、冷管周围风速0.5m/s条件下,太阳能冷管可持续制冷13h,冷管蒸发器温度最低可达18℃,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双元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空调系统集热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时,通常没有考虑系统运行时气象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对5种集热器构成的双元工质制冷系统性价比进行了排序对比,并以太原地区为例.对设计气象条件与寿命期气象条件下太阳能制冷系统集热器的热性能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参数变化时,各种集热器构成的制冷系统性价比排序也随之变化.这说明采用气象条件特定的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集热器不合理,综合考虑寿命期气象条件的寿命期性价比更全面,在太原地区,双层盖板平板集热器用于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寿命期性价比最优;热性能最优的CPC集热器在相同制冷量下,所需集热面积最小,为双层盖板集热器的58.6%,减少了安装空间.  相似文献   

16.
桩基是多年冻土区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之一,降低桩基工程热扰动和提高桩基长期稳定性是冻土工程研究的重点。该文将太阳能制冷技术引入多年冻土区桩基工程,并开展主动冷却桩基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控桩壁的制冷温度可降至负温以下,运行3、 10和30 d的制冷半径分别达到0.65、 1.24和1.5 m以上;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反演估算温控桩的有效制冷功率约180 W,制冷因数为0.9。模拟结果表明:制冷时长越大,桩壁温度振幅越大,稳定温度越低;制冷时长6、 9和12 h/d所对应的桩壁温度分别可降至-2.39、-3.48和-4.45℃; 10 a后的影响半径分别超出6.68、 8.34和9.46 m;温控桩服役10 a后停止运行,桩周冻土仍可以在2~4 a内处于低温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吸附床内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工质对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计算过程,并在合理的简化条件下给出了吸附床制冷工质时的模型求解方法。根据文章所建立的方法,可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进行性能动态模拟,并为系统装置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两种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的联合循环方式,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新型太阳能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方式,在中等太阳辐射强度(19MJ/m^2.day)条件下即可实现制冷与供热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制冷元件特性参数测量及选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操作简便、精度好、可靠性高的半导体制冷元件特性参数测试方法,设计了专用实验装置,通过试验对不同型号半导体制冷元件的特性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将这些元件分别用于小型半导体冰箱进行制冷性能测试,并根据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制冷装置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设计方案,通过利用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再利用热电原理实现制冷箱的制冷医用需求,详细阐述基于太阳能的热电制冷方案、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对制冷箱中所选取的半导体材料和制冷端的换热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对太阳能制冷箱的制冷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