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74—2012年西安高空气候资料月报表,分析对流层顶气象要素的年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对流层顶的气候趋势.结果表明:西安第Ⅰ对流层顶仅在11月至次年4月出现,第Ⅱ对流层顶则全年都有,复合对流层顶出现月份与第Ⅰ对流层顶一致;第Ⅰ对流层顶高度1月最低,其后逐月增加,第Ⅱ对流层顶5—8月高度较高,11月至次年2月高度较低;第Ⅱ对流层顶温度最低月与高度最高月相对应;10月至次年5月盛行西风,6月大幅向北偏转,7月盛行西北风,8月、9月向南回归,幅度较大;风速年内变化明显,11月至次年2月较大,2月后逐月减小,8月风速最小,8月后又逐月增大;38年以来,第Ⅰ对流层顶高度、温度变化趋势无论升降,均不显著;第Ⅱ对流层顶1—10月高度呈上升趋势,温度1月、4月升高,7月、10月下降.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21,(2):149-15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1°×1°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等,对洛阳市2017年9月24日至10月17日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影响天气系统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偏东、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维持、副高的西伸北跳、西风带短波系统活跃、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是这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连阴雨期间,大气低层湿度大,但水汽辐合和垂直运动条件较弱,致使降水持续时间长但雨量不大;阴雨天气期间,近地层基本维持偏东风或东北风,降水中断间歇,近地面基本为偏南风。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4年8-10月西安市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强度指数分析了西安市秋淋天气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近50年来西安市秋季9~10月降水量最少的阶段.1961年以来西安市共有23 a出现秋淋多雨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较多,1983年和1984年出现强秋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只有1992年出现了1次秋淋天气;2011年以来,秋淋呈明显上升、增强趋势.1961-2014年秋淋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偏多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和21世纪.厄尔尼诺使秋季9~10月降水量减少,与秋淋天气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近54年西安市秋淋没有发生显著的气候突变,存在4~6 a、10 a和24 a左右的长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2019年5—9月MOD13Q1植被监测产品及同期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植被时空变化率及NDVI对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1)秦岭山区西安段NDVI由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增,气温与NDVI趋势基本相反,降水和相对湿度与NDVI趋势基本一致。(2)逐年最大NDVI、平均气温、降水总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均呈上升趋势;5—7月NDVI、平均气温逐渐增高,8—9月逐渐降低;5—9月逐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渐增加。(3)坡脚面区域因城市化发展而出现植被退化现象,秦岭高山区域植被改善显著;各区县改善面积占比自西向东依次减少;西部3个区县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7月上半月及以前气温与NDVI呈负相关,7月下半月及以后与NDVI呈正相关;降水与NDVI呈正相关,且从8月开始NDVI对降水响应出现滞后性;7月下半月及以后相对湿度与同期NDVI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秦岭山区西安段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植被改善明显,且山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定植后至越冬前的管理 在新野地区,越冬甘蓝播种育苗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晚不超过8月15日,适宜定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定植后至越冬前管理的重点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特别是莲座叶要大而厚,并达到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6.
选用许昌地区五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实时天气图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1°×1°的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了2011年9月10~19日许昌秋季连阴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表明,连阴雨前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逐渐建立并维持,北部西伯利亚地区横槽逐渐南压,不断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南;连阴雨后期,伴随着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崩溃,南压至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转竖携带强冷空气南下,连阴雨结束。副热带高压和其南侧的热带气旋分别在连阴雨前期(9月10~14日)和后期(9月15~19日)使低槽移动缓慢,利于阴雨天气的持续。高空南亚高压和强大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带的稳定存在,利于中、低空产生降水的系统的维持和发展以及能量、水汽的输送,为连阴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2012年7月31日08h~8月1日08h长治市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根据500hpa天气形势、中低层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特征以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结论:500hpa副高的西伸北抬,在河套地区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16m/s西南气流,为这次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700hpa低涡为该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大气一直处于不稳定和近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8.
1.栽培方式及播期.日光温室越冬栽培,7月下旬至8月份播种;日光温室早春栽培,9月上旬至10月初播种;塑料大棚、小拱棚春提早栽培,11月播种;春地膜栽培,1月播种;秋季双覆盖栽培,7月上旬播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总结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为类似形势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境背景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使得上游系统维持,贝加尔湖暖脊的发展导致东北低涡的南落是此次暴雨的发生背景。中层冷空气的入侵及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大值区和其辐合中心的叠加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可以有效判定暴雨发生时段大气的稳定度,进一步判断暴雨发生时段与落区。低层垂直螺旋度正中心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判断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系统中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17日白银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南压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切变线、低涡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低空显著西南气流为暴雨过程建立了水汽输送通道;(2)低层水汽辐合形成比湿为11~13g/kg高湿区,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3)低层正涡度中心、散度上正下负的配置,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4)K指数〉40℃、θse高能舌使得大气不稳定层结增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热力条件和能量条件;(5)多个中启尺度对流云团沿700hPa低涡切变发展合并北上,是此次局地暴雨产生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1°×1°)、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拼图等,对2014年7月12日—7月13日与10月30日两次飑线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500hPa上游均有高空低槽,槽后的冷平流与江西境内的暖平流相遇,从而触发对流天气,7月12日至7月13日为东北-西南向具有较大范围的高空槽影响,10月30日为短波槽影响。由于10月30日有冷空气介入,产生对流天气的时间较短,没有明显发展,以雷暴天气为主,而7月12日至7月13日飑线的发展高度较高,出现更明显的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2.
用EOF和REOF等方法,对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全部26个站1971年~2000年4~10月农作活跃生长季降水进行分解,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4~10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西北部永靖站为428.9 mm,最多的是东端正宁站为549.8 m,4~10月降水在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总体趋势下,以天水为界,其东西两侧的变化呈"八"字形相反趋势:陇东地区,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临夏州和临洮、渭源一线,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EOF及REOF分解的结果更为复杂.其时间演变规律是:26站多年多站4~10月降水综合平均值,年际间变化振幅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84 年为638.5 mm,最小值出现在1982年为346.7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倍多.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中后期为少雨时段,其余为相对多雨时段,90年代末以来,降水又有增加的趋势.就各年代各区域而言,70年代以庆城、宁县、华亭、清水一线为界,其以南以东低于多年平均,而以北以西高于多年平均;其中西部的东乡、广河也低于多年平均.而80年代研究区域整体均高于多年平均.90年代,整个区域均为负距平,尤其是其南部降水减少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叶东 《河南科技》2013,(9):168+176
2008年7月15日,新乡市西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持续时间较短,降水空间集中,为多年罕见,本文利用MICAPS,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和自动雨量站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的预报经验,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是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并配合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所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再加上地面的西南倒槽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底层空气快速饱和,由于强盛的副高的阻塞作用,冷空气堆积、发展,形成了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 苹果绵蚜又称血色蚜虫,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以成虫、若虫吸食苹果树汁液,而引起树势极度衰弱甚至死亡。 苹果绵蚜多以1-2龄若虫在树干的各种缝隙、根蘖及根瘤皱褶等处越冬。翌年春季苹果树开始萌芽时,越冬若蚜开始活动为害,5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量繁殖为害,为全年第一次发生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因气温较高,不利于绵蚜繁殖,同时因其主要天敌日光蜂数量上升,绵蚜的发生受到抑制,群体数量下降。8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出现第二次发生高峰期。11月下旬气温降至7℃时以若虫越冬。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加强检疫,控制传播。苹果绵蚜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西安浐灞生态区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析西安夏季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研究降雨对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气象环境因素对负氧离子浓度的预报预测。研究显示:西安夏季浐灞生态区负氧离子月均值8月最高,无雨日负氧离子最大值常出现在深夜至凌晨时段;雨日负氧离子小时浓度与前0~3 h各时次的降雨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中雨以上的降雨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线性关系较小雨更显著,表明降雨能激增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PM_(2.5)、PM_(10)、CO、日降水量、日均风速有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夏季负氧离子浓度的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模型(p0.01),拟合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9年8月6到7日商丘地区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前的环流形势、对流潜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过程降水实况及过程发生发展最强时段的卫星及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强降水过程高低空低槽系统深厚,配合地面辐合线的生成与发展和冷空气的补充,动力作用明显,同时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较好。云图上呈现出暴雨云团形态,呈椭圆形、边界光滑、在移动过程中与对流云团合并加强,云团中心白亮区域对应降水大值区。雷达回波表现出较显著的低质心降水特征,降水最强时段径向速度图上存在着明显的气旋式辐合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商丘地区的区域性暴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和自动站等探测资料,本文对2018年7月9日至10日商丘市夏邑县出现的局地暴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地面倒槽;冷空气的扩散触发了地面暖倒槽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而且辐合不强,这是商丘没有出现区域性暴雨的原因之一;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均较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每年暴雨突发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而对暴雨方面预报的准确率始终不能提高,存在很多次暴雨漏报。本文是其中一次暴雨漏报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特点,吸取经验,从而更进一步掌握暴雨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对2013年5月18日的预报图重新分析及实况图比对,发现两层湿度都达到70左右,这是能提供暴雨形成的充足水汽。而并非一定要达到90以上,达到90区域的甚至出现了大暴雨,这说明近年天气越来越恶劣。从形势场上看,可能有大的系统靠近,虽然没有影响到,但大系统前的小波动仍然会造成大的灾害性天气,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7月20日豫东南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是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低槽东移南压相结合的大尺度环流下,由河南南部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近地面辐合线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低层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河南东南部,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信阳一带,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θse低层大值区在垂直方向上呈Ω分布,都对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地形迎风坡效应加大了降水的强度和量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利用横断历史研究元分析方法,选取1991年-2010年间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514篇研究报告,分析了564,127名大学生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SCL-90的6个因子分均值呈现出随年代的发展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r=0.45~0.82),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上升.(2)SCL-90各因子得分与城镇化、国民收入、大学生比率、居民存款、消费水平、招生数、财政支出等社会因素相关显著,社会变迁不同程度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