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悠悠 《前沿科学》2014,(4):84-85
<正>美国科学家将人类大脑胶质细胞植入老鼠大脑,可替代老鼠大脑相同类型的细胞,使老鼠变得更聪明,尤其在记忆和认知方面。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注射人类大脑细胞的老鼠将逐渐长出"一半人类大脑",使它们比同类更加聪明,在记忆和认知方面表现突出。研究人员称,对小老鼠注射一种未成熟的人类大脑细胞——胶质细胞,将导致它们的大脑变得特殊,像人类大脑一样聪明。人类大脑胶质细胞可支持大脑细胞发育,形成大脑细胞结构,供  相似文献   

2.
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人类认知自然界及自身的终极挑战。大脑以其卓绝的能力使人类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能改造自然以趋利避害,并且建立了一个能将知识进行积累和传承的社会形态,正是大脑使得人类能够从万物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人的大脑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巅峰产物。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拥有复杂神秘的大脑。解开大脑之谜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脑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质量最重要的疾病,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江平 《青年科学》2010,(12):41-41
人类的大脑是全宇宙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如今,研究人员将尝试在短短5年之内绘制出人脑的图谱。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除了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  相似文献   

6.
日前,科学家捉出一项不同寻常的理论,人类濒死体验发生于量子物质形成的灵魂离开神经系统许歼始进入宇宙的时候:依据这一理论,人类濒死体验相当于大脑中量子计算机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将解释那些濒死体验肯的神秘记忆。  相似文献   

7.
于欢 《青年科学》2013,(11):42-43
从前大脑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它们驾驭着人类祖先在动物界中并不强壮的身体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生存,人类每天平均大约要行走20公里。甚至有学者认为人类之所以进化得到比其他动物更聪明的大脑,就是因为人类在不停地运动、行走中不断地解决问题。人类虽不健壮也不够速度,但人类可以称得上最有耐力的动物,可以不停地奔跑,要知道有学说认为人类曾经是靠着不停奔跑使得猎物精疲力竭而获得食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早产儿脑损伤及脑发育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4例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进行头颅MRI检查,并进行大脑发育成熟度的MRI评分.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盖泽尔(GESELL)智能发育检测,同时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纠正胎龄40周MRI结果发现早产儿有脑损伤27例,足月儿未发现脑损伤.2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无脑损伤组及对照组大脑发育成熟度评分通过方差分析三组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脑发育成熟度的MRI评分各项评分点比较,早产儿脑损伤组与早产儿无脑损伤组在大脑卷曲程度、髓鞘化程度和胶质细胞迁移带方面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胚胎基质残余方面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神经发育落后组、神经发育正常组与神经发育聪明组的大脑发育成熟度的MRI评分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产前因素及产后因素中机械通气、脐带异常、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分娩方式是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是评价新生儿脑损伤的有效手段,大脑发育成熟度的MRI评分对预测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有重要意义.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通气、脐带异常、窒息与早产儿脑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VRML语言实现头部CT图像三维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人体组织的CT、MRI或生理切片图像对人体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在医学中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VRML语言实现头部CT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脑神经核团嵌入三维视图,并实现了三维视图的切割,从而更加直观方便的观察神经核团在大脑中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青年科学》2009,(6):24-24
为什么打哈欠 “人类的大脑其实和电脑一样,在冷静的状态下,它们的运行效率最高。而且,人类的进化已使得身体总是在尽最大限度地冷却大脑。”科学家为证明这个观点,仔细分析和研究了长尾小鹦鹉的打哈欠原理。由于这种澳大利亚野生鸟类的大脑相对比较大,可以作为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大脑温度经常发生波动,而且它们不会像人类和其他动物那样会形成传染性哈欠。科学家们将长尾小鹦鹉放置于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温度正在升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2011,(2):11-11
人类的大脑在过去的2万年间,一直在萎缩。所以有人开始担心,人类会不会越变越愚蠢了呢?  相似文献   

12.
博格人(Borg)是科幻电影《星际旅行》中虚构的一个宇宙种族。其身体上装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和机械,大脑为人造的处理器,在战略上显示出高度的智慧与适应能力。未来,人类可以利用大量技术对身体进行修补、改进或者增强,将自己变成“博格人”。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和机器将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正>"人脑的大小"与智力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研究,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可以让人类大脑变大的方法,未来大头人将比现代人更聪明。人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人脑和动物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从解剖学上看并无太大区别。首先,与其它几乎所有的动物相比,从大脑在体重中所占的比率来看,人类的大脑是比较大的;其次,人脑虽然只有1.5kg,但是却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极其复杂细致;第三,人类大脑的结构也远远比其它动物的复杂,大脑成比例地拥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观察》2014,(3):62-62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最近找到一种“入侵”大脑的新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脑细胞,使神经元在遇到某种药物时会放电,以此治疗癫痫发作。这种化学基因疗法已在有类癫痫症状的小鼠身上进行实验,也将很快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大脑的传言,时常萦绕在我们耳边。那么,其中有多少是真的?"脑大好使?有人说人类是这世上最聪明的生灵,因为人的大脑很大。可是大象的脑子是人类的3倍,更不要说拿鲸鱼的出来比了,那它们比人类聪明么?而且,智力跟大脑的相对重量也没关系,人类大脑占体重的2%,但树鼬的大脑是其体重的10%,也没见着它们有多聪明。所以,对大脑而言,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类的大脑确实在进化中体积大了一点,但这不足以解释我们智慧的奥妙。  相似文献   

16.
刘每 《青年科学》2011,(3):37-37
美国人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核磁共振摄影(MRI)扫描大脑,了解脑部和行为改变相关区域的活动状况,可以预知瘾君子戒烟成功几率。在实验中,28名研究对象被要求观看一系列戒烟宣传影片,同时以核磁共振摄影装置扫描他们的脑部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或许会认为一瞬间人类无法识别十几张一闪而过的照片,但目前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识别一张图像仅需13毫秒。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大脑仅13毫秒便能识别和理解一张照片,并在实验中首次证实这种大脑快速处理能力,该处理速度比之前研究发现的大脑识别图像速度快8倍。当测试者观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对人类大脑突触的存储容量进行测量发现,平均一个突触能够存储大约4.7比特的信息数据。这就意味着人类大脑的信息存储容量至少为1帕字节,即1千万亿字节,这一容量比此前想象认为的人类大脑信息存储容量要大10倍。人类大脑突触主要负责记忆存储。如果说人类大脑信息存储容量达到1帕字节,那么如此庞大的信息相当于大约两千万个四抽档案柜所能够存放的文字信息,或者相当于13.3年时长的高清电视录像。  相似文献   

19.
数字思维     
正计算机、细胞和大脑有什么共同之处?计算机是人类设计的电子设备,细胞是经自然进化和选择所产生的生物实体,大脑是人类思维的创造者和"容器"。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信息处理设备。至今,任何既存的机器和已知的生物都无法与人类大脑的力量相媲美。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大脑帮助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让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变得更容易,尤其是几乎跟人类大脑同样强大的计算机。本书作者葡萄牙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阿林多·奥利维拉  相似文献   

20.
现今的计算机已经非常强大,可它仍然做不好许多事情,如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而对于人类来说,这些事情却是易如反掌。这是因为计算机是模仿人类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设计的,可是我们人类处理上述这些事情,使用的并不是逻辑思维,而是大脑的另外一个部分。这部分大脑擅长从海量数据中总结出各种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来执行超级快速的模型匹配。它十分强大,但是由于它不受意识控制,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它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讲述这部分大脑的工作方式,怎样开发它的潜能,使两个大脑系统合作达到最佳状态,以及两个大脑系统合作中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的各种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