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o(Ⅵ)、W(Ⅵ)都能催化H2O2氧化I-的反应特性,监测其与柠檬酸发生的假一级配合反应,进行速差动力学法同时测定Mo(Ⅵ)、W(Ⅵ)的研究,建立了利用催化法提高速差动力学法灵敏度的方法,使其具有催化法的灵敏度.采用主成分回归法建模并预报未知样品中Mo(Ⅵ)、W(Ⅵ)的浓度,相对误差分别为-6.5%、-5.0%.  相似文献   

2.
Se(IV)/Se(VI)富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Se(Ⅳ)/Se(Ⅵ)对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1980年以来国内外Se(Ⅳ)、Se(Ⅵ)及总硒的富集手段、检测方法概况作一综述,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动力学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及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用三正辛胺—SPAN 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迁移W(Ⅵ)的研究表明,使用本文的制乳和迁移条件,可以快速并完全迁移W(Ⅵ)。许多常见离子不能在此条件下通过液膜迁移,故可从含有Fe~(2+)、Co~(2+)、Ni~(2+)、Cu~(2+)、Zn~(2+)、Cd~(2+)、Mn~(2+)等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W(Ⅵ)。这种分离方法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含Cr(Ⅵ)废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含Cr(Ⅵ)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含Cr(Ⅵ)废水处理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各种方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根据比尔定律,利用多组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将系统聚类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同时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Mo(Ⅵ)、W(Ⅵ)、Sn(Ⅳ)、Sb(V),结果令人满意、对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样本及其个数的选择,以及过拟合现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法活性炭(PAC)为原料,通过不同铁盐溶液浸渍法制备载铁改性活性炭(Fe-PAC),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考察了铁盐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利用XPS、BET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溶液浸渍改性活性炭对Cr(Ⅵ)吸附最佳,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0.20mol/L,载铁改性后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量从10.18mg/g提高到22.56mg/g;溶液pH值为2.0时,Cr(Ⅵ)去除率达到95%;通过XPS检测改性后活性炭表面负载有二价铁及三价铁氧化物;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对其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铁氧化物堵塞孔隙,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法活性炭(PAC)为原料,通过不同铁盐溶液浸渍法制备载铁改性活性炭(Fe-PAC),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考察了铁盐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利用XPS、BET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溶液浸渍改性活性炭对Cr(Ⅵ)吸附最佳,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0.20 mol/L,载铁改性后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量从10.18 mg/g提高到22.56 mg/g;溶液pH为2.0时,Cr(Ⅵ)去除率达到95%。通过XPS检测改性后活性炭表面负载有二价铁及三价铁氧化物;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采用氮气吸附等温线对其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铁氧化物堵塞孔隙,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W(Ⅵ)-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光谱性质.提出了以W(Ⅵ)-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 2.43的 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存在下,DBHPF - W(Ⅵ)在室温10 min 后与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73 nm处.蛋白质浓度在0~5 mg·L-1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7.81×105 L·mol-1·cm-1.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体尿液、新生牛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3%和107%.  相似文献   

9.
催化显色反应的研究Ⅸ Mo~Ⅵ(W~Ⅵ)-邻氨基酚-H_2O_2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钼(Ⅵ)、钨(Ⅵ)对过氧化氢氧化邻氨基酚的催化显色反应。研究了1,10-邻二氮菲对该催化反应中钨(Ⅵ)的活化作用和对钼(Ⅵ)的掩蔽作用。基于此拟订了测定微量钼(Ⅵ)、钨(Ⅵ)的催化光度法,研究了外来离子的干扰和铁(Ⅲ)离子干扰的消除。该法可用于污水中微量钼(Ⅵ)与钨(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重金属Cr(Ⅵ)在累托石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下,累托石对草酸、柠檬酸光化学转化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在累托石表面中的吸附量较小,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在250W金属卤化物灯照射的光反应体系中,累托石可以显著促进草酸、柠檬酸光化学还原Cr(Ⅵ),具有催化作用.累托石光催化还原去除Cr(Ⅵ)随着溶液pH值的减小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Cr(Ⅵ)的光化学还原率随累托石用量及草酸、柠檬酸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水溶液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C2H5OH+2与[Sn(SCN)5~6][(5~6)-4]-生成的[C2H5OH2]1~2[Sn(SCN)5~6]三元缔合物能被乙醇相萃取,使Sn(Ⅳ)与Mo(Ⅵ)、Ga(Ⅲ)、Ce(Ⅲ)和W(Ⅵ)离子分离.该方法在微量锡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价铬离子是具有高致癌性的剧毒污染物之一,可以改变人类DNA转录过程,导致严重的染色体畸变.考虑到Cr(Ⅵ)在生物和环境系统中的高溶解度和迁移性,开发一种廉价灵敏的Cr(Ⅵ)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沙漏型磷钼酸盐化合物用于电化学检测Cr(Ⅵ),其分子式为[Mn_2(H_2O)_4Na_4(H_2O)_4]{Mn[P_4Mo_6O_(31)H_7]_2}·13H_2O.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晶体对电化学检测Cr(Ⅵ)具有良好的性能.它的线性浓度范围为5~510μmol/L,灵敏度为120μA/(mmol·L~(-1)),检测限低至0.081μmol/L,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水系统中Cr(Ⅵ)的浓度标准,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研究为在实际的环境水系统中检测Cr(Ⅵ)提供了一种廉价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球藻引发水中Cr(Ⅵ)的光化学还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在金属卤化物灯(λ≥365nm,250W)光照下由小球藻类引发水体中Cr(Ⅵ)的光化学还原反应,考察了小球藻浓度、光照时间Cr(Ⅵ)初始浓度及pH值在通N2的条件下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球藻浓度的增大,Cr(Ⅵ)的还原速率及还原率均增大;随着小球藻浓度的增大,光照时间的增加,Cr(Ⅵ)的初始浓度降低以及溶液pH值的降低,Cr(Ⅵ)的光化学还原率逐步增大.当pH≥6时,Cr(Ⅵ)的光化学还原反应基本消失;当pH=4时,六价铬的浓度在0.4~1.0mg/L范围内,小球藻浓度对应的吸光度Aalga在0.025~0.180范围内,Cr(Ⅵ)的初始还原速率拟合方程为V0=kC00.1718A0al.5ga235.  相似文献   

14.
在混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乳化剂OP存在下,研究了3,5-二溴-4-偶氮间苯二酚苯基荧光酮(DBARPF)与钨(Ⅵ)显色反应的光度特征,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钨(Ⅵ)的新方法.在0.32mol/LHCl介质中,DBARPF与钨(Ⅵ)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8nm处,混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2×105L·mol-1·cm-1,W(Ⅵ)与DBARPF形成稳定的1∶4水溶性络合物.钨(Ⅵ)含量在0~320μ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影响钨(Ⅵ)的测定,尤其是与钨(Ⅵ)化学性质相似的钼(Ⅵ)的干扰可以有效地消除.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合金钢中微量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氧化铝对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酸度、共存离子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优化了光谱测定的条件。实验表明:在pH2~2.5时,Cr(Ⅵ)被定量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在超声波的作用下,2mol/LHCl可定量洗脱Cr(Ⅵ)。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Cr(Ⅵ)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波辅助球磨法还原含Cr(Ⅵ)废水及单因素法观察铁球质量的改变、还原铁粉量、pH值对还原Cr(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球料比和还原铁粉量越大,pH值越小,Cr(Ⅵ)的还原速度越快.在中性溶液中,通过微波辅助球磨,能在55min内,将六价铬质量浓度从50mg/L还原到0.473 mg/L,产物经XRD和XPS检测为FeCr2O4;当pH=2时,将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的含Cr(Ⅵ)废水还原到0.5mg/L以下只需6min,所以采用微波辅助球磨装置能够高效处理含Cr(Ⅵ)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极谱法测定磷的新体系:H_2SO_4—Sb(Ⅲ)—W(Ⅵ)—NaCl—丙酮体系.在此体系中P(Ⅴ)与Sb(Ⅲ)和W(Ⅵ)生成三元杂多酸.此杂多酸能迅速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极谱电流.其峰电位为-0.52V(VS、SCE),测定下限为5×10~(-7)mol/L.  相似文献   

18.
以钠基改性膨润土和酞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钛柱撑膨润土(Ti-PILC)复合材料。研究了光源、Ti-PILC加入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和初始pH值对Ti-PILC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下,Ti-PILC对Cr(Ⅵ)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其中焙烧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综合最优的实验条件是ρTi-PILC=15g/L,ρCr(Ⅵ)=10mg/L,溶液体系pH为3.4。研究了Cr(Ⅵ)光降解还原过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将壳聚糖烷基化,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时间、Cr(Ⅵ)离子浓度、吸附剂用量、酸度对烷基化壳聚糖吸附Cr(Ⅵ)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烷基化壳聚糖对一定浓度Cr(Ⅵ)离子溶液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0℃、pH=6~8、吸附时间4 h.  相似文献   

20.
日常工作发现,现行标准、规范在总铬、铬(Ⅵ)水质样品的采集、保存和监测环节存在不一致或不科学的问题。建议总铬、铬(Ⅵ)水质样品均采用非玻璃材质的采样容器和保存容器;1 000mL总铬样品中添加入10mL硝酸进行保存;鉴于铬(Ⅵ)样品的复杂性,其保存条件及保存期建议重新研究确定;排放标准中,污染物配套检测方法的规定不宜过于死板;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总铬和铬(Ⅵ)时,针对浊度、还原性物质、氧化性物质等干扰物的预处理需进一步完善。建议水质现行标准、规范在颁布实施后,长期公开征求修改建议并作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