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作了重大调整,这具有理论进步性的改进举措,是我国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与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在会计计量、损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进,这些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更加科学,对进一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新准则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旨在对新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系列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徐擘 《太原科技》2010,(5):61-62,65
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本质,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可分为为换入资产发生的税费和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税费。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税费,应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组成部分,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发生的税费中,除增值税外,都不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4.
查庆芳 《科技信息》2009,(32):337-337
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0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借鉴国际上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准则,对我国现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再一次进行了修订,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和商业实质的确认。  相似文献   

5.
王玉平 《科技资讯》2006,(34):120-120
本文就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旧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具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会计准则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损益的确认和公允价值的运用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更好的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相似文献   

8.
皇甫可掬 《科技信息》2013,(22):107-107
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出发,思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企业在进行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非货币性资产的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确认,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再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但增加了"商业实质"等相应的限制条件。企业会计人员如何准确领会新准则的精神实质,规范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企业、国家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列举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账务处理的几种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会计人员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一定要深刻领会准则的实质要求,充分运用其职业判断能力,不能生搬硬套准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存在以下问题: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划分标准不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实;换入固定资产按净值入账值得商榷;确认收益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不相符合。鉴此,笔建议: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将短期投资划归为货币性资产;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固定资产近原值减累计折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涉及补价时同类的非货币交易确认收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文章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和损益的确认两个方面来探讨,并试图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非货币性交换是企业的特殊交易行为,其收益应归属为利得。《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应用指南对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作为销售处理。根据收入的定义,将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出资产为存货时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贸易的开展,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资产置换、股权交换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也日渐增多.1999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出台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执行.这个准则的颁布,在当时起到了规范易货贸易和资产置换业务的作用,但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逐渐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财政部又于2001年进行了准则的修订,并于当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  相似文献   

16.
陈洪才 《科技资讯》2006,(26):228-228
1.资产减值的涵义及确认,处理的基本原则 资产减值,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释义大致相同,即“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其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当对某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如果上述两项中有一项超过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减值,无须再对另一项进行测试和确认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对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概念、公允价值的使用、资产减值损失可否转回等规定都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的改革是其亮点之一。本文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牛兴邦 《科技资讯》2010,(9):231-231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新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了探讨,分析新准则依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柏 《科技信息》2010,(34):I0184-I0184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体系应运而生。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建立与国际准则趋同并具有中国特色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公允价值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债务重组、房地产开发中的运用及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