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陕西关中经济空间组织的对比分析及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两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比较分析,认为建立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PS软件对关中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陕西关中地区构建8个城市经济区的总体设想和推进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淮海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地理分布,测度该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中心度.研究表明:目前淮海经济区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最好的城市均为徐州市,即徐州是该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但其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功能尚较缺乏,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还相对不足.据此,应着力提升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并加快推进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周清 《厦门科技》2006,(5):22-24
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中,厦门定位为重要中心城市.为厦门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为实现这一定位,如何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本文就厦门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础理论,选取与城市发展有关的20个指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了主成分分析.按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小排名选取中心城市,并利用基于GIS的可达性分析,计算最小时间成本,确定各个中心城市的影响边界,将江苏省划分成3个经济区.这一划分结果对缩小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城市经济区及其中心城市的性质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咸宁市的城镇体系加以分析与比较,得出赤壁市才是咸宁真正的中心城市的结论,并指出,只有以赤壁市作为中心城市才能有力地拉动咸宁市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城市经济区系统分类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直辖市是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征的城市经济大系统,其中各地区内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明显,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子系统,这在重庆管辖的40个区市县中表现比较突出。文章将这40个区市县看作重庆这一大城市经济区系统中的子系统,拟定最能反映城市经济影响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6个主要经济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并根据经验和现实情况将这40个子系统归为5类,揭示出这5类城市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布符合中心地理论模式,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经济区子系统呈圈层与点轴分布相结合的特征,提出了今后各类城市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通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流动空间"的城市网络研究已成为区域空间联系的重要视角.基于福建省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凝聚子群和弦图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城市网络结构及空间组织模式展开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节点和城市联系轴线在联系强度上具有明显的级差,且节点等级和轴线层级的重要性与城市行政等级、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市是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征的城市经济大系统,其中各地区内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明显,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子系统,这在重庆管辖的40个区市县中表现比较突出。文章将这40个区市县看作重庆这一大城市经济区系统中的子系统,拟定最能反映城市经济影响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6个主要经济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并根据经验和现实情况将这40个子系统归为5类,揭示出这5类城市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布符合中心地理论模式,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经济区子系统呈圈层与点轴分布相结合的特征,提出了今后各类城市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Voronoi图用于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通常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城市的分级,并以此来确定区域中的中心城市,未充分考虑区域空间中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时,往往采用断裂点公式来划定两两城市之间的分界线,当城市的数量较多时,这种方法有困难且工作十分繁杂。本研究提出可以用Voronoi图来确定各级城市的空间影响区,并利用Voronoi多边形邻居关系的性质来确定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其范围的界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据鄱阳湖区域的自然基础以及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从都阳湖平原、鄱阳湖区域网络型经济地域等方面界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加权指数模型测度河南省18地市2005-2013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其中空间聚集的态势在减弱,地市间差异逐渐缩小;(2)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中豫西地区与豫东地区局部空间正相关显著,豫西地区是"高-高"聚集区,豫东地区是"低-低"聚集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尺度上呈现非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但在区域尺度高中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调查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连通度法、国土系数法和类比法,按照实际需求和适度超前原则,预测福建省2020年高速公路发展的合理规模.综合对比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发现其规模与布局均存在不合理之处.根据海峡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求,提出了福建省高速公路网优化布局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程永静  师谦友 《河南科学》2014,(11):2360-2365
基于2006—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和落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交通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依附基础,深刻影响着区域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空间形态、组织结构和空间联系.在脆弱生态背景影响下,通过综合运输网络建设,促进经济要素集聚,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核心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是一条可行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相似文献   

17.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趋同现象明显且逐渐加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市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核心区,汕头、梅州、揭阳、潮州、赣州、抚州、上饶等设区市一直处于边缘区;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网络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联系由孤立状态逐渐趋向于网络化,但整体网络仍较为松散; 仅以南昌为中心的核心区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城市群由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向强集聚阶段转变; 2)经济网络的凝聚子群由“3片区,5子群”向“4片区,8子群”组团现象转变,并由空间紊乱逐步趋向于空间集聚,边缘区域的“低谷效应”明显改善,但外围联系仍然较弱; 3)城市群经济发展出现“马太效应”,地级市在经济网络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南昌市—上饶市形成了区域双核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作用.结合结论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继续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和推进城市群组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