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3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病情观察仔细与否、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准确及时与否、护理到位与否直接决定抢救成败.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认真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胃肠减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向莲 《甘肃科技》2010,26(2):166-167,103
探讨胃肠减压术引流患者胃内积液、胃肠道内积气及减轻腹胀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06年06月至2008年12月320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方法与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插管深度在55~65 cm之间时,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渐增多,患者腹胀情况明显减轻,而且与常规插管深度在55 cm以下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采取合理插管深度,胃肠减压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恢复,减轻或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马绍玲  刘伟红 《甘肃科技》2011,27(16):166-167
探讨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止血治疗的护理方法.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7例分别采用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并口服凝血酶(20例)、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42例)、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15例),患者临床止血效果良好.提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扩容、补充血容量至关重要,而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4.
心与身、精神与躯体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完整统一体,因此,躯体疾病中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理效果和转归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通过对3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的临床护理观察,说明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63例产后出血患者从急救应急管理、预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做到妊娠期监测、分娩期预防、分娩后观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才能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降低其发病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对临床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应用本论述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本论述治疗和护理措施,能迅速、及时地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积极、全面地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结论:本论述通过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判定出血程度和计算出血量,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十年间在护士工作实践中对若干例对肝硬化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体会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接受信息占83%。当发生眼外伤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时抬疗极为不利。因此护士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下面将护理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1心理反应1.1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因外伤致突然视力障碍伴剧烈疼痛,急诊收入院后大部分即进行清创缝合,有的甚至需进行眼球摘除,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恐惧心理。(1)患病性焦虑: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时急性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注意观察病情,及时治疗或抢救,仍是护理面临的难题。我科从1993年至1995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80例,经临床实践,反复探研,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男,61例占76%;女,19例,占24%;年龄最大7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53岁。80例中合并休克20例,占25%。80例中病人好转出院21例,痊愈出院57例,胃癌晚期破裂出血死亡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2、临床观察(l)、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要严密观察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估计出血量。如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0.
刘伟红 《甘肃科技》2010,26(19):182-183
大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咯血致窒息则是肺结核患者主要的死因。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在护理大咯血患者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大咯血的先兆表现和发生规律并及时给与相应的护理,这在稳定患者情绪、预防和减少窒息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装临时起搏器护理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对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例安装临时起搏器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获手术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患者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云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4):5753-5759
为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UGIB)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的最佳时机。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并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736例急性UGIB患者。根据就诊后内镜检查时间分为急诊内镜组(12小时内)和择期内镜组(12小时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内镜相关资料、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天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本研究共纳入428名患者,其中326名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76.2%)。与择期内镜组相比,急诊内镜组心率明显增加( =0.043)而收缩压降低( =0.061)。14例(3.3%)患者内镜治疗失败后请血管介入科行经动脉栓塞,6例(1.4%)患者转入普通外科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 =0.115, =0.561)。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和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0.138, =0.799)。30天内再出血率为10.0%(43/428),急诊内镜组为11.7%(38/326),择期内镜组为4.9%(5/102)( =0.048)。30天总死亡率为6.8%(29/428),急诊内镜组和择期内镜组没有差异(7.7%和3.9%, =0.189)。UGIB患者择期内镜与急诊内镜相比,30天再出血概率低,介入栓塞率、外科手术率、输血量、30天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别。UGIB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宜采用择期内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寒冷地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冬季护理方法.方法对照组45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冬季进行正常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除正常护理外,还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行冬季护理后,住院满意度为97%,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3个月内再次入院率为45%,出现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45例患者行冬季护理后,住院满意度为61%,平均住院时间为16 d,3个月内再次入院率为70%,出现脑出血3例,高血压进展为心梗6例,死亡5例.结论寒冷地区冬季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除正常护理外,还要加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这样可降低老年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社区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希望社区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服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有效的心理、饮食、生活等社区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分别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可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舌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观察、分析,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持续的心理护理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舌癌患者均疗效满意.结论:积极做好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阐述我国护理模式由功能性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继而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2013年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定时翻身减压、保持床铺的平整和皮肤的干燥清洁、进行局部皮肤按摩、使用压疮防治气垫床、伤口处涂抹康复新液等方法对压疮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疗效。结论: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勤观察、勤翻身、了解患者病情并保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压疮病人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在患者手术前访视和手术后回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开展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对所实行的责任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行责任护理后,术前访视能加强护士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术后回访能及时了解手术的效果而采取相适应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增强自信心。结论:实行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能制定较好的护理措施,增加护士与患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对手术患者帮助较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