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和物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和率为指标,研究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包合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包和物制备最佳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工艺为:V(挥发油):m(β-环糊精)=1:10,40℃搅拌1 h,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达到78.02%.饱和水溶液法比超声法更易控制温度,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本研究为几种中药混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饱和物的制备提供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樟树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樟树子挥发性油的提取并制成中药片剂的生产工艺条件.筛选出樟树子挥发油提取的较佳条件是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应用3因素6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选用研磨法筛选出樟树子油-β-环糊精包合较佳条件是:温度为55℃,研磨时间为1.5h,樟树子油(g)∶β-环糊精(g)=1∶12.在此条件下所得包合物油利用率为80.73%、包合物收得率为91.61%.  相似文献   

3.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β-环糊精对香葱油香精的包合作用,利用研磨法,筛选出香葱油香精—β-环糊精包合物的较佳制备条件.即温度40℃;研磨时间2.5h;挥发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14.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都比较高,分别为98.32%和82.21%.  相似文献   

4.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根据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比、表观稳定常数以及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并用Chem3D软件对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包合形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为荆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mL∶g),乙醇与水的比例1∶3(mL∶mL),包合温度40℃,搅拌速度4 500 r/min;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的包合比1∶1;表观稳定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均为负值,说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此外,模拟的结果表明,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理想模型是胡薄荷酮的甲基端从β-CD的小口端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近几年β-环糊精在香料包合物中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包合物的合成、验证以及包合比、包合常数的测定方法,旨在为以后香料包合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羟丙基-β-环糊精的高水溶性、适宜的疏水性空腔等特性,比较分析了低温合成法、常温合成法和高温合成法3种常用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羟丙基-β-环糊精在医药、食品、环境治理、纺织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槲皮素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对包合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形成。考察了投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投料摩尔比1:1、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70℃,在此条件下所得的包合率最高,达到60.1%。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大于投料摩尔比。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92.4μg/mL,与纯槲皮素相比提高了约81倍。  相似文献   

8.
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制备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产率为73.24±0.39%,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芒柄花素单体.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β-环糊精的制备及分析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β-环糊精和一氯乙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碱性介质中制备了羧甲基-β-环糊精,产品用甲醇两次沉淀纯化,于80℃下真空干燥.在乙酸介质中,用高氯酸滴定羧酸盐基确定该产品的取代度为4.9,元素分析结果(C38.4%,H5.4%)及火焰光度法结果(Na8.0%)与取代度计算获得的结果相一致,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溶液搅拌法制取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质量比为100∶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HPLC法确定包合率为39.6%,用称重法确定收率为81.1%,并对包合物做了TG分析.结果表明:被包合后的阿维菌素的水溶性、光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阿维菌素杀虫杀螨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代金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934-6935,6939
苯乙酮-β-环糊精的包合物在有机反应中有好的不对称选择性。采用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苯乙酮-β-环糊精的包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与苯乙酮和β-环糊精的混合溶液相比,包合物的最大特征吸收峰(λmax)有明显变化,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并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包合物中苯乙酮与β-环糊精的最大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法实验方案,采用研磨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最佳包合条件是:广藿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2,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1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6.99%和81.06%。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研磨和饱和水溶液两种方法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并确定其最佳包合比例1∶3.固体研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更易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它耗时少--较饱和水溶液法节省4倍以上的时间;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制备.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2.5倍。  相似文献   

16.
将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和伊环糊精(β-CD)经超声波处理40min,再于120r/min,28℃振荡处理12h,以制取包舍物.极性差异、FTIR、TG和DSC分析证实了β-CD和RSA通过以上实验条件形成了β-CD—RSA包合物,而且β-CD—RSA包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与化舍物RSA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叶酸(FA)-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A-β-CD包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和FA的质量比对包合物收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包合物的制...  相似文献   

18.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拟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工艺的影响,以薄荷油的收率为指标,找出最优处方工艺.并用TLC,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扫描与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薄荷油:β-环糊精为1:4,包...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α-亚麻酸的包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2,即α-亚麻酸:β-CD为1:8,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5h的包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