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镁合金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镁合金材料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优异的阻尼减震,电磁屏蔽等性能,是高新技术行业的理想材料之一,本综述了镁合金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组织与性能和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镁合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是比重最轻的结构材料,它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铝质和钢质材料通常不可替代镁合金材料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镁合金的主要特点、种类及优势,介绍了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及其在3c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变形镁合金ZK60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镁合金因其具有很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铸造成型性、优越的阻尼吸震降噪性能、电阻屏蔽性能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大材料工作者的强烈重视,而ZK60镁合金则是高强度变形镁合金中性能最为优越的合金之一.文章综述了ZK60合金发展历史、组织研究现状、力学性能研究现状、表面处理研究现状、应用现状以及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对ZK60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ZK60镁合金组织性能的方向和途径,并对其表面处理和应用现状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及其加工成型技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合介绍了镁合金材料的基本性能、产品优越性和典型产品的应用,着重分析讨论了镁合金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镁合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发展现状。并就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开发潜力和尚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镁合金由于密度小,比强度高,作为结构材料在汽车工业和电子产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限制镁合金进一步扩大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其差的耐腐蚀性能。镁合金主要的服役环境是在大气条件下,大气湿度、腐蚀性污染物是影响镁合金腐蚀的主要因素。在含有氯化物的环境中,镁合金呈现强的腐蚀敏感性。对于镁合金在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镁合金表面覆盖防护性膜层是有效方法。介绍了化学转化膜、阳极氧化膜、金属镀层等几种典型的镁合金表面防腐蚀处理方法。由于六价铬致癌,传统的铬酸盐表面处理工艺逐渐被限制和取缔。开发环境友好型的镁合金表面腐蚀防护技术并在工程上应用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有诸多优良性能如高比强度,良好的铸造性能及阻尼性能, 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在交通运输业及航空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宽镁合金的应用前景,过去在如何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高温性能和如何进一步改善镁合金的室温塑性与成型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镁合金除了在结构方面的应用外,它们也可被开发为功能材料应用于相关领域。基于镁合金自身的腐蚀特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骨骼相近的弹性模量,其被研究开发为可降解医用材料应用于体内。除医疗方面的功能性应用外,镁合金在作为电池阳极材料和储氢材料方面也表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遗憾的是镁合金还存在几个方面的应用瓶颈,如室温塑性及成型差、形变不对称性、强度低。作为潜在医疗植入降解材料,其降解速度又过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镁合金的广泛应用, 开发高性能镁合金结构材料及其功能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及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为了解镁合金开发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及考虑到进一步拓宽镁合金应用的重要性,我们推出了就镁合金开发、加工工艺、合金的表面处理、及作为储氢材料的专刊。本专刊共收录了17篇论文,包括1篇镁合金表面处理综述及16篇研究论文。希望通过本专刊收录的论文能够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对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方面有综合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比较系统地综述了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概况、熔炼技术与铸造成型技术,分析了几种新型镁合金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超塑性镁基合金、镁基大块非晶、镁基复合材料以及镁基贮氢材料是开发镁合金材料潜在性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邹灿  吴星荣 《科技信息》2010,(34):348-349
本文介绍了镁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同时介绍了我国镁合金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镁合金材料的两种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镁合金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揭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其服役过程中存在着耐高温差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含铝元素与不含铝元素两大类耐热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在含铝耐热镁合金中,混合稀土元素的添加可改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添加碱土元素可起到提高其阻燃及细化晶粒等作用;添加第Ⅳ/Ⅴ族元素能明显的改善镁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在不含铝耐热镁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同样可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镁合金材料;Mg Th、Mg Ag系镁合金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蠕变性能。随着耐热镁合金合金化和微合金化的深入研究,将对该系列新型镁合金材料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镁合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浡婳 《科技资讯》2009,(30):70-70
通过对镁合金特点及性能的分析,主要阐述了镁合金作为轻质材料的替代优势;并介绍了我国的镁合金应用和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精确测定是轮胎有限元分析成功应用的关键。采用云纹技术直接测量应变来确定这些力学性能较为适宜。本文应用云纹法对不同体积分数的单层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并与哈尔平-蔡等公式的理论计算值作了对比讨论。发现云纹法测得试验结果与帘线一橡胶复合层表面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此外对试样没长不同长宽比也进行了对比,表明试样尺寸在本文中所取的长、宽比范围内对帘线-橡胶复合材料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缝纫方式、缝纫密度、缝纫线种类、缝纫线线密度对Kevlar纤维毡进行缝纫,制成预制件,经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方式对缝纫预制件固化成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缝纫密度增大,缝纫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单调降低;在缝纫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缝纫的行距比针距对弯曲性能的影响大;缝纫线的直径越大,缝纫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下降幅度越大;而缝纫线种类对弯曲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反应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密度分别为30、80、120、260、320 kg/m3的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分别在常压、25℃下以及真空、-130~25℃的条件下测定了所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及组成对于气凝胶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压、25℃条件下,在不同密度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中,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0.013 W/(m·K));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为120、260、3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真空、-130~25℃的条件下,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在130℃时,由于密度为320 kg/m3的气凝胶复...  相似文献   

14.
TiC/316L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出TiC颗粒增强316L不锈钢复合材料.通过对试样进行光学显微分析并测定其相对密度和拉伸性能,研究了增强相含量和模压压力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拉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iC颗粒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化;TiC颗粒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拉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iC的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从543MPa提高到655MPa,而断裂应变却从0.325减至0.052;在较低的模压压力下,提高模压压力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的增加;但过高的模压压力会使试样在烧结后残余封闭孔隙,降低复合材料的塑性性能和抗拉强度.当模压压力为500MPa时,可得到相对密度高、组织致密、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拉伸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硫酸钙晶须(CSW),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相对于CSW质量的2%)在110 ℃下对CSW进行干法改性.以硫酸钙晶须作为增强改性剂制备了PP/CSW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不同长径比的CSW对PP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均有提高;采用平均长径比为29的CSW添加剂,当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分别比纯PP的提高了11%、104%;结晶温度比纯PP的提高了12 ℃;几种CSW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都有改善,且随着CSW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空玻璃微球(hollow glass microspheres,HGM)、短切石英纤维(short-cut quartz fibers,SQF)和耐热含硅芳炔树脂(Si-containing arylacetylene resin,PSA)制备了HGM/PSA复合物以及SQF/HGM/PS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两者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GM能很好地降低HGM/PSA复合物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当HGM质量分数超过30%时,HGM/PSA复合物的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迅速下降;随着SQF质量分数的增加,SQF/HGM/PSA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提升,但密度和导热系数也增加;添加经KH 560表面处理的HGM可提升HGM/PSA复合物以及SQF/HGM/PS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对两者的密度和导热系数影响不大;当SQF的质量分数为16%且HGM经KH 560表明处理后,SQF/HGM/PSA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达到96.3 MPa,拉伸强度达到12.3 MPa,同时密度为0.82 g/cm^3,导热系数为0.195 W/(m·K),且在50~490℃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观察到复合材料没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1N和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烧结助剂对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烧结时晶界液相和SiC-A1N固溶体的形成,当烧结温度为1750℃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当烧结温度升为1800℃时,在复合材料密度增大的同时,其力学性能也大幅度提高,此时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高达691.6MPa和20.7MPa·m1/2,复合材料呈现韧性断裂;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至1850℃时,虽然复合材料的密度有所增加,但由于纤维,基体界面结合过强以及纤维本身性能退化加剧,复合材料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其力学性能急剧降低;纤维/基体的界面是导致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纤维的脱粘与拔出是主要的增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利  Li  Yubao  Zhou  Gang  Wu  Lan  Mu  Yuanhua  Yang  Zhe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1):31-35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Ca(OH)2, H3PO4 and chitosan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M, IR, XRD, TGA, burn-out tests and universal matertial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 synthesized here was poorly crystalline carbonated nanometer crystals and dispersed uniformly in chitosan phase and there was no phase-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phases. The addition of n-HA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of chitosan.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tosan and n-H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measured to be about 120MPa corresponding to the chitosan/n-HA composite with a weight ratio of 30/7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间具有非线性关系的一种或多种组份所构成的无规非线性复合材料的有效非线性响应.用平均场近似的方法来研究弱非线性无规复合材料的有效响应,指出了颗粒的微观结构和非线性指标对宏观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原位合成TiC/Ti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钛与碳之间的反应,经非自耗电弧溶炼工艺,简洁,低成本地制备了TiC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光学金相为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测定了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值,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增强体TiC均匀地分布在基体钛合金中,增强体主要呈树枝晶状和等轴,近似等轴状,由于增强体TiC与基体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基体钛合金中形成同密度的位错,增强体与基体界面洁净,没有任何界面反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与基体钛合金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铝元素的加入,不仅固溶强化了基体钛合金,同时使增强体更为细小,也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