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空化泡内气体对空化泡的产生、生长、崩溃及其发光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刹管法,在去离子水与12,丙二醇中通过插不锈钢杆和插毛细管产生瞬态单一空气泡与氙气泡,测量了三种情况下气泡空化发光的强度,拍摄了1,2丙二醇中瞬态单氙气泡空化过程的高速照片。实验结果表明:插杆产生的空气泡的发光强度大于插毛细管产生的空气泡的发光强度,而插毛细管产生的空气泡与氙气泡的发光强度比较接近,瞬态单氙空化气泡接近于球形。分析了这些新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泡性包虫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明确介入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肝泡性包虫伴发黄疸的患者,应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对术前、术后1周及1月肝功能、黄疸指数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对比患者术后1月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数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一般情况改善;术后1周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差异显著,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亦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这种介入治疗技术可使晚期泡性肝包虫患者黄疸指数下降、肝功能改善,可以进行药物及手术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完成ITER—TBM液态锂铅合金鼓泡器的工程设计与建造,针对其温度控制系统开展了智能温控仪硬件结构、系统软件和抗干扰设计。采用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温控系统,具有精度高、抗干扰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满足鼓泡器苛刻的控温要求,具有工程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种改进后的U型管圆锥泡声致发光装置,研究了若丹明6G在1,2-丙二醇溶液中的光致发光现象.测量得到了若丹明6G在不同浓度时的圆锥泡声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利用圆锥泡声致发光可以激发若丹明6G使其发出荧光,从而证明了在溶液中加入荧光物质的声致发光实验中存在光致发光现象.在较高浓度时,由于若丹明6G存在强烈的自吸收,圆锥泡光致发光的荧光峰值与利用普通激光激发得到的荧光峰值相比向长波方向发生了红移.圆锥泡光致发光能否在光谱测量中被探测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荧光与圆锥泡声致发光的光发射强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5.
川西老区中浅层气井已总体处于低压低产阶段,井口压力低于1 MPa占比76.13%,产量低于0.2$\times$10$^4$m$^3$/d占比57.14%,80.62%的气井已介入泡排工艺,但泡排工艺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排效果差、低压低产气井泡排低效及积液与乳化并存致气井治理难度大等问题,研发了3种新型SCU系列泡排剂。通过建立CHSB—SDS—PFBS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研发了高抗凝析油泡排药剂SCU—2,可将气液表面张力降低至26.73 mN/m,抗凝析油含量达50%;优选反应体系及催化剂,研发了自生能量型泡排药剂SCU—3,可在井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_2$,并释放热量,提高低压低产井泡沫举升效率;优选复合酸与抗油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发了净化与排液一体化药剂SCU—6,同等浓度下降黏能力优于常规净化剂,起泡能力优于常规泡排剂。SCU系列药剂应用138口井,有效率89.73%,增产天然气774$\times$10$^4$m$^3$。新药剂拓展了泡排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赵玉敏 《甘肃科技》2003,19(10):141-142
目的:探讨超声与免疫学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全部病例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均为阳性。结果:62例中血清学检查阳性,但肝脏没有形态变化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没有累及胆管和/或脉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一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两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或者两个肝静脉者5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病变沿着脉管及胆管延伸者8例。结论:超声检查对泡球蚴病有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不失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和丙二醇两种黏滞系数不同的液体为实验对象,利用磁力加热搅拌器,观测到比较集中和稳定的多泡声致发光现象.通过测量三维和二维结构谐振腔中磷酸和丙二醇液体的声致发光强度,验证了多泡声致发光的周期性.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的声致发光强度对谐振腔电压、驱动信号频率、电感等可控参数非常敏感,并且与液体黏滞性和谐振腔结构有关.黏滞性大的液体不利于气泡脉动,发光强度较弱;三维结构的谐振腔比二维结构更容易实现声致发光,并且发光强度较强;在二维结构谐振腔中,磷酸的发光强度与液体厚度有关,而丙二醇的声致发光现象不容易观测到.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 系统研究纳米氦泡的内压、孔径和温度对钨基辐照材料位错成核机理的影响. 首次采用微动弹性带 (nudged elastic band, NEB) 方法对氦泡诱导位错成核的能垒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存在一个极限氦/空位比, 当氦/空位比超过该极限值时, 纳米氦泡通过内压驱动位错成核、位错竞争与反应、交滑移等微观机理生成并发射柱型位错环而长大;氦泡诱导位错成核所需的极限内压随温度的升高与氦泡的长大而减小, 氦/空位比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降低位错成核所需的能垒.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描述冲击式旋转机械中穴泡群特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特征为:认为穴泡是旋转机械中液体的压力脉动引起的。最后,给出了相对穴泡产生压力与斯特罗准数(Strouhat)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硬泡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聚氨酯硬泡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泊松比,在室温条件下对聚氨酯硬泡材料进行了轴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硬泡材料在抗压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出现开裂现象,表明聚氨酯硬泡材料在抗压方面具有明显的延性性能.基于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其本构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从而得出聚氨酯硬泡材料强度极限为179.56 kPa,弹性模量为39.4 MPa.由纵横向应变,求得其泊松比为0.42.  相似文献   

11.
唑来膦酸的合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得到唑来膦酸:咪唑和溴乙酸乙酯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作用下合成1H-咪唑-1-乙酸乙酯,直接水解制得1H-咪唑-卜乙酸;1H-咪唑-1-乙酸和三氯化磷、磷酸反应后再水解制得唑来膦酸,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唑来膦酸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色谱柱为Acclaim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40:60,v·v-1),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nm.线性范围:Seneciphyllicacid为0.1~0.8mg·mL-1(相关系数r=0.9997);senecinicacid为0.1~1.5mg·mL。(相关系数r=0.9998).结果:测得菊三七根部seneciphyllicacid和senecinicacid的含量分别为2.9613mg·g-1、0.9542mg·g-1;RSD分别为1.34%、1.28%;平均回收率为98.84%、99.16%,RSD为1.94%、1.5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可为开发利用菊三七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D.S.D.酸为桥基,氯三嗪为活性基,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苄基膦酸、对-氨基苯磺酸为尾基合成了三只对称型无色活性配基,其结构经波谱法及色谱法验证;比较了它们对碱性磷酸酶的纯化功能。结果表明:以苯甲酸及苄基膦酸作尾基者效果较好,回收率达80%以上;配基浓度及缓冲液pH值对回收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 1 羟基 2 萘甲酸四乙酰葡萄糖酯 ,并进行了IR、1HNMR、MS和元素分析 ,证明了其结构 .将之乙酰化 ,得到了 1 乙酰氧基 2 萘甲酸四乙酰葡萄糖酯 ,并由IR和元素分析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外消旋、左旋和右旋反式-2,2-二甲基-3-异丁烯基环丙烷羧酸(菊酸)和它们的酯,经臭氧化反应很方便地以较高的收率制得了外消旋,左旋及右旋反式-2,2-二甲基-3-醛基环丙烷羧酸(蒈醛酸)和它们的酯。本文叙述了臭氧化反应可能的过程及其机理,研究了反应的温度和溶剂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芘和3,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为原料,经酰基化、脱甲基反应合成了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硼酸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硼酸使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在波长366 nm的吸光度减小、吸收峰蓝移至344 nm,379和399 nm处的荧光增强,其吸光度(366 nm)减小的程度和荧光(379 nm)增强的程度与硼酸的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溶液中硼酸以B(OH)4-形式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分子中的邻位酚羟基结合形成1∶2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化学淋洗联合油葵植物修复土壤中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大田盆栽实验,种植油葵修复净化土壤中的Cd,再采用去离子水、柠檬酸、醋酸、EDTA、盐酸等5种单一淋洗剂,以及柠檬酸+盐酸、EDTA+柠檬酸、EDTA+盐酸等3种复合淋洗剂进行室内柱淋洗,联合去除土壤中Cd.结果表明:土壤中初始添加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kg-1和50mg·kg~(-1)时,盆栽种植油葵对C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25%和65%;在植物修复的基础上,继续采用0.04mol·L~(-1)的EDTA和0.05mol·L-1的EDTA进行淋洗,对土壤中剩余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33%和91.67%,而0.04mol·L~(-1)的EDTA+柠檬酸与0.05mol·L~(-1)的EDTA+盐酸复合淋洗剂净化能力最佳,分别达到95.92%和92.7%,且复合淋洗剂的净化效果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粒度大于150μm时,化学淋洗剂对土壤中的Cd几乎无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来降解染料废水中的酸性嫩黄2G,探讨了不同条件对酸性嫩黄2G的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可有效降解酸性嫩黄2G溶液。在放电功率90W、频率5kHZ、初始浓度20mg?L-1、电极间距5mm、空气流速1.6L?min-1条件下反应30min,酸性嫩黄2G的去除率可达到98.46%。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酸性嫩黄2G废水经放电处理后的中间产物主要为甲酸、乙酸、哌嗪、乳酸、R-3氨基哌啶、对硝基苯酚、对甲基苯甲酸、2.3-氨基-1丁烯、1-羟基-2-氨基-丙烯、2-氨基-丁烷、丙二酸、顺丁烯二酸等,这表明酸性嫩黄2G的降解过程中也有N=N的断裂,以及苯环上的Cl原子被取代等反应。  相似文献   

19.
磷酸能够代替硫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在磷酸存在下,由乙醇和乙酸合成了乙酸乙酯,探讨了乙醇、乙酸和磷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间对乙酸乙酯收率的影响.当乙酸、乙醇和磷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5:0.26,回流1h,乙酸乙酯收率达59.7%.  相似文献   

20.
从关木通中分离提取马兜铃酸-A,合成了两种新的马兜铃酸-A衍生物: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Ⅱ)和1-O-马兜铃酰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Ⅲ).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马兜铃酸-A及其衍生物(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葡萄糖基酯、马兜铃次酸)进行了对S180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