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与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本文归纳了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搞好各专业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最终得到一幢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各专业和工种的有效协调管理。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看,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建筑寿命、施工安全,它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看似简单且又十分复杂的管理工程。  相似文献   

3.
郭留庆 《科技资讯》2014,(14):60-60
随着我国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对于建筑建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专业分工也越来越明细,那么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必须做好相应的协调配合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保证。下面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多专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加强建筑施工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管理,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石磊  刘国文  吕玉德 《科技信息》2011,(18):I0037-I0037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往往难以管理,但它对项目的影响却很大,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小型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就各专业的协调配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艾文涛 《科技资讯》2011,(20):89-89,91
从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和科学管理的角度阐明了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从培养协调配合意识,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落实,提高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就如何做好施工管理中协作与配合作了论述,以提高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在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特别是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各施工单位在协调方面出了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建筑施工的实践经验,就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的每个方面都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但是各专业工程施工的交叉分配与协调工作还不尽人意。因此,大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在协调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协调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为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施工是比较复杂的,它包括土建、给排水、采暖通风、装饰装修、电气安装等专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各专业只考虑自身的工作,不考虑其它专业,势必会影响其他专业的施工进度,更会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与协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强调各部门、各专业人员之间的有效协调与联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严格化与精细化管理,而BIM技术的产生与运用为建设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开展和落实施工与管理工作,保护各环节施工安全进行。探讨了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BIM技术,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项目的指挥者,项目经理要担任的职责是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本文主要谈谈项目经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作用。无论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农民经济合作的演化经历了传统时期社会网络内的合作、20世纪50年代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和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专业性经济合作三个阶段。不同合作阶段在社会经济结构、合作纽带、主导力量和合作路径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征。从合作的演化趋势看,社会网络内农民合作将长期存在,但朝着规范的方式演进;政府对农民合作的推动力量逐渐隐蔽,但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主导的专业性经济合作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从校企合作的现实来看,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校热企冷”现象.“校热企冷”的原因在于企业和社会公众仍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正当性存疑,校企合作立法的软性约束力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存在着额外风险、外部激励实效不强、利益交换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校企合作立法的法律说服沟通,使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正当性形成确信,借此形成校企合作法规软性约束力,在校企合作立法中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利益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13.
合作进化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合作进化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合作进化模型以“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为基础, 为合作中的个体提供了一种与个体本身无关的策略优化机制, 以此探讨合作策略能够稳定进化的条件。基于直接或间接互惠理论的合作进化模型验证了在小规模社会中建立声誉机制有助于实现稳定的互惠合作; 互惠可以看做是对合作行为的奖赏, 开放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合作; 对非合作行为实施惩罚有助于实现多人合作, 在一定条件下, 由非合作者实施惩罚时的合作进化相较于由合作者实施时更稳定; 群组竞争有利于合作文化或制度的传播, 但无法解释群组融合后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碳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全与合作商之间存在博弈的现象,提出生产商、批发商和销售商信息合作演化路径,为了探究供应商信息合作的因素和利益关系,构建 3 种信息合作演化博弈模 型;首先,求解出生产商与批发商合作模型和批发商与销售商合作模型以及 3 方信息合作模型下的演化博弈 均衡解,通过对模型稳定性的分析,得到在供应链成员行为决策和期望利润驱使下系统整体随时间变化的动 态趋势;然后,将不同信息合作下的决策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比3种模型,探索得出均衡策略和影响因素 的作用原理;最后研究结论表明:选择合作收益大于非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并且演化博弈系统最终趋向于合 作博弈策略,使总体和个体达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In1 991 ,the agile manufacturing concept was firstproposed in the Iacocca Institute report“2 1 st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1] .Now many organizations and countries are engagedin agile manufactur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fo…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普遍处于浅层次的现状,找出问题的原因,总结出五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并提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质量及持续性.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明确了校企合作企业和专业的选择标准,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原则、目的,明确了校企合作权利和义务等.完善政府服务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机制,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生产单元不仅要强调先进制造技术,还要重视高素质员工和灵活的人机合作方式,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制造环境。为动态、定量地研究生产单元的人机合作策略,结合计算机仿真和Agent建模技术,进行了基于Agent的生产单元人机合作策略仿真研究。建立人机合作仿真模型,提出人机合作仿真的实现方法;研究生产单元指定合作、部分自主合作和完全自主合作的合作机制;并以某发动机生产单元为例,设计了一系列仿真实验,通过比较任务等待时间、订单准时完成率、机器等待率和操作工利用率4个绩效指标,对该生产单元的各种人机分工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评价,从而指导实际生产单元采取更加合理的分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也迅速增长,知识产权局之间通过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专利审查合作来实现工作共享。分析国际专利审查合作兴起的原因,总结国际范围内的区域专利审查合作形式,在研究国际专利申请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专利审查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利用长三角地区之间创新合作的数据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主要采用地区之间论文和专利合作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间科技协同创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 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且程度在逐步加深.2) 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从单中心的合作网络转变为多中心的合作网络.核心城市往往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非核心城市优势往往聚焦于某个领域.3) 长三角其他三省依托上海的优势创新资源进行创新,上海的创新外溢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合作.4) 论文合作度增长较快,主要是由高质量的一区论文合作增长为主,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合作较为紧密,而安徽省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程度较低.5) 长三角的创新合作主要可能仍以横向合作为主,其中论文合作以横向合作为主,专利合作以纵向合作为主.6) 长三角一体化扩容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