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约车平台可采用完全开放的策略—平台只招募私家车,并与车主分享收入.网约车平台也可采用部分开放战略—平台还可选择雇佣使用平台自营车辆的司机.通过考虑乘客等待成本,本文研究了网约车平台的开放策略选择,分析了不同开放策略对最优价格、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很高或者很低时,平台应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当固定等待成本适中时,采取部分开放策略能同时提升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此外,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较高时,网络外部性对最优价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约车平台的出现极大影响消费者出行方式,如何平衡平台供给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问题。旨在探讨网约车平台临时代理、长期代理和混合代理3种不同方式对平台自身运营效率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对公共交通接受度较低时,临时代理方式是平台的最优方式;当消费者对公共交通的接受度较高时,若临时代理司机对补贴的敏感度远远大于对长期代理司机工资的敏感度,则混合代理方式最优,否则长期代理方式最优。此外,平台仅雇用长期司机时,另外雇用临时司机不能提高平台服务水平,而仅雇用临时司机时,另外雇用长期司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提高平台服务水平,而且能提高平台利润。  相似文献   

3.
面向网约车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利用生灭过程理论及排队论描述了网约车平台中司机状态(空闲-繁忙)转化过程;将网约车价格及平台和司机间的收入分成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司机愿意运营、乘客愿意乘坐的网约车供给与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面向静态定价策略和动态定价策略,从政府监管角度建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为了确保模型能指导或监管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分成,证明了网约车平台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对比了静态和动态2种定价策略在不同市场规模下的社会福利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规模有限时,基于动态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始终大于等于静态定价的社会福利;当市场规模趋于无限大时,这2种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是相等的.本文所建模型不仅能求解网约车平台的静态和动态最优定价及其分成系数,还能揭示平均乘车时间、司机和乘客选择网约车行为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从而为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其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台融资是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方式,授信额度优化是平台融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突发事件风险影响下,由两个相互竞争供应商和单个电商平台组成的平台型供应链决策模型,运用Stackelberg-Nash博弈方法给出两竞争供应商均衡供货策略和电商平台最优授信额度策略,通过灵敏度分析探究供应商风险承受能力等关键参数对最优授信额度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向供应商发放充足授信额度,且最优授信额度随供应商竞争水平递增;当风险承受能力适中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限制供应商授信额度,且最优授信额度随供应商竞争水平递减;当风险承受能力足够低时,电商平台最优策略是不向供应商发放任何授信额度.供应商异质情形下,电商平台应当将有限授信额度全部给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供应商且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供应商不予授信.本研究为平台型供应链合理制定最优授信额度策略提供了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直播带货已成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优化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共同参与的动态价格决策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微分博弈理论与方法,考虑参照效应和主播影响力对直播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从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的静态定价策略及动态定价策略等3种决策模式分析直播平台的均衡价格及主播的最优努力水平,并探讨了参照价格因子和主播影响力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静态或动态定价策略下,平台的最优定价均与初始参照价格正相关,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较低)时,平台采取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随主播努力水平的增大,主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越强,平台倾向于定高价;动态定价策略能实现直播平台收益优化,但与静态定价策略相比,主播的收益降低;不同系统参数下直播平台的最优稳态价格与收益的演变规律不同,直播平台应根据消费者价格参照效应及主播影响力水平来设计最优价格策略提升收益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车辆定制化新趋势下,部分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开始从完全开放向部分开放转变.在完全开放策略中,平台仅招募私家车司机并提供出行服务;部分开放策略中,平台还可以招募自营车司机使用平台定制车辆为乘客提供服务.通过考虑平台抽成比例以及车辆成本等网约车行业因素,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讨论达到市场均衡时的策略组合.研究发现当平台提供定制车辆的成本很高(很低)时,两个平台同时采取完全开放策略(部分开放策略)能达到市场均衡;当平台提供车辆的成本处于适中水平时,若市场中自营车司机规模较大,平台采用不同的开放策略将达到均衡;否则,选择相同开放策略将达到市场均衡.另外,当车辆成本适中且自营车司机规模很小时,如果两个平台都采取完全开放策略则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两个平台采取不同的开放策略能获得最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7.
在商户广告投资内生化和双边平台特性下,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网上交易平台的最优定价及利润.研究表明:1)平台定价策略受广告效果和平台固有效果两种作用的影响.广告效果相对平台固有效果较小时,商户实力(与投资预算有关)的相对差距较小,平台定价策略倾向于让所有商户都加入;广告效果相对较大时,平台会根据商户实力的相对差距制定定价策略,差距越小(大),平台希望吸引的商户就越多(少).2)商户价格敏感性较高时,平台定价较低,利润较小.商户外部性较大时,平台应吸引更多的商户.特别地,广告效果相对较小时,商户外部性越大,平台定价越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讨论了电子口碑虚拟社区平台的定价策略和信息传递效率选择策略。结果表明:高、低质量商户都接入时的平台利润大于只有一种类型商户接入时的利润;平台可调整社区内的信息传递效率从而使其自身收益最大化,且其成本函数关于信息传递效率的最优一阶条件与平台双边用户的数量及价格需求弹性有关。当信息传递效率较高时,低质量商户可能不会接入平台,且平台对消费者最优定价随信息传递效率增加而降低;当信息传递效率较低时,高质量商户可能因被"误认"为低质量而退出平台,且平台对消费者最优定价随信息传递效率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约车服务与出租车服务共存的出行市场,考虑网约车平台提供高端服务或低端服务,基于价格管制机制研究网约车服务与出租车服务共存时管制策略的制定,分别用以实现参与(目标1)与公平(目标2)管制目标.比较不同目标下价格管制策略的宽严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平台提供高端服务时,且出租车价格处于较高或较低水平,实现参与目标,需提高网约车服务价格,其余情况下,无管制即可实现目标1.而对于管制目标2,当出租车服务价格较低时,需网约车提价.网约车提供低端服务时,其最优反应价格不仅与出租车服务价格有关.还与两种服务差异化程度有关.无论网约车平台提供高/低端服务,管制目标1的管制强度均高于管制目标2.  相似文献   

10.
考虑企业级软件使用成本较高的特点和开源软件的威胁,对企业级软件市场上专有软件提供商的竞争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专有软件与开源软件竞争的市场均衡,发现当开源软件质量较低时,专有软件提供商具备一定的开发效率就能垄断市场;当开源软件质量较高时,专有软件提供商需要提高开发效率以获得市场份额。随着开源软件质量的提高,它需要降低质量、降低价格来获取最优利润。研究了专有软件提供商的最优质量策略,发现当用户使用软件成本较高时,专有软件提供商应采取高质量策略;当使用成本较低时,软件提供商开发效率高则采取高质量策略,效率低则采取低质量策略;当使用成本适中时,若专有软件提供商开发效率低且开源软件质量高,则专有软件提供商应采取低质量策略,否则采取高质量策略。最后,探讨了开源软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发现质量较高的开源软件才会增加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预付款众筹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但从生产运营角度研究的学术成果还相对缺乏.本文综合考虑新产品的众筹和销售(如果众筹成功)两个阶段,根据参与者预支付或购买选择的不同存在两种可能的市场均衡,据此,发起者可以制定两种定价策略.对比研究发现,当高估值顾客比例较低时,发起者会制定较低的众筹价格和较高的销售价格,反之,则应当制定比销售价格更高的众筹价格;而且,高估值顾客比例升高不一定会给发起者带来更多利润,只有当高估值顾客比例足够高时发起者才可能通过提高众筹价格来获得更多的收益.最后,本文拓展研究了当发起者考虑产品质量设计时所应采取的策略.研究发现,只有当高估值顾客比例较高时,发起者才有动力提高新产品质量设计;并且随着高估值顾客比例越来越高,发起者会不断提高新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利润,如此可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消费者偏好对产品定价和定向广告策略的影响,构建非对称双寡头企业联用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对企业利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1)消费者偏好属性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当不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总在优势市场投放更高强度的定向广告以获得更高利润.2)当允许价格歧视时,企业将在优势市场投放定向广告并制定较高价格,而在竞争市场给予消费者较低价格以获得最优利润.3)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联用成为企业定向营销的有效工具.当企业不具备完全定向精度时,同时采取定向广告和价格歧视策略有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差异化定价策略,即针对"跳单"买方额外提供一个较低的中介费,试图降低买方"跳单"比例,增加中介收益.经过理论推导,分别求得了单一和差异化策略下的最优中介费.差异化策略下,中介仅会在第一阶段要求的中介费收入较高时才在第二阶段降低中介费.通过比较发现,差异化策略第一阶段的中介费一定不会低于单一定价策略的中介费,而第二阶段中介费的大小情况则视具体房屋售价而定;当买方对中介费敏感度较小或房屋售价极高或极低时,中介应使用单一定价策略,否则应采用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差异化定价策略,即针对"跳单"买方额外提供一个较低的中介费,试图降低买方"跳单"比例,增加中介收益.经过理论推导,分别求得了单一和差异化策略下的最优中介费.差异化策略下,中介仅会在第一阶段要求的中介费收入较高时才在第二阶段降低中介费.通过比较发现,差异化策略第一阶段的中介费一定不会低于单一定价策略的中介费,而第二阶段中介费的大小情况则视具体房屋售价而定;当买方对中介费敏感度较小或房屋售价极高或极低时,中介应使用单一定价策略,否则应采用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周驰  王艺馨  于静 《系统工程学报》2023,(3):395-405+418
直播平台如何选择合理的推荐服务模式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以平台供应链视角,考虑直播平台的独家推荐与非独家推荐两种服务模式,分别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求解,探讨直播平台的最优推荐服务模式选择策略,进而分析直播平台推荐成本系数,佣金率与推荐费用对品牌商品售价,直播平台推荐水平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直播平台的最优推荐服务模式受到平台推荐成本系数和推荐费用的影响,当直播平台的推荐成本系数或推荐费用较低时,直播平台选择独家推荐模式,否则选择非独家推荐模式.此外,当直播平台的推荐成本系数与推荐费用同时较低或较高时,品牌商能够与直播平台实现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最优碳税税率对供应链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构建基于政府、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研究零售市场在垄断和竞争两种情形下,博弈参与方各自的最优决策,碳税在市场参与者间的转嫁和重新分配,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和二氧化碳价格等因素对均衡决策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断和竞争两种情形下,最优碳税税率均随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大而增大;当消费者环保意识或碳价格较高时,政府对制造商按最优税率征收碳税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即使消费者环保意识或二氧化碳价格较低,政府对高碳排放量制造商征收碳税也是尤为必要的;当最优碳税税率值难以计算时,直观税率值可以作为政府制定碳税税率时的一个次优选择;且零售市场的竞争强度越大时,直观税率越接近最优税率.  相似文献   

17.
从渠道选择和消费者行为角度,研究消费者退货情形下线上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与线下体验渠道选择问题,建立了单渠道策略与O2O渠道策略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比较两种渠道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供应链成员最优定价决策及其利润来考察O2O渠道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退货成本较低时,退款保证会使线上零售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消费者需要为退款保证服务支付一定的溢价;线上零售商实施O2O渠道策略存在可行条件,仅当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概率较大时,才能有效提升制造商利润水平和消费者剩余;在O2O渠道策略下,产品需求总是增加,但却不一定对供应链系统有利.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单个制造商在不同渠道中销售产品时面临的产品双维度差异化设计策略选择和定价问题.在考虑横向和纵向双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商三种可能的差异化策略.构建模型证明了在横向和纵向差异化策略下,最优定价策略分别为统一定价和差异化定价.通过对比不同差异化策略发现,当只有单维度差异化策略(即只有横向或纵向差异化中的一种)可供选择时,在一定条件下产品无差异都可能成为最优策略.特别地,在横向差异化策略可供选择条件下,当产品无差异是最优策略时,制造商只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而在纵向差异化情况下结论正好相反,即只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当两个维度的差异化策略同时可供选择时,随着生产成本增大,横向差异化逐渐占优于纵向差异化;当产品横向差异化程度足够大时,无论成本大小,横向差异化都是最优策略.此外,还拓展研究了同时采用横向纵向差异化策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低值易耗品为研究对象, 基于传统的Bass扩散模型, 在价格营销策略下建立了多时期免费商品赠送水平的优化模型群, 将重复购买、批量购买等众多因素引入模型中, 应用灵敏度分析探讨了参数变化时最优解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 免费商品的赠送会加快独立产品的扩散过程; 在价格策略选择时, 采用渗透策略的结果最好; 免费商品在首期赠送的效果要优于其他时期赠送, 形成了"首期赠样效应"; 当消费者需要批量购买时, 就需要更多的免费商品的赠送使得消费者对本商品的了解程度增加, 但在批量购买较高时赠送水平会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下. 在此基础之上, 为企业的实际应用给出了基本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的3种定价策略: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固定定价策略以及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动态定价策略。得到了最优解存在唯一性的条件,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最优价格和广告版面的显式解。数值模拟发现:初始参照价格影响最优动态定价,初始参照价格越高,最优广告版面越小,总收益越大;最优广告版面随着消费者记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订阅量关于参照价格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广告对订阅量的负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定价下的总收益总是高于固定定价下的总收益;参照效应对于企业的收益有较大影响,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低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但当初始参照价格较低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高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